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滿不在乎

字數:3351   加入書籤

A+A-


    聞妹遠嫁江州楊將軍楊再興),琴瑟和鳴,更喜獲麟兒,愚兄及雲溪眾袍澤,皆感欣慰喜悅,遙祝吾妹闔家美滿,平安順遂。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自妹遠行,雲溪舊部,常念及妹昔日英姿颯爽,每每思之,既感欣慰,又覺時光飛逝,故人難聚,心中悵惘難言。
    今有一不情之請,萬望吾妹斟酌。吾妹之子,乃楊將軍血脈,亦是我雲溪故舊之後。
    愚兄及軍中老弟兄,皆視若己出,渴盼一見。
    愚兄私心想著,若吾妹能攜愛子歸省,楊將軍處,想必亦能體諒吾妹思鄉念舊之心。
    雲溪雖不比長安繁華,然亦是吾妹故土。春暖花開,或秋高氣爽之時,攜稚子歸來小住數月,共享天倫,豈不快哉?
    愚兄翹首以盼,望眼欲穿。一切事宜,若有需要,愚兄定當全力安排妥當,斷不讓吾妹有半分操勞。
    臨書倉促,不盡欲言。惟願吾妹與楊將軍安好,小公子茁壯成長。
    武德三年 秋月
    信寫罷,徐達又仔細看了一遍,確認字裏行間充滿了真摯的思念和關懷,將目的巧妙地包裹在敘舊的溫情之中。
    他喚來心腹親兵,鄭重吩咐:“將此信,快馬送至江州,務必親手交到秦良玉將軍手中!”
    江州,都督府。
    秦良玉收到徐達的親筆信,展開細讀。看著那熟悉的字跡和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濃濃情誼與關懷,尤其是對孩子的關切,眼眶也不禁微微濕潤。
    雲溪,金陵,那裏有她太多的青春記憶,有並肩作戰的袍澤,有如同兄長般的徐達…
    “徐大哥…”秦良玉喃喃自語,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思鄉之情。尤其是想到可以帶孩子回去,讓雲溪的舊部看看,讓徐大哥這個伯父抱抱,更能請高僧為孩子祈福…這讓她怦然心動。
    當晚,她便拿著信去找丈夫楊再興商議。
    楊再興正光著膀子在院子裏練石鎖,渾身熱氣騰騰。
    聽秦良玉念完信,他大手一揮,渾不在意地笑道:“嗨!我當什麽事!徐大將軍想你和孩子了,想看看孩子,這是好事啊!回去!必須回去住段時間!正好也讓咱兒子認認他娘的老家!見見他徐伯伯!”
    他放下石鎖,走過來摟住秦良玉的肩膀:“玉兒,你放心去!帶足護衛!在雲溪好好玩,想住多久住多久!跟老徐他們好好敘敘舊!江州這邊有俺老楊在,亂不了!”
    他對自己妻子的武藝和舊部的忠誠毫不擔心,更沒往深處想徐達這封信背後的深意。
    得到丈夫爽快的支持,秦良玉心中最後一點顧慮也消散了。她臉上露出笑容:“那好,我收拾一下,過幾日就帶麟兒啟程回雲溪住些日子。”
    數日後,秦良玉帶著幼子楊康,在一隊精銳白杆兵護衛下抵達金陵。
    朱標親自出城相迎,禮儀極為隆重。徐達、常遇春等舊部更是激動不已,看著當年軍中那朵帶刺的玫瑰如今已為人母,懷中抱著粉雕玉琢的小娃娃,都感慨萬千。
    時間如同流沙,在平靜的表象下悄然滑過。轉眼已是武德三年的深冬,鹹陽的“瘟疫”,在司馬懿精心策劃和霍小玉資源支持下,終於開始顯現威力,並隨著凜冽的寒風,吹到了長安。
    未央宮,宣室殿。
    爐火熊熊,驅散著深冬的寒意。張良拿著一份來自鹹陽的密報,平靜地念著。
    “近日鹹陽城中,流言漸起。多有議論齊王韓信)者。或言其在鹹陽,軍政獨斷,大小官吏任免皆出其手,陛下旨意亦需經其‘斟酌’方能施行,儼然如同國中之主。”
    “或言齊王麾下將士,隻知有元帥,不知有朝廷,隻知聽齊王號令,對長安旨意多有怠慢…”
    “更有甚者,私下議論,言齊王功高震主,封無可封,手握重兵雄踞西陲,實為朝廷心腹大患…恐有…不臣之心…”
    “此等流言,雖多在市井之間、軍營底層流傳,尚無確鑿證據指向源頭,然…甚囂塵上,已漸有難以遏製之勢。部分地方官吏,似也受此影響,對朝廷政令執行,稍顯遲疑…”
    張良念完,合上密報,垂手侍立,靜靜等待著寧晨的反應。
    禦案後,寧晨正批閱著一份關於河東鹽政的奏章。
    他聽得極其認真,但自始至終,頭都未曾抬起一下,手中的朱筆也未曾停頓。直到批完最後一個字,落下朱批,他才緩緩放下筆。
    他沒有暴怒,沒有質問,甚至連眉頭都沒有皺一下。他隻是輕輕嗤笑了一聲,那笑聲裏充滿了毫不掩飾的輕蔑和洞悉一切的嘲諷。
    “嗬…擁兵自重?國中之國?不臣之心?”
    寧晨拿起案頭的玉鎮紙把玩著,語氣平淡得像在談論天氣,“朕的齊王…在鹹陽待得…看來是太安逸了?讓某些人…閑得發慌,開始琢磨這些下三濫的玩意兒了?”
    張良微微躬身:“陛下聖明。此等流言,捕風捉影,荒誕不經,其心可誅。韓元帥忠心,日月可鑒。”
    寧晨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輿圖前,目光落在鹹陽的位置,手指在上麵輕輕敲了敲:“子房,你說…這風,是從哪個方向刮來的?”
    張良沉吟片刻,謹慎回答:“鹹陽遠離中樞,本易生流言。然此次流言,指向明確,傳播有序,絕非空穴來風。其目的,無非是離間陛下與韓元帥君臣之情,動搖西陲軍心民心。獲益者…不外乎…”
    他沒有說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誰最怕韓信支持太子?自然是霍貴妃和安王那邊!
    寧晨轉過身,臉上帶著一種近乎冷酷的了然:“還能有誰?朕那位賢德的貴妃娘娘,還有…她身邊那些不甘寂寞的能臣們!”
    “李存孝那憨貨,雖然衝動,但這種事他幹不出來,也不敢幹。那麽…有能力在鹹陽編織這樣一張網,又能讓流言如此精準傳播的…”
    寧晨的目光變得銳利如刀:“司馬懿!朕把他留在長安,看來…是留對了!他在鹹陽經營的那些人脈,那些‘恩惠’,終於派上用場了!好一個司馬仲達!不動則已,一動…就是誅心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