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新春開市融兩俗,巧匠聯手藝驚鴻

字數:5488   加入書籤

A+A-


    瑞國都城的新春,處處透著暖意。宮牆外的爆竹聲此起彼伏,禦花園裏的紅梅開得正豔,與廊下懸掛的紅燈籠相映,一派喜慶景象。林羽穿著一身朱色常服,正和蘇婉在偏殿裏翻看各地送來的新春賀禮,其中最顯眼的,是雲羅送來的那十大袋新米——袋口係著紅綢,上麵還貼著“五穀豐登”的吉語。
    “這米看著就喜人。”蘇婉拿起一粒飽滿的稻穀,指尖輕輕碾開,雪白的米粒滾落在掌心,“徐農官說這雙季稻耐寒,明年或許能在瑞國的北方也推廣試試。”
    林羽笑著點頭“正有此意。讓戶部和工部合計一下,開春後先在北境試種百畝,若是成了,就能解那邊的糧荒。”他拿起另一份賀禮,是錢老板和王織娘合送的一匹錦緞,上麵用金線繡著“瑞雲映焰靈”的圖案,兩種國花纏繞共生,針腳精妙得讓人移不開眼。
    “這手藝真是絕了。”林羽讚歎道,“看來錢老板沒吹牛,他們這跨邦合作,果然能出好東西。”
    李德全端著一盤剛出爐的棗糕走進來,笑道“陛下,娘娘,這是用雲羅新米和瑞國紅糖做的,膳房特意多做了些,給各宮分著嚐嚐。”
    蘇婉拿起一塊嚐了嚐,軟糯香甜的滋味在舌尖化開,眼中泛起笑意“確實好吃。對了陛下,雲羅的新春市集今日開市,聽說敖風督查特意辦了個‘巧藝會’,讓兩國工匠同台獻藝,咱們要不要微服去看看?”
    林羽正有此意,當即點頭“好。讓林風安排幾個侍衛遠遠跟著就行,別驚動了百姓。”
    雲羅的月牙河市集,比往日熱鬧了數倍。入口處搭著彩棚,掛著“瑞雲共慶”的匾額,是敖風親筆題寫的。棚下擠滿了人,既有穿著瑞國服飾的商販,也有裹著雲羅頭巾的鄉親,彼此笑著拱手拜年,熟絡得像街坊鄰居。
    “敖風兄弟,你這‘巧藝會’可真熱鬧!”李大叔扛著一把新做的鋤頭擠過來,鋤頭上還纏著紅布,“你看我這鋤頭,是瑞國老鐵匠幫我打的鋼刃,雲羅木匠做的木柄,又鋒利又趁手!”
    敖風穿著件月白棉袍,腰間係著玉帶——這是林羽特意賞賜的安撫使官服,此刻正笑著給李大叔道賀“李大叔這鋤頭看著就耐用,開春種地定能省不少力。裏麵的巧藝台快開場了,趙師傅和瑞國的陶匠要合作燒新窯,去晚了可就沒位置了。”
    人群裏忽然響起一陣歡呼,原來是錢老板的綢緞鋪開門了。他穿著件寶藍色錦袍,身邊的王織娘披著件繡滿焰靈花的披風,兩人並肩站在鋪前,給來往百姓作揖拜年。鋪子裏掛著數十匹新錦,既有瑞國的蜀錦流光溢彩,也有雲羅的流雲錦輕柔似水,最惹眼的是那幾匹“合璧錦”——竟是用兩種織法混紡而成,陽光下能看出漸變的色澤,引得姑娘們爭相詢價。
    “這錦怎麽賣?”一個瑞國商人指著最顯眼的那匹,上麵用銀線織著雙鯉躍蓮,魚身是雲羅的“盤金繡”,蓮葉是瑞國的“亂針繡”,兩種技法交融得渾然天成。
    王織娘笑著回話“這是特意為新春做的‘連理錦’,一匹要五兩銀子。錢大哥說,前五十位買的,送一對繡帕呢。”
    錢老板在一旁補充“這帕子是阿禾姑娘繡的,上麵有兩國的國花,戴在身上吉利!”
    人群外,林羽和蘇婉看得興致勃勃。蘇婉輕聲道“你看那錦緞的光澤,定是用了雲羅的‘草木染’和瑞國的‘媒染法’,不然染不出這麽鮮亮又持久的顏色。”
    林羽點頭“民間藏著的巧思,比宮裏的匠人還多。這‘巧藝會’辦得好,既交流了手藝,又融了民心。”
    往前走不遠,便是“巧藝台”。台中央搭著兩個大窯爐,一邊站著雲羅的釀酒師傅趙老根,另一邊是瑞國的陶匠孫師傅。兩人正圍著一個新做的酒甕忙碌,趙老根往甕裏撒著焰靈花粉,孫師傅則用特製的陶土糊甕口,周圍的看客都屏住了呼吸。
    “孫老哥,這陶甕的透氣孔按我說的尺寸鑽,保證酒氣既能散又不會跑光。”趙老根用雲羅方言喊著,手裏的竹刀在甕壁上比劃。
    孫師傅笑著應道“放心!我這陶土摻了瑞國的滑石粉,燒出來比石頭還硬,保準盛酒不滲!”
    兩人一個製坯一個調味,配合得竟像共事了多年的老搭檔。待酒甕封好,趙老根往窯裏添了把柴,朗聲道“這壇‘雙春酒’,用瑞國的糯米和雲羅的焰靈花釀的,封窯七七四十九天,開壇時請大夥來嚐!”
    台下頓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有人喊道“趙師傅,孫師傅,要是這酒成了,可得給陛下和娘娘也送一壇!”
    趙老根拍著胸脯應道“那是自然!這酒本就該敬太平盛世!”
    巧藝台的另一側,徐農官正和雲羅的老農們圍著一張農具圖討論。圖上畫著一種新的播種機,是敖風結合瑞國的“條播機”和雲羅的“點播器”改的,既能成行播種,又能控製間距。
    “這齒輪得再改小半寸,不然雲羅的山地不好推。”徐農官用炭筆在圖上標注,“還有這漏鬥,加個活動擋板,想密播就密播,想稀播就稀播,更靈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李大叔蹲在一旁,摸著下巴道“徐老,要是再安個小犁鏵,一邊播種一邊鬆土,那就更省勁了!”
    “好主意!”敖風立刻接過話,“我這就記下來,讓瑞國的鐵匠和雲羅的木匠合計著做個樣品!”
    林羽和蘇婉站在人群後,聽著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改良農具,眼中滿是欣慰。蘇婉輕聲道“你看,百姓們自己琢磨出來的法子,往往比朝堂上的政令更管用。”
    林羽深以為然“所以這‘巧藝會’得年年辦下去。讓兩國的工匠多交流,不僅能出好東西,還能讓大家打心眼兒裏覺得‘我們是一起的’。”
    正說著,一陣孩童的笑聲傳來。隻見阿豆舉著個風車跑過,風車的扇葉竟是用瑞國的彩紙和雲羅的竹篾做的,轉起來時能映出“福”字的影子。石勇跟在後麵,手裏提著個布包,裏麵裝著阿禾給各宮娘娘繡的帕子——每塊帕子的角落都繡著個小小的“和”字。
    “石勇哥哥,陛下和娘娘真的會來嗎?”阿豆仰著小臉問,眼睛亮晶晶的。
    石勇笑著揉了揉他的頭發“會的。陛下和娘娘最喜歡看咱們市集熱鬧了。”
    兩人的對話恰好傳到林羽耳中,他對蘇婉相視一笑,朝著石勇的方向微微頷首。石勇愣了一下,隨即認出了林羽的身影,臉上泛起驚喜,連忙拉著阿豆悄悄鞠躬,又怕驚擾了旁人,趕緊帶著孩子往別處去了。
    市集的角落裏,一個不起眼的攤位前圍了不少人。攤主是個瘸腿的雲羅老木匠,姓秦,正用瑞國的锛子刨著雲羅的硬木,要做一個“瑞雲紋”的木盒。旁邊站著個瑞國的年輕漆匠,姓柳,手裏拿著調好的顏料,準備給木盒上漆——那顏料是用雲羅的焰靈花汁和瑞國的礦物粉調的,呈一種溫潤的琥珀色。
    “秦師傅,這花紋再走圓一點,更像瑞國的雲紋。”小柳師傅指著木盒的邊角,語氣帶著尊敬。
    秦木匠停下锛子,眯著眼看了看,點頭道“你說得對。後生仔,你這漆裏加了鬆煙吧?聞著有股清香味兒。”
    “是呢!”小柳師傅笑道,“我爹說,雲羅的焰靈花汁性烈,加些瑞國的鬆煙能中和,上漆後不容易開裂。”
    兩人一老一少,一個操著雲羅方言,一個說著瑞國官話,竟配合得毫無滯澀。林羽站在攤前看了許久,見秦木匠的手指凍得發紅,便讓李德全悄悄放下一包暖手爐和幾兩銀子,又怕傷了老人的自尊,隻說是“路過的客商看手藝好,給的添彩錢”。
    秦木匠捧著暖手爐,望著林羽遠去的背影,渾濁的眼睛裏泛起淚光。他對小柳師傅道“這瑞國的貴人,是真把咱們當自家人啊……”
    夕陽西下時,市集的“巧藝會”到了最熱鬧的環節——評選“最佳巧藝”。經過百姓們投票,錢老板和王織娘的“連理錦”、趙老根和孫師傅的“雙春酒甕”、秦木匠和小柳師傅的“瑞雲盒”分獲前三。敖風親自給他們頒獎,獎品是林羽特意禦賜的“巧匠金牌”,背麵刻著“兩邦共榮”四個字。
    “我提議,為了這金牌,也為了咱們往後的日子,幹一杯!”錢老板舉起剛開封的焰靈花酒,高聲道。
    “幹一杯!”眾人紛紛舉杯,瑞國的酒杯和雲羅的陶碗碰在一起,發出清脆的聲響,像一曲跨越國界的歡歌。
    返回瑞國都城的馬車上,林羽仍在翻看今日買下的幾件“巧藝品”——那隻“瑞雲盒”被他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木盒的漆色在燭火下泛著溫潤的光,仿佛能映出兩國工匠相視而笑的模樣。
    “今日這一趟,值了。”林羽輕聲道,“百姓的智慧,比任何國策都有力量。”
    蘇婉靠在他肩頭,望著窗外掠過的燈火,輕聲道“其實啊,無論是釀酒、織錦,還是種地、蓋房,百姓們追求的不過是‘日子越來越好’。隻要咱們順著這個心思,讓他們能一起掙錢、一起琢磨好日子,就沒有融不了的隔閡。”
    林羽握住她的手,指尖傳來溫暖的觸感“你說得對。開春後,讓工部在兩國邊境多建些‘聯藝坊’,給工匠們場地,再設個‘巧藝獎’,年年評選,重獎那些能融合兩國技藝的匠人。”
    馬車行至宮門前,恰好遇上蘭妃和柳妃帶著宮女們放煙花。絢爛的煙花在夜空中炸開,照亮了宮牆上“四海同春”的匾額。蘭妃看到林羽的馬車,笑著揮手“陛下,娘娘,雲羅送來的焰靈花酒我們嚐了,後勁真足!”
    柳妃也笑著補充“阿禾姑娘的帕子我們也收到了,繡得真好!我讓宮女學著繡呢,往後咱們宮裏的帕子,都用這‘雙花纏’的紋樣!”
    林羽和蘇婉走下馬車,望著漫天煙火,聽著遠處市集傳來的歡笑聲,心中一片安寧。他知道,這新春的熱鬧不止是辭舊迎新,更是一個開始——一個瑞國與雲羅在手藝裏交融、在煙火中共生的開始。
    市集的燈火漸漸稀疏時,敖風仍在整理今日的“巧藝會”記錄。賬本上記著瑞國鐵匠幫雲羅鄉親修了三十把鋤頭,雲羅織娘教瑞國商販染了十二種新色,兩國工匠合計改良農具七種、創出新紋樣十九種……每一筆都透著鮮活的暖意。
    他拿起那枚“兩邦共榮”的金牌,輕輕放在賬本上,窗外的月光灑進來,照亮他年輕而堅定的臉龐。他想起林羽的囑托,想起張奶奶說的“日子要像焰靈花一樣紅火”,忽然明白,所謂的長治久安,從來不是靠刀劍守護,而是靠這一針一線的聯結、一錘一鑿的相融,靠百姓們在煙火氣裏慢慢懂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最好的日子。
    屬於林羽與三千嬪妃的故事,在這新春的煙火裏繼續鋪展。而瑞國與雲羅的土地上,巧匠們的錘子還在敲,織娘的絲線還在繞,農夫的犁頭已經備好——他們要用雙手,共同編織一個更綿長、更溫暖的太平盛世。
    喜歡穿越做皇帝,體驗三千嬪妃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做皇帝,體驗三千嬪妃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