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縣試十三

字數:4587   加入書籤

A+A-


    林澤祖坐在第一排首位,但桌子上編號卻是七號。
    林澤祖也想趕時間,但沒有貿然下筆。
    而是把雙手攏在袖口裏,閉目塞聽捋清思路。
    遠看近看林澤祖都像是在打瞌睡一樣。
    王代奎因之前點過他的名,對他是有印象的。
    王代奎看著林澤祖這個小娃娃閉著眼睛像是在睡覺。
    當下看心裏直樂嗬。還用手捅了捅邊上的柳道明向他示意。
    柳道明一臉嫌棄的拍掉王代奎的大黑爪子不聞不問。
    林澤祖腦子轉的飛快。
    以一個縣為對象,對地方治理的理解,提出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 ,並且要有一定的文采和邏輯性。
    這是總調調不能亂。
    當朝的政治還算清明,土地兼並不嚴重,賦稅也不算重。
    因此重點不在這些,就算是有也不可冒然下筆狠懟。
    對於自然災害頻發,這些是導致百姓生活困難的因素可以大書特書。
    臨江縣內有山有水物產豐富,因此涉及到農業、水利、漁業、林業等資源。
    這些自然資源都要寫進來用以發展經濟。
    今日同年二十人都是有二把刷子的。
    興修水利和輕賦稅就算是個傻子都能想的到。
    因此要想文章脫穎而出,必須要寫些不一樣的,且拿的出手的東西。
    接下來就是思考如何分點論述了。
    按照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方案三大步進行。
    第一部分:
    可以分析現狀指出影響百姓吃飯及收入的原因。
    如賦稅有不合理之處、土地不均、水利失修、災害應對不足等。
    第二部分提出解決方案:
    有了原因就有了目標,可以有的放矢。
    根據臨江縣有山有水有地有田的特點,分點論述如何利用山地、水域、平原等資源。
    如興修水利保證農田灌溉 推廣梯田增加耕地;
    要大力發展手工業。
    建立倉儲製度預防災荒。
    推行均田減賦,減輕農人負擔。
    鼓勵商貿利用水路交通發展貿易。
    碼頭新城就是最好的實證。
    第三部分強調德政:
    比如官員廉潔,教化百姓。
    防止豪強兼並土地,確保政策執行到位。
    林澤祖就這樣坐著一動不動腦子裏不停思考推演。
    其他人早就開始落筆了,因比林澤祖這做派想不引起人注意都難。
    王代奎從剛開始的好奇,到後來的迷惑不解,然後再到替林澤祖著急。
    這小娃娃原是個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
    半刻鍾過去了,林澤祖終於動了,但也隻是研墨而已。
    墨被林澤祖研的不急不躁的。
    看的眾人都替他著急。
    其實這並不是林澤祖故意為之。
    他雖然在用手在研磨著墨錠。
    但是腦子裏仍然在不停的構思。
    又過了不及一刻,林澤祖才拿起毛筆試了試紙和墨,又調整一下握筆的位置,這才書寫起來。
    學生對:
    伏聞治國之道,以民為本,而安民之要,在乎倉廩充盈、貨殖流通。
    今我大吳聖天子垂拱於上,百官勤勉於下,然州縣之治,亦有饑寒相迫者。
    學生嚐觀本縣地理,有山蒼梧疊翠,有臨江環流,誠為魚米膏腴之地。
    若能使山水盡利、民力盡出,何患黎庶不豐?
    謹陳五策如下:
    一曰分地利以均貧富:
    本縣山澤相間,平原則膏田萬頃,丘陵則榛莽未辟。
    可清丈田畝凡平原沃土,以"計口授田"之法,每丁二十畝為限;
    荒山陂澤,許貧民申領墾荒,十年不稅。
    可令胥吏教民依山勢壘石成畦,引泉灌溉,歲可增粟千石。
    更於臨江兩岸植桑萬株,使婦孺采葉飼蠶,歲出絲帛足千匹。
    二曰興水利以禦災荒:
    本縣其弊在溝洫失修。當以工代賑,浚深河道兩岸築堤植柳。
    依山勢開塘堰若幹處,旱可蓄水,澇可分洪。
    另於山中辟藥圃種柴胡、蒼術等耐旱藥材,災時可活人兼易粟米。
    ………
    林澤祖這一開寫,中間就沒停頓過。
    不僅王代奎好奇,就連方進先和柳道明也好奇。
    王代奎才不管那麽多,起身便下了高台,幾步走到林澤祖邊上一看究竟。
    方進先和柳道明也不撐著了也跟了過來。
    王代奎純屬好奇看熱鬧,實話說林澤祖寫的字,好多個他都不認識。
    但是柳道明和方進先卻看的津津有味。
    林澤祖也感覺到了身邊有人。
    但是頭都沒抬,想好的思路不能讓它斷了。
    中間隻是稍稍的頓了頓筆。
    柳道明畢竟是老夫子了。
    此刻他也明白。
    三人再這麽在邊上看熱鬧,定會影響到學生答題思路。
    於是柳道明毫不客氣的拉了拉王代奎和方進先兩人的衣袖示意離開。
    王代奎算滿足了好奇心,也看了熱鬧,心滿意足的點了點頭,轉身走向了高台。
    柳道明和方進先也前後腳的轉身跟上。
    ………
    林澤祖仍然保持著高效的書寫速度。
    三曰通商賈以活泉貨:
    查臨江上下遊幾百裏即通大江大河,可造官船分設水驛。
    令商旅納糧,許販瓷器等特產出縣。許絲帛、鹽、鐵入縣。
    市集逢一、五開圩,減免攤稅。
    更將山中竹木製成器具,販至各府縣使民獲利。
    四曰減徭賦以紓民困:
    本縣夏稅秋糧當嚴核黃冊,罷黜裏甲包攬。
    凡七十以上老弱、十五以下稚子,皆免差役。
    每丁歲納不過三錢。另設"勸農錢",凡深耕細作者,每畝貸銀五分,秋收後以穀抵償。
    喜歡剛穿越沒了爹能科舉不請大家收藏:()剛穿越沒了爹能科舉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