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莞嬪幹政
字數:4281 加入書籤
自皇後‘病愈’後她沉穩收斂了不少,對華貴妃與瓜爾佳文鴛幾人得寵與否也不大介懷,仿佛是打算‘金盆洗手’安穩度日一般。
如今華貴妃地位穩固,瓜爾佳文鴛與莞嬪盛寵不衰,惠嬪得了太後的歡心常帶靜和與弘晏到壽康宮請安,太後看了皇孫們歡喜的不得了,身子也愈見好轉起來。
至於安貴人嘛,花在她們幾人身上的心思比皇上還要多,瓜爾佳文鴛都忍不住感慨,不愧是延禧宮的人,故鄉的百合花又開了!
前些時日得寵的博爾濟吉特貴人許是受了餘氏的牽連又許是皇上對她的新鮮勁過了,總之自餘氏賜死後皇上就慢慢冷落了她。
其他嬪妃自不必說,端妃敬妃從不生事,其他不得寵的地位嬪妃也審時度勢的很。
而當瓜爾佳文鴛地位日漸穩固,愈發榮華得誌的時候,前朝卻漸漸地不太平了。
除夕前幾日。
瓜爾佳文鴛約了惠嬪、莞嬪、安貴人三人一同來永壽宮瞧皇上新賞的西洋鍾。
幾人正說笑之時,小晨子通報說禦前派人過來傳皇上的話。
遂即,小廈子進殿內恭敬道:“奴才給各位娘娘、小主請安。”
瓜爾佳文鴛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可是皇上有何吩咐?”
“師傅派奴才來傳話,說皇上今兒不過來用午膳了。”
瓜爾佳文鴛點點頭,發髻上垂下的雲鬢花顏金步搖輕輕晃動,劃出一道清冷的光澤:“本宮知道了。”
小廈子垂眸俯身道:“那奴才告退了。”
“得,皇上今兒不來了,但小廚房已經準備著了,不如姐姐們一同留下用膳吧。”
瓜爾佳文鴛的聲音柔和淡然,讓人感覺不到一絲的失望和委屈。
惠嬪與莞嬪都含笑點頭,隻有安貴人想了想,安慰道:“皇上一向不會改主意的,今兒想必是有事耽擱了。”
瓜爾佳文鴛毫不在意的摩挲著自己手上的護甲:“或許吧。”
一旁的小晨子上前走了一步,壓低聲音道:“回各位主兒的話,奴才今晨聽聞了前朝出事了,想必皇上正為此不悅呢。”
莞嬪一聽皇上不悅,瞬間提了提精神,抬眸看向他詢問道:“你且說來聽聽。”
小晨子聞言不著痕跡的抬眸看了自己主子一眼,得了瓜爾佳文鴛的點頭示意,他才講了起來:“敦親王是三日前回的京,但他早朝時不僅遲到且戎裝進殿,朝堂又不是沙場,王爺更不是大戰得勝歸來,這樣穿著戎裝姍姍來遲,可不就是耀武揚威嗎?結果皇上還沒有開口先說什麽,禦史張霖大人便出言彈劾,奏王爺大不敬之罪。”
聞得此話,惠嬪瞬間了悟,淡淡道:“敦親王性格莽直,向來就不把開口論孔孟的文臣儒生放在眼裏,而言官禦史上諫君王之失,下諫群臣之過,隻有他們敢如此不通情理的彈劾敦親王了。”
“娘娘說的是。”小晨子點了點頭,而後又接著說:“可是在散朝回府的路上,王爺把張霖大人攔住,一通老拳當場就把張大人給打暈了。”
莞嬪心裏咯噔一下,脫口而出:“什麽?!”
安貴人反應了過來,低聲道:“可老祖宗的規矩,言官禦史是打不得的,何況此事還是王爺有錯在先。”
“奴才聽聞,敦親王為此犯了眾怒了,眼下朝中的文武大臣都在上書要求嚴懲敦親王,以振朝廷法紀。可王爺拒不認錯,這兩日稱病一直未曾上朝。”
“真是荒謬。”言罷,莞嬪蹙了蹙眉,眼中閃過一絲不悅。
瓜爾佳文鴛自知敦親王不久後是什麽下場,為此對這事也不大感興趣,她將麵前的貢橘一瓣一瓣撥開,遞給了最近的安貴人一半,剩下的一口塞到嘴中。
她不在意地呢喃道:“溫宜公主周歲生辰當日,在皇上麵前,敦親王對果郡王如何出言不遜,輕蔑不屑的咱們都瞧見了,更莫說一個言官大臣了,敦親王自然不把他放在眼裏。”
惠嬪猶豫了一下,一字一頓道:“皇上剛登基時如何料理了八王和九王的,咱們都知道,敦親王卻如此不知天高地厚,皇上要料理了他倒也不難。”
莞嬪此刻心心念念的隻有皇上的情緒與聲譽,她不由地擔憂了起來:“皇上若真是要動怒,這件事倒不好辦了。敦親王剛勞軍歸來頗得注目,若此事處罰有功之臣,怕是皇上在外頭的清議會不大好。”
“可此事一旦處理不好,便是危及朝廷的大事啊。”
惠嬪言罷,安貴人心下了然:“想必皇上為此是要在養心殿動怒了。”
莞嬪此刻人在永壽宮裏,心卻在皇上那兒。
她想到皇上不悅顯然有些坐不住了,她思忖片刻後說:“都這個時候了,我晚會去養心殿瞧瞧吧。”
瓜爾佳文鴛聽著這話,神色微微變了變,緩緩提醒道:“姐姐,後宮不得幹政,言語間務必注意分寸。”
惠嬪從前與瓜爾佳文鴛也多次探討過幹政的話題,她也認同的附和:“勸解便好,萬萬對政事得避忌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明白。”莞嬪輕聲的應道,心不在焉的起了身。
…
夜幕降臨,莞嬪帶了參湯到養心殿。
西暖閣內,皇上與她同榻而坐,詢問起了她對此事的看法。
莞嬪先推拒一二,詢問皇上會不會怪自己妄議朝政。
皇上隻表示無妨,自己隻當是聽在聽閑話。
得了皇上的允準,莞嬪便把自己的看法和盤托出:皇上自然要秉公處置,但並非是責罰敦親王。
眼下最重要的是安撫人心,化解敦親王與大臣之間的矛盾。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但無論是哪邊傷了,歸根究底傷的都是大清的根基。
且如今敦親王勞軍歸來頗得注目,若此事處罰了他,恐怕會引起朝中武將內心的不滿。
其實大可不必處罰敦親王來平息這件事,文臣群情激昂不過是想要個說法,皇上便隻要給他們一個說法就可以,最好的辦法便是讓敦親王親自上門致歉。
皇上聞言則表示,他那麽心高氣傲的,若要讓他登門致歉,簡直還不如殺了他。
莞嬪卻不以為然,隨口便提議了解決之法:
英雄難過美人關,王爺一向敬畏福晉,此事若由福晉出言相勸自然是無往而不利的。隨後還應下了皇上讓她去勸敦親王福晉的事。
見莞嬪聰穎過人,直誇她是後宮之中唯一能替她排憂解難之人,比前朝那些食君之祿卻不能解紛排難的要有用的多。
皇上還向他透露,敦親王太過囂張跋扈,自己遲早留不得他,還提及待此事有所平息以後讓莞嬪父親跟著瓜爾佳文鴛阿瑪在都察院任要職。
兩人相談甚歡,莞嬪一時有了自己的想法,她又向皇上提議除去敦親王前還是要多加安撫,但王爺與福晉已然是賞無可賞的富貴,加無可加的貴重了,如今最好還是在他們子女身上下功夫了。
皇上心下了然,便擬旨破例封他們的嫡女慶成郡主為和碩公主,再封他們的嫡子為貝子,來日承父業。
莞嬪出言肯定了皇上的英明而後又提議完善了他的想法,改慶成郡主的封號為恭定公主,以便提醒敦親王恭敬安定,還建議讓公主養到太後身邊,將來若有不測也好暫時挾製敦親王。
皇上對她的眼神中滿是讚賞,至於心裏有沒有起了那麽一絲絲的猜疑,這便不大好說了。
喜歡甄嬛傳之:魂穿瓜爾佳文鴛請大家收藏:()甄嬛傳之:魂穿瓜爾佳文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