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沙海揚旌靖邊陲
字數:3395 加入書籤
西北絲路的駝鈴重響,恰似一曲悠揚的樂章,驅散了曾籠罩在那片黃沙古道上的陰霾,商隊馱著琳琅滿目的貨物,在落日餘暉下蜿蜒前行,映照著重新煥發生機的繁榮之景。謝淵與鍾離逸望著遠去的駝影,滿是風沙刻痕的臉上,露出欣慰笑意,然他們心底亦清楚,這短暫安寧不過是大漠風沙中的片刻停歇,在那無垠沙海的褶皺深處,危機正像潛伏的沙蠍,伺機而動,準備再度螫刺這片來之不易的和平。
回朝之後,朝堂之上還沉浸在絲路疏通的喜悅中,可一封加急軍報,仿若一道霹靂,瞬間打破了這短暫的歡愉氛圍。原來,在西北邊陲那片廣袤沙海之外,有個強盛且好戰的 “落日汗國”,往昔對南朝的富饒便垂涎三尺,隻因自身內部爭權奪利、部落混戰,才無暇東顧。如今,其新王上位,憑借鐵血手腕統一各部,整軍精武,打造出一支裝備精良、騎射無雙的鐵騎大軍。他們身披厚重皮甲,鑲嵌鐵片,既能抵禦風沙侵襲,又可防箭矢刀槍;胯下戰馬皆是千挑萬選的良駒,耐力驚人,能在沙漠中長途奔襲;戰士們手持強弓勁弩,箭頭淬毒,殺傷力極大,彎刀鋒利,寒光閃爍間能斬斷鐵鏈。新王野心勃勃,視南朝西北疆土為囊中物,已在邊境陳兵數萬,磨刀霍霍,營帳連綿,仿若一片黑色烏雲壓境,氣氛劍拔弩張,一觸即發。
與此同時,南朝國內雖經濟漸有起色,可連年戰亂加上天災頻仍,使得糧食儲備仍岌岌可危。北方糧倉,因之前旱災,穀物歉收,庫存見底;南方雖雨水充沛,然水患肆虐,大片稻田被淹,稻穀黴變,百姓自顧不暇,上繳賦稅亦艱難。而京城之中,因人口集聚,糧食消耗巨大,米價如失控風箏,直線飆升,市井街巷裏,百姓為購得幾升糙米,不惜徹夜排隊,卻常常空手而歸,饑民數量與日俱增,哀怨聲此起彼伏,若不能及時解決糧荒,恐生內亂,危及社稷根本。
且在文化領域,往昔受外邦文化衝擊,雖經有識之士力挽狂瀾,可仍有遺患。部分貴族子弟、富家青年,崇洋媚外之心不死,輕視本土文化傳承,在學府中,對詩詞歌賦、經史子集嗤之以鼻,反倒熱衷研習外邦語言、追捧異域風俗,穿奇裝異服,行怪異禮節,甚至宣揚 “棄國本、從夷風” 的荒謬論調,引得民間風氣浮躁,人心惶惶,傳統價值觀搖搖欲墜,仿若文化根基被螻蟻啃噬,亟待加固扶正。
值此危急關頭,一位名叫蘇瑤的巾幗紅顏挺身而出,恰似寒夜中熠熠生輝的星辰,為混沌迷茫的南朝帶來一抹希望曙光。她出身名門世家,自幼受家中長輩熏陶,博古通今,既對華夏典籍倒背如流,又深諳治國理政之道;且心懷悲憫,常遊曆民間,目睹百姓疾苦、文化亂象,立誌報國救民。蘇瑤進宮麵聖,身著一襲素色錦袍,青絲挽髻,儀態端莊,盈盈下拜後,聲如黃鶯出穀,清脆卻透著果敢:“陛下,今外有強敵叩關,內逢糧荒肆虐、文化傾頹,實乃存亡之秋。臣女請纓,願赴西北,智退‘落日汗國’;於國內,開倉賑濟、興修水利,解糧食困厄,且整飭學風、弘揚國本,重拾文化自信,以保我南朝山河穩固,社稷安康。” 天子見她目光澄澈、見解不凡,仿若溺水之人抓住救命稻草,當即應允,封她為西北撫軍特使、農桑督辦、文化巡察使,委以扶大廈之將傾的重任。
蘇瑤領命,即刻奔赴西北邊陲。她深知 “落日汗國” 兵強馬壯、來勢洶洶,強攻絕非上策,便決定以智取勝。抵達邊境後,她先命士兵加固城防,於城牆外挖掘深壕,灌以流沙,令敵軍騎兵難以逾越;又在城樓上廣布旗幟,佯裝城內兵力雄厚。接著,蘇瑤親率一支輕騎,喬裝成牧民模樣,攜帶美酒、羔羊,前往 “落日汗國” 軍營 “犒勞”。營帳中,麵對敵酋的傲慢與試探,她神色自若,巧舌如簧,先是誇讚敵軍軍威,讓其心生驕縱,而後話鋒一轉,透露南朝已與周邊諸國結成聯盟,大軍不日將至,又詳述南朝守城器械的厲害,如能發射巨石的投石車、可連發弩箭的床弩,暗指強攻隻會兩敗俱傷。敵酋聽後麵色凝重,心生疑慮,攻勢便緩了下來。
利用這喘息時機,蘇瑤暗中派人聯絡西北沙漠中的各部族,這些部族雖散居各地,但熟悉沙漠地形,且對 “落日汗國” 的擴張心懷不滿。她以厚禮相贈,曉以利害,結成抗敵同盟,約定共同抵禦外敵。各部族紛紛響應,派出精銳騎手,騷擾 “落日汗國” 後方補給線,劫奪糧草、燒毀輜重,敵軍軍心大亂,不得不後撤百裏,重新整頓,邊境危機暫時緩解,沙海之上,南朝軍旗依舊飄揚,威風凜凜。
解決外患後,蘇瑤馬不停蹄向國內糧食問題。她奔赴北方旱災之地,見土地幹裂,百姓望天興歎,痛心不已。當即組織百姓開渠引泉,挖掘深井,尋找地下水源;又從南方調集未受災地區的糧種,分發給農戶,指導他們搶種耐旱作物,如高粱、蕎麥等。在南方水患區域,她親自督工,修築堤壩,加固堤岸,疏浚河道,讓洪水歸流,搶救出大片稻田,還設立 “農災救濟倉”,存儲糧食,以備不時之需。同時,蘇瑤嚴查糧商囤積居奇行為,平抑米價,開倉放糧,賑濟饑民,京城及各地百姓終能飽腹,街巷中重現煙火氣息,感恩之聲不絕於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緊接著,蘇瑤投身文化整飭。她走進學府,召集師生,痛斥崇洋媚外之風,闡明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價值。重新編纂教材,將經典詩詞、曆史典故、禮儀規範融入其中,開設 “國學講堂”,親自講學,講述華夏先輩們的智慧、氣節與家國情懷,學生們聽得如癡如醉,往昔對本土文化的不屑化為尊崇熱愛。在社會層麵,蘇瑤倡導傳統節日慶典,組織民間藝人表演戲曲、雜技等傳統節目,讓民眾在歡樂中感受文化魅力,重拾文化自信,大街小巷,漢服裙擺飄動,詩詞吟誦之聲此起彼伏,文化根基得以夯實築牢,如蒼鬆紮根,穩如磐石。
然,命運從不肯輕易放過掙紮中的南朝。在東南海域,一夥自稱 “碧海幽靈” 的海盜勢力悄然崛起,他們本是各國流放的亡命之徒、落魄海盜匯聚而成,盤踞在荒島之上,熟悉海域航線與潮汐規律。他們打造出輕便快捷的戰船,船身塗抹黑漆,隱匿於夜色波濤之中,神出鬼沒,劫掠往來商船,搶奪財物、殺害船員,還膽大包天地襲擊沿海漁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致使東南沿海漁業、商貿遭受重創,百姓生活在恐懼之中,海上航線仿若被惡魔盤踞,血雨腥風彌漫,危機再度籠罩這片飽經磨難的土地。
蘇瑤聞此噩耗,心急如焚,與林羽裳攜手奔赴東南沿海。她們見海盜來去無蹤,難以捉摸,便決定雙管齊下。林羽裳負責整頓水師,革新戰船,在船身加裝尖刺,可防海盜跳幫,裝備新型火炮,射程遠、精度高;訓練水手水下作戰能力,組建 “蛙人突擊隊”,以便近身突襲海盜船。蘇瑤則在沿海漁村組織民兵,修築了望塔,建立烽火預警係統,日夜監視海麵動靜;還頒布懸賞令,鼓勵漁民提供海盜線索,分化瓦解海盜內部。
當 “碧海幽靈” 再次來襲,迎接他們的是嚴陣以待的水師與勇猛的民兵。海盜船剛一露頭,了望塔上烽火燃起,水師戰船迅速出擊,火炮轟鳴,“蛙人突擊隊” 潛水靠近,破壞海盜船舵與船底,海盜們驚慌失措,亂作一團,民兵們乘勢而上,與水師協同作戰,喊殺聲中,“碧海幽靈” 被徹底剿滅,東南沿海重歸安寧,千帆競發,魚躍鳶飛,南朝於風雨跌宕中,一次次逆境奮起,堅守山河,續寫著波瀾壯闊、永不落幕的傳奇,向著昌盛永固的光明未來,篤定前行。
喜歡錦書難托:亂世情殤請大家收藏:()錦書難托:亂世情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