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全國響應教育大潮

字數:7651   加入書籤

A+A-


    寶妞聽到這些好消息,也樂得合不攏嘴。
    錢錢錢!都是錢!
    隻要草莓能持續熱銷,果幹、果醬和草莓酒的工坊也加緊建設並投產,那麽大洲國便能擁有源源不斷的財富。
    “父皇,皇家果品行現在可以考慮開設分店,不僅京城,還可以向周邊富庶的大城擴散。”
    “同時,要加快果幹和果醬工坊的建設,畢竟新鮮草莓保存不易,而果幹和果醬能遠銷各地,帶來持續的利潤。”寶妞趁勢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小腦袋瓜裏充滿了經商的智慧。
    光慶帝大笑:“寶妞說得有理!謝愛卿,聽到了皇太女的意見了嗎?”
    “朕準你方便行事,皇家果品行的一切章程,你可自行做主,隻需定期向朕匯報!”
    謝南書感激涕零,躬身領命:“微臣遵旨!定不辜負陛下和皇太女厚望!”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皇家果品行”的銷售渠道迅速鋪開。
    京城周邊的各大城鎮,也紛紛開設了草莓專賣店。
    隨著草莓的熱銷,草莓果幹和果醬的製作工坊也加緊投入生產。
    新鮮草莓雖然美味,但保鮮期短。
    而製成果幹和果醬後,不僅延長了保存時間,更可以銷往遙遠的邊陲地區,甚至通過海運銷往海外。
    特別是“皇家草莓酒”的推出,更是引起了軒然大波。
    當第一批盛放在精美琉璃瓶中的草莓酒出世時,其奢華的包裝,配上酒液誘人的色澤和獨特的香氣,瞬間俘獲了貴族階層的心。
    無論是作為飲品還是藝術品,甚至作為饋贈海外友邦的禮品,都顯得格外有麵子。
    果然,正如謝南書所料。
    做貿易往來的那些金發碧眼的西域商賈,在品嚐了草莓酒後,更是趨之若鶩。
    他們驚歎於這種美酒的獨特風味和精美包裝,紛紛表示願意高價收購,運回他們的國家。
    大洲國的國庫,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豐盈起來。
    百姓們也因為草莓種植和銷售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
    ~~~
    皇宮禦書房內,燭火通明。
    光慶帝正批閱著奏折,臉上帶著一絲疲憊。
    就在這時,寶妞邁著輕快的步子走進禦書房。
    “父皇,您忙著呢。”寶妞行了一禮,徑直走到光慶帝書案前。
    光慶帝抬頭看著她,眼中帶著慈愛。“寶妞來了,你怎麽來了?”
    寶妞嬌軟回道:“父皇,寶妞想和您提議一件事。”
    “哦?你說便是。”光慶帝放下筆,示意寶妞坐下。
    寶妞沒有繞彎子,直接說出了心中的想法:“父皇,寶妞以為,如今國庫已然充盈,咱們可以給各地興建‘希望學堂’和‘大學院’了。”
    此言一出,光慶帝微微一愣。
    他原以為寶妞會繼續談論賺錢的產業,或是軍事國防。
    寶妞繼續說:“父皇,國家要想繼續發展壯大,就必須要推進教育。讓人人都能讀書識字。”
    她頓了頓,繼續說道:“如今大洲國有了兵工廠、彩票、零食工坊、琉璃坊,還有成熟的草莓產業。這些產業每日都為國庫帶來豐厚的收入,國庫充盈,已無後顧之憂。”
    “這些錢財,除了用於軍備國防,更應投入到百姓身上,讓他們擁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建昌洲在寶妞的帶領下已經實施了,其他各地如今應該也要實施起來。”
    “寶妞的建議是,在各地興建‘希望學堂’,讓那些老百姓的孩子不需要交學費,就可以上學讀書識字。就算他們考不上狀元,也可以通過讀書識字,習得一技之長,得到一份體麵些的工作。”
    “父皇,讀書可以改變命運。”
    寶妞強調道,“一個人識字了,就能看懂告示,理解朝廷的政令。他能學習新的農耕技術,能學會計算收成,甚至可以進工坊裏學習打造新的器物。”
    “有了知識,他們的生活便能得到改善,有了知識,他們便能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當人人都能讀書,全民的素質和能力都會提高。”
    “這樣一來,大洲國的百姓就會變得更加聰明,更加勤勞。”
    “他們能更好地區分是非,不再容易受人蒙蔽。整個國家的生產力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國力自然也會更加強盛。”
    寶妞一番話,說得光慶帝眼中露出深思。
    之前朝廷上大臣紛紛請求在他們各自的州府興建學堂,後來國家沒錢,擱置了。
    沒想到今日寶妞竟然心係這件事。
    他過去從未在這個角度思考過教育的意義。
    在他過去的認知裏,讀書是為了做官,為了光宗耀祖,是少數人的特權。
    而寶妞卻直接指出,讀書識字,對每一個普通百姓而言,都能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對整個國家的發展更是至關重要。
    他看到寶妞的目光中充滿了對百姓的關懷,以及對國家未來的深謀遠慮。
    他感到自己這個年幼的孩子,有著超越時代的眼光。
    “寶妞說得有理。”
    光慶帝緩緩開口,聲音不大,卻擲地有聲,“這教育,確是強國之本。”
    “朕一直以為,唯有強兵利器,方能穩固江山。卻不知,這知識的力量,才是真正能讓國家長治久安,綿延不絕的根基。”
    他站起身,走到地圖前,目光堅定地掃過山川河流:“如此一來,我大洲的百姓,便不再是隻知耕作的愚民,人人都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見識。如此,我大洲方能真正屹立於世,長盛不衰!”
    他轉身看向寶妞,語氣帶著一絲興奮:“好!這個建議,深得朕心!”
    “如今國庫充盈,有彩票、零食工坊,還有琉璃坊,現在又多了草莓,這些收入足以支撐免費讓大家去讀書,這個費用如今國家能支持得起!”
    光慶帝當即拍板,毫不猶豫。
    他立刻看向守候一旁的福全公公。
    “福全!”光慶帝聲音洪亮,帶著一股雷霆之勢,“傳朕旨意!”
    福全公公立刻上前,恭敬地垂下頭:“老奴在!”
    “即刻下旨,撥付專項資金,用於興辦學堂!”
    光慶帝語氣堅定,字字清晰,“命戶部會同工部,在京城以及各州府,立即召集人手,選址興建希望學堂!”
    他特別強調:“所有希望學堂,一律免除學費,所有百姓子女皆可入學讀書識字!無論貧富,皆有受教之權!”
    “同時,在京城與各州府的中心區域,興辦大學院,教授更深層次的學問以及手藝本領,為我大洲國培養高級人才。”
    光慶帝補充道,“招募天下德高望重、學富五車的夫子、先生,充實學堂師資。”
    “若有賢才,可不拘一格提拔。”
    “此事,由戶部尚書、禮部尚書以及謝南書,協同辦理,務必辦得妥帖,辦得利民。不得有絲毫怠慢。”
    福全公公立刻應道:“是!老奴立刻去傳旨!”他動作迅速,轉身便去擬旨。
    光慶帝又看向寶妞,目光中充滿了讚賞:“寶妞,你提出的希望學堂和大學院,是真正造福千秋萬代的大計。咱們大洲國的百姓有福氣啊。”
    寶妞笑著說:“父皇過獎了。我們有底氣,也有能力,便應該為百姓做些實事,惠及民眾。教育興國,乃是國之根本。”
    光慶帝的旨意,如一道春雷,迅速傳遍大洲國的每一個角落。
    “免學費入學!”
    “人人能讀書!”
    這兩個消息,在民間掀起了軒然大波。
    對於世世代代麵朝黃土的百姓而言,讀書識字,是他們從未敢奢望的夢想。
    在貧瘠的土地上,若能讓家中孩童讀書,哪怕隻是識字,也意味著脫離泥濘的希望。
    各地州府接到旨意後,立刻行動起來。
    在戶部的資金支持和工部的技術指導下,以及地方官府的協助下。
    第一批“希望學堂”和“大學院”的建設緊鑼密鼓地展開。
    在京城郊外,一處寬闊的空地上,工匠們熱火朝天地忙碌著。
    夯土、砌牆、架梁,一座座嶄新的學堂建築拔地而起。
    學堂的格局簡潔實用,采光通風俱佳,為了冬日取暖,還特別設計了火牆。
    大洲國各地,亦是如此。
    許多地方官員起初還抱有疑慮,覺得免費入學會有諸多弊端。
    但在光慶帝的強硬態度,和戶部充足的撥款下,他們也不敢怠慢。
    州府大人下令,必須挑選最好的工匠,使用最好的材料。
    學堂的建設進度,成為了官員們考核的重要指標。
    他們每日親自到工地巡視,監督工程質量。
    在一些偏遠山村,村民們世代不識字,終日辛苦勞作。
    當得知自己的孩子也能免費讀書時。
    許多老實巴交的農夫,甚至在學堂建成後,自發地跑來幫忙,挑水、搬磚。
    隻為讓學堂早日完工。
    他們眼中充滿對知識的渴望,以及對未來生活的憧憬。
    當地的文士、秀才、舉人,在朝廷的感召下,也紛紛前來應聘夫子。
    他們被寶妞說的“人人可讀書”的理念所觸動。
    也想為國家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朝廷也提高了夫子們的俸祿,吸引更多有才學之人投身教育。
    在大學院的選址上,更顯得慎重。
    這些大學院不僅要有足夠的書庫,還要有寬敞的學舍,更要有獨立的試驗場地,以供未來的科學研究之用。
    謝南書和工部官員多次勘察,選擇了交通便利、環境清幽的地方。
    大學院的課程設置,除了傳統的經史子集,還增加了算術、農學、醫理、匠作、地理、博物等實用科目。
    寶妞特意囑咐謝南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她還從空間裏篩選了一些現代的基礎科學知識,讓謝南書找人翻譯成大洲文字,作為大學院的教材。
    例如,她講解了杠杆原理、簡單的機械結構、作物輪作的好處等等,讓大洲的知識體係有了新的突破。
    僅僅數月時間,京城和各州府的學堂便初具規模。
    招生的那日,各地學堂門前人山人海,百姓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送孩子入學。
    一個名叫小明的七歲男孩,家裏世代務農。
    他從未想過自己能有機會讀書。
    當他穿上學堂發放的簇新布衣,背上那沉甸甸的學堂書包,走進寬敞明亮的教室時,眼中充滿了好奇與興奮。
    他觸摸著嶄新的課桌,嗅著墨水和書本的清香,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全新的世界。
    他的父親,一個黝黑的農夫,站在學堂外,望著兒子稚嫩的背影,眼眶濕潤。
    他用力抹了抹臉上的汗水,心中湧起一股說不出的激動。
    他知道,兒子的未來,不再是像他一樣一輩子麵朝黃土,而是有了更多的可能。
    “多謝皇上聖明!多謝皇太女開恩!”他喃喃自語。
    同樣的場景,在全國各地不斷上演。
    許多曾經失學的少年,以及一些雖然年紀稍長,但渴望識字的青年,也獲得機會進入學堂學習。
    甚至有不少女子也走進了學堂,雖然數量不多,但這是一個開端。
    教育的火焰,在大洲國熊熊燃燒。
    它點亮了無數百姓心中對知識的渴望,也為大洲國的未來,培育著源源不斷的人才。
    光慶帝下朝後,常帶著寶妞去皇家農莊的學堂查看。
    看到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看到夫子們耐心地講解,他心中感到無比欣慰。
    “寶妞啊,你看,這些孩子,便是大洲國的明天啊!”光慶帝感慨道。
    寶妞笑著點頭。她知道,這隻是第一步。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隻要開始,便不會停止。
    大洲國的強盛之路,正在通過知識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