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二十四、熔爐點火、織網啟針

字數:3853   加入書籤

A+A-


    “計劃開始倒計時一小時。”
    熔爐及織網計劃聯合指揮中心,中央的大屏幕上已經開始了最後的倒計時。
    “一號大陸五十四個深鑽平台,五百四十艘冥王鑽地飛船已經進入最後的整備過程。”
    “執行熔爐計劃的每艘飛船攜帶二十名隊員兩杯核爆裝置,分成四隊,一隊攜帶核爆裝置先行,另一隊後補,將按照兩條不同的路線同時前進。”
    “執行織網計劃的飛船每艘六十名隊員,裝備更加方便的單人前進設備,所有隊員都攜帶信息素炸彈,以及由六名隊長帶著的針對母蟲的專用炸彈。”
    “二號大陸,一共是五十五個目標,他們將鑽地飛船命名為地火,合計五百五十艘,攜帶三千名精銳執行任務。”
    “當然,雖然名字不同,他們采用的鑽地飛船都是我們的地龍名形態,主體部分基本沒變,隻是按照各國的習慣修改了外觀和一些輔助裝置。”
    “最後是我們這裏,三號大陸共有目標五十七個,其中熔爐目標三十四個,織網目標二十三個。”
    “我們準備了五百七十艘地龍飛船,每個目標十艘,其中每三艘組成一個小隊,選擇一個方向前進,最後一艘為後備,將在最後麵跟隨。”
    “每個小隊都是一艘地龍三號搭配兩艘地龍一號改,負責將隊伍送到目標附近。”
    “熔爐計劃執行人數為七百人,織網計劃為一千三百人,共計兩千名精銳。”
    此時,全息大地圖上已經分布著一千六百六十個亮點點,代表著即將執行任務的一千多艘飛船。
    “倒計時三十分鍾,所有鑽地飛船開始預熱,核爆裝置主安全鎖解除,深度感應安全鎖啟動。”
    “深度感應裝置啟動成功,所有核爆裝置將在突破深度四十公裏以後徹底解除安全裝置。”
    “所有鑽地飛船預熱完畢,一切正常。”
    一條條信息被匯總到了指揮中心,然後交於周髀一號。
    周髀一號是前不久才徹底完工的東國超級分列式計算機,由大量分列主機構成。
    由於九章的算力越來越吃緊,再加上異界必須盡快擁有自己的超級計算機,由東國科學院牽頭,兩地聯合研發出了周髀一號。
    作為分列式計算機,周髀一號不像傳統的超級計算機,需要一個堪比大樓的巨大機身,而是利用大量小型陣列機身通過網絡連接起來,發揮出遠超一般的超級計算機的性能。
    大型超級計算機無論是體積還是本身要求的穩定性都太高了,很難在隨機穿越的情況下準確的送到所需要的位置。
    而分列式主機就避免了這一點 這種分列式主機,隻要節點超過一定數量就可以發揮出預期的效果,可以有效防止因為穿越導致的損壞和丟失,後期節點增加還可以提升性能。
    分列節點越多,性能越強,同時可以有效利用現有的燧人網絡和超導能源輸送。
    【所有隊伍信息更新完畢,周髀一號將通過量子定位係統全程跟蹤所有的隊伍,並對實時情況進行分析,及時提供幫助。】
    “倒計時一分鍾,所有係統最終檢查完畢。”
    指揮中心內,李雲樞緊盯著中央全息屏上密密麻麻的光點,每個光點都代表著一艘載著人類希望的鑽地飛船。
    周髀一號獨有的合成聲在指揮大廳響起:
    【所有子係統確認就緒,數據接管完畢,量子定位網絡穩定,一千六百六十艘艘鑽地飛船狀態良好。】
    【熔爐計劃核彈安全鎖狀態:激活。】
    【織網計劃信息素炸彈狀態:待命。】
    【請求發布計劃開始指令。】
    “批準指令要求。”李雲樞轉向通訊組,“全球各指揮中心最後一次確認。”
    “一號大陸確認就緒。”
    “二號大陸確認就緒。”
    “三號大陸確認就緒。”
    倒計時數字在全息屏上跳動:
    10...9...8...
    這一刻,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地下軍事行動即將開始,三塊大陸,一千六百多艘鑽地飛船,近萬名精銳戰士,將同時向地殼深處進發。
    “...3...2...1...啟動!”
    隨著倒計時歸零,全息屏上的光點同時開始向下移動,如同一場壯觀的流星雨反向墜入大地。
    【所有鑽地飛船已開始下鑽,當前平均深度:21米;速度:每分鍾57米。】
    【預計將在二十四小時左右達到各自的指定地點。】
    第一小時進展順利,當平均深度達到六公裏時,周髀一號突然發出警報:
    【警告:三號大陸RY9區域檢測到異常地質活動,地龍47號報告導航係統失效。】
    【初步分析:未知礦物沉積層造成電磁幹擾,該區域未在地質勘探數據庫中記錄。】
    指揮中心迅速調出解決方案,“啟動備用慣性導航係統,命令地龍47暫停主鑽頭,先使用側向鑽頭調整方向。”
    【執行中...備用係統啟動成功,新路線計算完畢,將繞開幹擾區域,預計任務時間將增加三小時。】
    與此同時,二號大陸傳來緊急通訊:“這裏是二號指揮中心,我們有12艘“地火”報告鑽頭過熱,溫度超出安全閾值15%,需要幫助。"
    “周髀一號,立即分析原因和解決方案。”
    【分析完成,二號大陸東北區域地下存在高含量剛玉岩層,硬度和摩擦係數增加23%。】
    【建議:降低鑽頭轉速12%,同時增加冷卻液流量20%。】
    “已將方案反饋至二號大陸指揮中心。”聯絡員報告。
    李雲樞看著全局狀態圖,絕大多數飛船仍在順利下鑽,但初期問題已經開始浮現。
    不過這也在指揮中心的意料之中——沒有任何模擬能完全預測地下的複雜情況,尤其這裏還是那種根本沒有任何道理的地形。
    當平均深度突破10公裏時,新的挑戰出現了。
    【警報:多區域檢測到異常強回聲點 】
    【分析確認,它們很有可能是蟲族分布在外圍的小型聚落。】
    突然,一組新的警報響起。
    【緊急通知:二號大陸地火109、地火311、地火469共3艘飛船失去通訊聯絡,最後接收信號顯示深度在13.8公裏到15公裏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