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半斤八兩
字數:4957 加入書籤
郭襄生性活潑,對儒家經典這類的東西實在提不起興趣。她在母親黃蓉閉關期間,閑得發慌,就在院子裏轉圈圈,偶爾琢磨琢磨武功招式。
這段日子雖看似無所事事,卻也讓郭襄的武藝進步不少。這為她日後習武打下了根基。然而,她對英雄傳奇類的故事漸漸失去了興趣,轉而沉迷於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書中描繪的各種浪漫情節常讓她心潮澎湃,幻想自己能遇到屬於自己的“白馬王子”。
另一邊,李峰行接到命令,要與龍王廟合作,心裏並不樂意。他原以為那不過是幾個小和尚組成的弱小門派,沒什麽好怕的。但當那個叫智能的大和尚出現在眼前時,他才發現對方並非想象中那麽不堪。
智能和尚身材不高但體格健壯,尤其是腿上的肌肉格外結實,一看便知跑得極快。初次見麵,李峰行就對他另眼相看,後來更是對其刮目相看。原來這位看似普通的大和尚,早年竟參與過軍事訓練,著實令李峰行驚訝不已。
就在剛才,智能大師居然搞出了不少指揮軍隊用的令旗。這讓智能大師自己也吃了一驚。
因為在以前他的印象裏,隻有那些特別專業的軍隊才會用這種東西。沒想到在龍王廟這樣一個普通的門派裏也能見到。
這讓李峰行既佩服又感慨,覺得智能大師的能力確實很強。特別是眼前這個和尚,一看就是被專門訓練來傳遞消息的。
更厲害的是,這麽小的一個門派居然還設置了斥候、探子等分工。真是讓人刮目相看。
這時,智能大師遠遠看見和尚走近,眼睛裏閃過一絲亮光。
"怎麽樣?那邊應該沒出什麽意外吧?"
和尚拱手回道:"一切都按計劃進行,我們的人已經繞到太保會武林人士的後方樹林裏藏好了。隻要大師一聲令下,隨時可以行動!"
聽到這話,智能大師激動得聲音都發抖了。
"哈哈!..."
李峰行看到智能大師突然瘋癲的樣子,很是不解。
"大師,難道現在又有什麽新情況嗎?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反應?"
李峰行如今在蒙古朝廷的安排下,正和龍王廟合作。可以說他和智能大師現在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命運相連。
所以他對龍王廟的突然變化格外關注。聽完李峰行的話,智能大師緩過神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隻是那份喜悅還是掩飾不住。
"施主,你覺得現在的戰局如何?"
麵對李峰行的疑問,智能大師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過來問他外界的情況。
李峰行雖然有點摸不著頭腦,還是認真回答說:"關於下麵的戰況,我也很難判斷。"
李峰行說:“嗯,我心裏也覺得兩邊差不多,大概半斤八兩吧。”
他接著道:“要是單看士兵,咱們龍王廟這邊肯定強多了。”
但又補充道:“可對方太保會裏有幾個頂尖高手,要是他們都參戰,那局麵就完全不同了。”
他繼續分析:“如果把那些高手的戰力算上,太保會那邊可能會占優勢。”
不過李峰行馬上說:“好在有智能大師你指揮,能讓咱們龍王廟的實力至少提升幾個層次。”
最後總結:“兩方麵綜合起來,估計就是個五五開的局麵。”
聽到這話,智能大師笑道:“哈哈,我跟你的想法差不多。目前雙方實力相當。”
他接著透露:“但我們還有兩張底牌沒亮呢。”
一是弓箭手部隊,“隻要他們一登場,就能徹底扭轉戰局。”
二是他的一個小騎兵隊,“剛才那個偵察兵已經說了,我的騎兵埋伏在太保會大營後方的樹林裏了。”
李峰行聽完搖搖頭說:“唉,我把弓箭手給忘了。看來我確實是個做生意的料,對帶兵打仗一點都不上心。”
他感歎道:“最沒想到的是,你手裏居然還藏著騎兵。有了真正的騎兵,往往能創造意想不到的效果。”
李峰行提到,好像在唐朝李世民時代,也有過一支叫玄甲軍的強大騎兵部隊。當時隋末天下大亂,王世充打敗了瓦崗軍後,又聯合竇建德對付李唐,雙方兵力加起來接近百萬,把李唐打得節節敗退。就在李唐眼看要撐不住的時候,李世民突然帶出四千玄甲軍,一舉擊潰了王世充二十萬大軍,竇建德的軍隊也被波及。這一戰讓李唐統一全國有了希望,可見騎兵在戰場上隻要指揮得當,威力確實驚人。
聽到這裏,智能大師表示認可,說自己之所以建立騎兵隊,也是因為看過曆史記載中的騎兵多麽厲害。今天這支騎兵第一次上陣,他也很期待他們的表現。
李峰行聽了沒怎麽笑,反而眉頭緊鎖,似乎有些擔憂。他回憶起當初組建騎兵時遇到的問題,特別是挑選戰馬就有很多講究。智能大師解釋說他們原本隻是個小門派,從未接觸過騎兵的事物,很多東西都是從書本上學來的。但理論和實際差距很大,雖然現在有了騎兵隊,自己心裏還是沒底,希望能聽聽李峰行的意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76.9
智能大師說話挺直爽的:“施主你也做買賣跑江湖這麽多年,肯定見過不少世麵。你對騎兵那事應該也懂點吧?說出來說不定能幫我大忙呢,哈哈!”
李峰聽他這麽敞亮,有點意外,瞥了眼就點點頭:“確實啊!我做生意常跟馬打交道,大宗貨靠大船運,小宗貨就用馬車。我手底下有多少馬車自己都不清楚,但對馬的習性倒很清楚。好多馬是我親自挑的。”
“買馬時我們有講究:一要耐力好,路遠嘛;二要吃苦耐勞,草料越簡單越好,省錢才行。這種好養活的馬特別搶手。”
不過他又提到:“聽說官府的騎兵跟咱們商隊不一樣。他們更看重戰力,馬越大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但這種馬吃得也多,每天得喂豆子什麽的,成本高,可戰鬥力也強。”
“不知道大師你的騎兵是真戰馬還是普通馱馬?”
風輕輕吹過,樹葉沙沙作響。李峰行隱約覺得像是聽到了戰馬嘶鳴。耳邊傳來了智能大師的聲音。
“你應該知道我和蒙古那邊的關係吧,你覺得我這裏的馬怎麽樣?”
李峰行笑著搖頭:“一下子沒反應過來。”
“如果我的馬全是蒙古提供的,那肯定是最好的。”
實際上,李峰行跟蒙古打交道的時間遠比智能大師長得多。因為常運貨,他對這些馬的特性更清楚。
說到馬的性能,其實蒙古的馬比不上中原宋朝的馬。這與許多人想的不一樣。
宋朝的戰馬在戰鬥力上比蒙古騎兵強些。長久以來,中原一直受北方遊牧民族威脅,所以保持強大的騎兵隊。
經過千百年的篩選,中原的戰馬無論體型還是速度都比北方遊牧民族的好太多。
很多人下意識覺得遊牧民族天天騎馬,騎兵應該更強。但其實牧民養馬主要為放牧,他們的馬速度慢且小,騎兵戰鬥力自然不如中原。
否則漢朝不會封狼居胥,明朝也不會有五次北伐成功。明軍騎兵更強,所以中原一開戰總能大勝。
當然,中原本就是農耕文明,不適合養馬。
朝廷要求養馬,這其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要花很大的代價。尤其在漢武帝時,雖然跟匈奴打仗打贏了,但大漢差點因財政壓力垮掉。後來各朝代就不太願意養太多戰馬了,除非北方沒有太大威脅。
北方遊牧民族能經常打劫中原,主要是因為他們騎兵多。他們的生活方式離不開戰馬,所以能在自己部落裏養很多馬。打仗時,騎兵數量多就能輕易壓倒對手。
如今蒙古帝國的馬匹已經達到了極致,成本很低,這樣就能維持龐大的騎兵隊伍。但蒙古帝國強大不僅僅是因為馬多,還有先進的技術。真正讓蒙古強大的是他們的頂級指揮。
李峰行以前住在江南,對北方草原部落沒什麽了解,隻聽過一些傳聞,以為他們是沒腦子的野人。後來他掌管家務後開始接觸這些部落,才發現他們很狡猾。表麵上看,他們跟中原人沒什麽不同,但深入交往後,他發現這些遊牧民族打仗的本領非常高超。
李峰行小時候就對兵法很感興趣,但那些兵書都寫得特別玄乎,根本看不懂。他覺得中原有幾千年的文化,作戰技巧應該很厲害。可後來見到草原民族的指揮方式後才發現,他們打仗的本事比想象中高得多。
一開始李峰行挺困惑的,但接觸草原部落多了就明白了,這和大宋的作戰風格差別很大。剛才和智能大師聊完後,他也看出智能大師對蒙古軍的情況不太了解,還以為蒙古軍隊很強。
李峰行當然沒點破。他問智能大師:“打敗太保會後,下一步怎麽對付朱雄英?”智能大師笑著回答:“當然是幫蒙古人打明朝了!我一直盼著能在蒙古朝廷裏立功,站住腳。”
喜歡萬界交易,朱家老祖們求我保大明請大家收藏:()萬界交易,朱家老祖們求我保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