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借水為兵
字數:3080 加入書籤
後世的兵家曾經試圖根據史記記載複現濰水之戰的過程,覺得用沙袋阻塞渭水河這件事是根本無法做到的,就懷疑這場戰役的記載。
但是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曹參、灌嬰的後人還都在,關於這場戰役的傳奇,朝中很多人都知道,甚至親曆這場戰役的人還有很多活到後來。如果司馬遷胡說八道,當時就被這些昔年的侯爺們拆成標本了。
史書就是這樣——評論部分可以自由主觀發揮,但是敘述部分如果和大家印象中的不同,就會被網暴——或者線下網暴。嗯,就如同九指寫這本書的時候一樣,好多人對九指引述曆史說秦朝一夫百畝大為不滿,認為哪有人能種那麽多地。煩死了!
沙袋阻水的橋段,在很多通俗小說評書裏都出現過,真正的源頭就是韓信這一次。但是如果是扔沙袋到河裏去,那有多少沙袋都不夠填的,韓信在製定計劃的時候就已經充分考慮到這一點。
所以要先在濰水上先打一批木樁。木樁插入河泥,固定在河床上。
然後在木樁之間連起繩索。
再把裝滿泥土的沙袋沉入木樁之後。在木樁和繩索的阻攔下,形成一堵壩牆。
當然,這壩牆也砌不了多高,物理課上講過,越高則壓強越大。太高的壩牆就無法保證穩固。隻要阻住水,不要向下遊流去,把高密城附近的河段河底露出來就行了,這樣就可以步兵涉水渡河了。
上遊溢出來的水,漫散到河岸兩側的荒地和林草中,形成好大一片淤地。不過這個韓信並不在乎。戰爭總要破壞,眼下的破壞是為了後麵的長久和平。
戰爭中,雙方都使用了斥候,但是斥候和斥候的使用方法是不一樣的,韓信是唯恐斥候不夠多,分布不夠廣,在發動井陘之戰的時候,斥候甚至派出去幾百裏,在準備高密戰役的時候,韓信也廣布斥候,甚至走遍了濰水河上下遊,為了了解情況,韓信甚至親自去上遊檢測水位。
楚軍的斥候就比較潦草,隻對正麵戰場做了簡單的偵查,隻看到濰水河水位下降,說是韓信步兵可以直接步行涉水渡河,卻並沒有探究水位下降的原因。龍且也沒有去深思為什麽水位會忽然下降。甚至齊國當地的部隊也沒有人懷疑濰水河為什麽在雨季的九月會出現斷流,沒有人想到有人會用河水作為武器,畢竟之前從來沒有人做過。
阻斷河水的作業,難度還是比較大,釘木樁搬扛沙袋也很辛苦,但是比起在戰場上損兵折將,這點付出算是什麽?
韓信軍隊做出了準備徒步渡河的準備和氣氛,龍且則搶在韓信兵渡河之前,列陣渡河。畢竟打破敵人的節奏,就能掌握戰場的先機。兵書上是這樣說的,項羽是這樣說的,以往的戰例也都是這樣的。走敵人的路,讓敵人無路可走。
楚軍列著方陣衝過了幹涸的濰水河。
然後韓信揮起了小旗子。
從高密城下到濰水河上遊,一個個傳令兵揮起小旗子,傳達著大將軍的號令。旗語在戰場上傳訊效率很高,速度也很快,片刻時間,李左車就在上遊看到了大將軍的命令,然後發動士兵,去拉動木樁上的繩索。
一根木樁、兩根木樁被拔起,然後整個水壩垮塌,洪流傾瀉而下,不多時,這場人造的洪峰就來到了高密城下的河段。楚兵渡河才隻六成,還有很多士卒正在河道中的淤泥裏拔起腳來,洪峰來了,在河床裏的人就被衝卷向下遊,站在河岸上沒來得及渡河的被後隊跟上來的士兵擠到了洪水之中。
已經渡河的士兵開始騷亂,發現背水之戰的是自己,而渡河的部隊之中並沒有什麽重要的軍官指揮,瞬間亂糟糟一陣。
“半渡而擊!殺吧!”韓信咕噥了一聲,傳令兵已經把軍令傳下去,曹參的步兵陣列向前,收割著亂軍的人頭。灌嬰的騎兵部隊側翼包抄,把靠近河岸的亂軍趕下水。
這種人為的洪峰其實隻有一瞬間,洪峰過後,河水恢複到了正常的水位,可是韓信這一側的河岸上已經不剩什麽楚軍,而對岸也正在混亂之中,差不多一半的軍力,在剛剛那一段時間損失掉了。軍心大亂,已經無法維持正常的陣型、無法在河岸展開正常的防禦了。
這個時候,灌嬰和曹參的部隊強渡濰水河,士氣正盛的漢軍士兵挺著矛戈衝上河岸,對驚慌失措的楚軍開始了新一輪的收割。
項它和龍且完全懵了。根本無法弄清這一切是怎麽發生的,軍隊大亂,也無法繼續保持陣型,眼見這一場是真的敗了。
“這一場洪水,抵得上十萬精兵。”李左車快馬趕到韓信身邊的時候,看著戰場上混亂的局麵,感慨著。
“這就是工程的力量,教我兵法的先生說,身為大將,要能借天地之力。如果沒有這樣的天地之力,就要想辦法憑空創造出天地之力來,戰場對決,不止可以用矛戈,水火的殺傷還要比矛戈更加威力無窮。”韓信微笑著說,看著漢軍瘋狂一樣的收割楚軍的首級,韓信並不覺得有什麽殘忍。這就是戰爭,隻要死的是敵人,那就不殘忍。
高密城城門洞開,城內的守軍湧出城。
“敵軍增援!”李左車驚呼。
“不,他們已經沒有戰力了,所以要潰逃。”韓信鎮定的說。果然,從高密城衝出來的士兵不是向河岸方向列陣增兵,而是向相反的方向潰逃,這軍兵之中還有一些車駕,也在瘋狂的奔馳,想來就是高密城中的高官甚至王侯。
“全麵追敵!”韓信下令。
這一戰,韓信仍然沒有身先士卒表現出一位神威大將軍的勇武,隻是在戰場高處冷靜地觀察戰場全局的變化,發出一條又一條指令。麵對麵搏殺,自然有一線的士兵。
高密城破,齊王田廣在亂軍中被殺,龍且在亂軍中被殺,楚軍主將項它逃亡。
二十萬楚軍精銳,被濰水消滅大半。
史稱——濰水之戰。
喜歡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請大家收藏:()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