第一百一十七章 發展迅速
字數:3379 加入書籤
暮春的幼發拉底河畔蒸騰著硝煙,夕陽將巴格達的天際線染成暗紅。
我軍前沿觀察哨的望遠鏡裏,城市外圍的殘垣斷壁間,敵軍一戰時期的裝甲車仍在城市裏負隅頑抗,重機槍吐出的火舌不時撕裂暮色。
"坐標32.567,44.321,敵迫擊炮陣地!"偵察兵急促的報告聲穿透電台雜音。
指揮帳篷內,炮兵連長陳野緊盯著戰術地圖,手指在地圖上快速劃過城區街道,最終在標注著目標坐標點重重一按:"全連注意,急速射!"
十二門155毫米榴彈炮同時昂起炮管,炮閂開合聲如巨獸低吼。
裝填手們默契配合,將半人高的彈藥筒推入炮膛,液壓裝置發出泄壓的嘶鳴。隨著發射裝置被啟動,炮口瞬間噴出橘色火舌,震耳欲聾的轟鳴中,三十公斤重的高爆彈拖著尾焰劃破夜空,在城市上空劃出十二道熾熱的拋物線。
彈著點騰起蘑菇狀煙柱,混凝土建築在劇烈震顫中轟然崩塌。未及反應的敵軍士兵被氣浪掀翻,戰壕裏騰起的血霧與飛揚的磚石混作一團。
第二輪齊射緊接著撕裂空氣,精確命中藏在房屋裏麵的燃料補給點,衝天火光中,燃燒的油液順著街道蔓延,將整條街區化作火海。
夜幕完全降臨時,炮兵陣地仍在持續轟鳴。
炮管因高溫而微微發紅,彈殼堆積如山,裝填手們的戰術背心早已被汗水浸透。
林野望著城市方向此起彼伏的爆炸火光,這座城市很快就會被我軍占領。
隨著衝鋒連隊,衝進城市街道,敵人的火力點開始對著衝鋒隊員進行射擊。
一挺馬克沁重機槍對著衝鋒隊員迅速開火,密集的子彈射向衝鋒隊員,兩名士兵不小心被打中,躺在滾燙的地麵上哀嚎。
衝鋒隊員在沙袋上放下兩枚107火箭炮彈,稍微瞄準敵人的馬克沁重機槍陣地,很快兩枚火箭炮彈像竄天猴一樣向敵方陣地飛馳而去。
兩聲劇烈的爆炸過後,重機槍被炸成零件,敵人的屍體橫七豎八的倒在地上。
衝鋒隊員們壓低戰術頭盔,迷彩服沾滿泥漿與硝煙。ak47的槍托抵在肩頭,他們呈扇形散開,靴底碾過瓦礫的脆響與粗重喘息交織。
"跟緊!"隊長壓低聲音,戰術手語剛落下,子彈便擦著耳邊呼嘯而過。隊員們立刻翻滾臥倒,槍口火舌噴吐,曳光彈在殘垣斷壁間織成死亡火網,他們如獵豹般借著彈坑與牆體掩護,迅猛撲向敵軍陣地。
街道另一頭,279坦克龐大的身影如鋼鐵巨獸緩緩碾過碎裂的路麵。
履帶碾碎敵人的殘骸,刺耳聲響中,炮長通過瞄準鏡鎖定目標,130毫米主炮驟然轟鳴。炮口掀起的氣浪掀飛路邊招牌,炮彈拖著尾焰撕裂空氣,在百米外的廢棄樓群炸開。
橙紅色的火球吞噬整棟建築,磚石瓦礫混著鋼筋如暴雨傾瀉,炸點附近的敵軍瞬間消失在劇烈震顫的煙塵中。
37毫米自行防空炮陣地騰起滾滾硝煙,液壓裝置驅動炮管高頻轉動。
"三點鍾方向,廢棄鍾樓!"隨著指令下達,炮管精準轉向,密集的穿甲彈如銀蛇出洞,將鍾樓外牆打得千瘡百孔。
混凝土碎塊迸濺間,隱藏在磚石後的敵軍火力點瞬間被打成篩子。
後方補給車隊源源不斷駛來,裝卸兵們扛著彈藥箱奔跑穿梭,野戰電台裏不斷傳來"彈藥充足油料到位"的報告,確保每門火炮都保持著雷霆萬鈞的持續火力。
軍用卡車的轟鳴聲徹夜回蕩在後勤補給線上,運輸部隊的駕駛員們紅著眼睛,在布滿彈坑的土路上顛簸前行。
車載電台裏不時傳來路況提醒,後勤指揮官握著對講機反複強調:"優先保障油料和榴彈,裝甲集群每小時都要消耗成噸的燃油!"。
裝卸兵們在月光下組成人鏈,將一箱箱155毫米炮彈、野戰口糧和防彈插板快速轉運,汗水浸透的迷彩服緊貼在身上,手上的血泡破了又結痂。
前方戰場的捷報不斷傳來,機械化部隊的鋼鐵洪流以超出預期的速度向前推進。
履帶式步戰車碾過敵軍防線,車載機炮噴吐著火舌清掃殘敵;野馬戰鬥機組成的編隊掠過沙漠,1000磅航空炸彈精準摧毀敵軍的臨時據點。
"報告指揮部,先鋒部隊已突破敵軍第三道防線,正向市中心推進!"指揮官握著電台的手狠狠的拍了一下桌子,"這哪是正規軍,簡直是一群烏合之眾!他們連最基本的戰術配合都沒有,重武器分散布置,完全是土匪式的打法!"
看著沙盤上不斷前移的標記,參謀長卻保持著謹慎:"越是這種情況越不能輕敵,敵人很可能在關鍵區域設下陷阱。立刻通知運輸部隊,加快物資轉運速度,必須保證前線的彈藥和燃油供應!"。
夜幕下,又一隊滿載物資的運輸車隊開往前線,車燈連成的光帶在荒漠中蜿蜒,如同一條鋼鐵動脈,為這場勢如破竹的攻勢注入源源不斷的力量。
天還沒亮,巴格達地區就被我軍占領,一些零星的抵抗已經不足掛齒。
林業部隊攻勢如同閃電,一天一個樣,各國對於中東方麵利益得到重視,隨著德,意,英,法,蘇,往中東運輸兵力,加強中東己方防禦力量或是進攻。
京城中心
林業搬家了,望著這大紅牆,也算是走到巔峰了。
國內的工業園區如同雨後春筍,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挖掘機,百噸王等大量機械化被下放出去,大家齊心協力下,學校,醫院,兵工廠,機械廠,鋪設鐵路,橋梁,遇山炸山,遇水搭橋。
再林業鋪天蓋地的物資補給下,養活了華夏大半工民,短短一年時間,工業實力至追德國,依靠新印度人口資源生產大量輕工業,反觀國內重工業園區,在林業的強勢號召下,據不完全統計,40年初近一億人口進廠勞動,在包吃包住福利待遇慢慢完善下,許多農民伯伯開始選擇進廠發光發熱。
為了最大解決農業至工業化的轉變,整個國內最多的便是工廠的建設,隨之而來的便是工業城市化,大量人力資源跑進城市,還有一些血汗監獄工廠,當然裏麵全是俘虜,全天候24小時工作兩班製的壓榨下,生產大量的機械。
喜歡戰爭:無限火力請大家收藏:()戰爭:無限火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