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金吾

字數:3891   加入書籤

A+A-


    金吾衛。
    這三個字就如上一個十年間的蕪宮一樣,是大燕朝堂不可言說的禁忌。
    禦前護衛金吾軍,從前是皇後和宋府侯爺之父——宋老將軍統領的。
    而宋老將軍的赫赫戰功,也是從金吾衛開始的。
    彼時先帝病重,纏綿榻上,朝中動亂,內憂外患,層出不窮。
    而宮中的刺客更是仿佛雨後春筍,消了一波便有下一波。
    宮中的皇子們包括現如今的厲帝在內,一個個都如沒頭蒼蠅般,手足無措得很。
    那時,是尚算壯年的宋老將軍挺身而出,廣招士兵,帶著金吾衛在皇城一圈又一圈巡視,又將草原派來的刺客盡數剿滅。
    先帝神誌不清,出了個昏招:“不如派一個公主去和親算了,求個和睦。”
    燕朝兵弱,武官們不願應戰,文官們又都是些軟骨頭,就要答應之際,又是宋老將軍力排眾議,領兵北上,打了幾場血仗,這才將北蠻進軍中原的苗頭打滅。
    長壽侯宋慕青便是在這樣一場又一場的血仗中長大的,宋家長姐、後來的皇後宋知意便是在這樣的屍山血海中來去穿梭,見證了太多的悲歡離合。
    宋家鎮守北方,燕朝安定了十年有餘,朝中一片太平。
    而久病成疾的先帝也是終於在一個天朗風清的白日,登了極樂。
    隨後永安京內一片動蕩,這動蕩卻影響不到遠在邊疆的宋老將軍和宋家姐弟。
    皇子們在京城裏你爭我搶,明槍、暗箭,你方唱罷,我方登場。
    後來,不知是誰出了個怪主意,太後監國,先立太子,再登基。
    燕厲帝便是這時被冊立了太子,宋知意也是這時被一道聖旨召回了永安京,同太子完了婚,成了東宮正妃。
    朝堂便這樣詭異地維係了幾年,直到五年後,太後過身,也隨先帝而去。
    厲帝繼位,大赦天下。
    數月過後,妖禍出,雲夢避世不出,金天有心無力。
    厲帝辦除妖伏魔兩司,廣收金天弟子,盡力鏟除妖禍,成效甚微。
    民間傳言,這是燕朝壞了綱常的報應。
    先帝駕崩,方立太子,太後監國,牝雞司晨。
    又是五年後,厲帝祭天,告禱上天,以息天怒。
    十歲的大皇子江風啟未能點燃祭火,聖上勃然大怒,禮部尚書被貶青州,永壽侯謫居陪都昭陽,大殿下蕪宮之囚,而皇後宋知意,也被褫奪了宮中統領金吾衛之責。
    厲帝念及舊情,留了鳳清宮的兵,仍舊交由皇後統領,金吾衛的職責卻是交給了前朝之人。
    也是從那時起,金吾衛成了前朝和後宮心中最神秘的一群人,沒人敢再問他們的事情,也沒人知道究竟是誰在統領金吾衛。
    流光和暗影的情報網,經過數年,最後都指向了同一人,那便是聖上本人。
    皇帝親統金吾衛。
    此事本也算平常,可這親統的權力,卻是皇帝從失職的皇後手中奪來的。
    此事又怎麽想,怎麽的不尋常。
    時隔十年,大皇子從蕪宮出來,重回朝堂,戶部尚書賀一麟卻在這不合時宜的一刻,重提了那禁忌的三個字——金吾衛。
    “沈中丞求陛下明鑒,臣也求陛下明鑒。宮闈安危向來是伏魔司和金吾衛分管的,伏魔司人手不足,有時需除妖司撥出人來支援。十二月三十日那天,大殿下正是把借給伏魔司的人調回了除妖司,於情於理,皆無過錯,談何失職之有?”
    賀一麟的話有理有據,直說得沈重心中惴惴,忽然有點後悔應了林相,早知賀尚書如此擅於舌戰,他寧可得罪林相也不當這個出頭鳥。
    賀一麟繼續道:
    “十二月三十當夜至正月初一淩晨,伏魔司之人明知除妖司寡不敵眾,卻無視城外漫天煙火鳴鏑,不肯出城增援。若不是除妖司有人冒死進宮,求了皇後娘娘,皇後娘娘又派人去請了百裏相,大殿下隻怕會是凶多吉少,朝堂上的諸位更是如此!”
    江易寒想到那一夜,在自己眼前的百裏相,那是十歲之後的很多年裏,他們二人最近的一次。
    可心又離得那樣遠。
    江擢看向自己這個二兒子,江易寒倒是露了幾分痛心疾首的樣子。
    “兒臣不知,兒臣信任大哥,定能將群妖擊退。大哥未回來時,都是兒臣出城剿妖,往年並沒有如此多妖怪。誰知今年不如往日,湧出這許多怪妖。兒臣當夜在康寧宮侍疾,對宮外之事並不知情。兒臣今日回去,定徹查伏魔司,一定找出知情不報之人,嚴懲不貸!”
    江擢眯了眯眼睛,這個二兒子他了解得很。
    江易寒當夜究竟在棠宮還是在康寧宮,他們都清楚。
    可他卻單拎出侍疾這兩字,不是在威脅他,還是在幹什麽?
    江擢心寒的同時,卻又覺得欣慰,待他追隨父皇身後而去,這大燕的天下,無論是交給慈悲心腸的大皇子,還是交給心機深沉的二皇子,他都放心。
    江擢沉默了好一陣子,方道:“賀尚書言之有理,隻是賀尚書畢竟是工部之臣。此事由賀尚書說出來,終歸是不妥。日後這些事情,都交給廷尉司去辦,就不勞賀尚書費心了。”
    群臣靜默,不知皇帝心中作何打算。
    江擢卻不給眾人思量的時間,繼續道:“至於兩位皇兒,他們心係京城安危,本就無罪。其中大皇子又格外有功,理應當賞。除大皇子之外,除妖司官人也應當論功行賞。”
    朝堂也跟著沉默了好一陣子。
    距離十二月三十,已經過去了很多天了。
    甚至舊年發生的事情,此刻回想起來,已經頗為縹緲。
    剿妖之後,皇帝並未過分地賞賜大皇子,反倒是給二皇子封了肅清王,準許出宮開府。
    而在如此模糊不清的一刻,皇帝居然決定對大皇子治下的除妖司中,論功行賞當日出城剿妖的人。
    實在是無言以對。
    實在是太無言以對了。
    而出乎群臣意料,又在眾人情理之中的,又是林相率先拜倒,山呼萬歲。
    群臣見狀,跟著跪倒喊了或是敷衍或是真情的幾聲。
    “散朝吧。”
    就當連大皇子江風啟都以為此事有驚無險地過去之時,皇帝卻又開了口:
    “大皇子留下。”
    喜歡燈百裏請大家收藏:()燈百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