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被關注的陳家村
字數:2977 加入書籤
就在這時父親突然發話,他麵帶微笑地看著陳平安:“平安,你這次回老家鬧出了不小的動靜!好多人都特意跑來向我打聽你的情況。”
陳平安聞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輕鬆的笑容,回應道:“哈哈,其實也沒做什麽特別的事情啦,就是在老家弄了幾個蔬菜大棚而已。這樣一來,冬天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在大棚裏種些蔬菜啦。現在這些蔬菜都已經開始有產出了,以後咱們冬天就不用總是吃蘿卜和大白菜啦!”
陳木頭聽後點了點頭,表示了解,接著說道:“原來如此。對了,我吃過你前段時間送回來的那些蔬菜,感覺比之前吃的都要好,還沒吃完呢。不過,我想問一下,你這蔬菜大棚的技術準備怎麽處理?現在還有些人找我打聽,問能不能把這技術上交呢。你對此有什麽想法嗎?”
陳平安聞言,嘴角一撇,露出些許不屑的神情,說道:“那些打聽技術上交的人,就是些無關緊要的邊緣人物罷了,不用搭理他們。真正有實力的人,肯定早就知道這技術了。我在大棚有產出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把相關資料給大姑父讓他上交了。”
陳木頭高興地說:“那就好,這技術所能起到的作用太大,一家一姓可留不住,你處理好了就行,本來還打算找你大姑父幫忙呢。”
陳平安平靜的回答:“早就搞定啦!在技術資料整理好之後,就已經讓大姑父交到農業部去了。現在沒聽到啥動靜,估計是要等村裏的產出確認之後再推廣吧。”
你還別說,這陳平安還真猜對了!部裏領導拿到技術資料後,如獲至寶,立刻就召集相關領域的專家們展開了一場熱烈的討論和審核。
這份技術資料直接就是一份詳盡的指南,每一個步驟都清晰明了,一些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也都寫得清清楚楚,仿佛是一本為專業人士量身定製的操作手冊。
當時在場的專家們看到這麽詳細的資料,對於寫資料的陳平安的專業素養和嚴謹態度讚歎不已。有人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要立刻動手試驗一下,看看實際效果究竟如何。
當然也有人對陳平安提出質疑,覺得他不太可能是這份資料的實際編寫者。畢竟陳平安年紀還小,一個 13 歲的初中畢業生,能寫出這麽詳細的技術資料,更何況還是大棚種植這種顛覆性的農業技術突破,怎麽看都讓人有點懷疑其真實性呢!
還好,當時一同上交的,除了這份珍貴的技術資料,還有一份附帶的陳平安的詳細調查資料。
當領導們翻閱到這份資料的時候,他們驚訝地發現陳平安的特殊,做的事情不多,但是每一件放到他這個年齡的人身上都足以驚世駭俗。更何況他每次都還成功了,而現在他竟然已經在他老家陳家村開始搞起了大棚建設!
這個發現讓專家們意識到,年齡小已經不能作為評價陳平安的參考依據。他做了很多人一輩子都做不出來的事情。他們需要將陳平安作為同等的存在來交流。
陳平安對於他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理論上的天才,更是一個敢於實踐、勇於創新的實幹家,是農業技術突破的先行者。
於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們決定先等待陳平安在陳家村的大棚有了產出之後,再派人過去進行詳細的研究和考察。
同時也在南方選一塊地進行同樣的實驗去驗證。
畢竟,這樣的項目不可能隻在一個地方進行嚐試,還需要在其他地區也開展相應的事業,以確保其可行性和普遍性。
就像俗話說的那樣,“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既然要搞,那就南北都要搞起來。
就這樣,陳平安和他的技術資料出現在了國家高層的視野。在這個充滿奇跡與奮鬥的時代,天才有很多,但像陳平安這樣能夠接連不斷地創造出成果的人,無疑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
與此同時,陳家村的情況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和重視。這個曾經平凡無奇的小村莊,如今卻煥發出勃勃生機。
水利設施的完善使得河水和井水得以充分利用,灌溉係統初步成型,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糧食豐收,家家戶戶養雞,春夏兩季更是收獲頗豐,不僅有山間種植的蘑菇和木耳,還有零散售賣的雞蛋。如今,大棚也開始立起來,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村民們也能享受到可觀的收入。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大棚並非個體所有,而是以村集體的形式存在。這種模式是陳平安提議做出來的,在這個講究平等的年代,一個大鵬所代表的財富放在個人身上泰國顯眼,風暴來臨時就是找死了,以村集體的形式存在就可以完美規避這些。
種種舉措不僅讓整個陳橋村成為了全國最富裕的村子之一,還確保了糧食和肉食的充足供應,甚至有餘力向外輸送一部分。村民們終於過上了他們夢寐以求的生活,物質豐富,生活無憂。
陳家村的發展模式無疑是一個成功的典範,它為其他地方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
或許,在這個廣袤的土地上,還有許多村莊正期待著像陳平安這樣的人才,以及像陳家村這樣的發展機遇,去開啟屬於他們的幸福之路。
也有人提議說,可以將陳家村的這種發展模式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推廣,讓所有人都能更早地過上像陳家村村民那樣的幸福生活。
不過,要實現這一目標並非易事。陳家村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顯著的發展,離不開其獨特的環境、獨一無二的技術以及優秀的人才等多方麵的因素。這些條件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整個計劃的失敗。
因此,如果真的想要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陳家村的模式,就必須要腳踏實地、循序漸進地進行。不能急於求成,而是要因地製宜逐步解決各個環節中存在的問題,確保每個地區都能夠具備相應的條件和資源。
喜歡從四合院開始混日子請大家收藏:()從四合院開始混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