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遷都許昌
字數:10606 加入書籤
第二十九章 遷都許昌
公元195年春,洛陽太守府內,曹操端坐在書桌旁,若有所思。
荀彧邁著沉穩的步伐,恭敬地來到曹操麵前,低聲稟報道:
“主公,人已帶到。”
曹操緩緩抬起頭,目光落在董昭身上,不禁脫口讚歎:
“閣下果然如文若所言,膚色仿若天人。
隻是當下洛陽饑荒肆虐,滿城百姓皆麵露饑色,形容憔悴,而公仁你卻麵色紅潤,氣息沉穩,不知閣下是如何做到的呢?”
董昭謙遜地拱手回應:
“多謝主公誇讚,在下不過是平日裏飲食清淡,稍加研習了些養生之道罷了,不足掛齒。”
二人正交談間,許褚腳步匆匆,急切地闖入曹操的書房,大聲說道:
“主公,方才探得有一支兵馬朝東而去,不知究竟是何人統領,俺已即刻派人前去打探。”
董昭略作思索,神色篤定地說道:
“依我推測,那大概是李傕的舊部韓暹以及白波軍的楊奉。
明公您來到洛陽,聲威遠揚,他們心中有所忌憚,故而匆忙撤離。”
曹操微微皺眉,麵露疑惑:
“他們為何如此慌張?難道是對我心存疑慮?”
董昭安撫道:
“此二人皆是有勇無謀之輩,行事魯莽,明公不必將他們放在心上,無需為此費神。”
曹操微微點頭,看向許褚,吩咐道:
“許褚,你先下去吧。”
待許褚離開後,曹操又將目光轉向董昭,問道:
“公仁,你可知李傕、郭汜二人如今下落何處?”
董昭自信滿滿地回答:
“他們如今失去天子庇佑。猶如喪家之犬,依我看,要不了多久便會被主公一舉擒獲,實在無需掛懷。
以主公之雄才大略,此二人不足為患。”
曹操頷首表示認同,接著說道:
“公仁所言極是。那對於當下這錯綜複雜的朝廷局勢,公仁又有何高見?不妨直言。”
董昭目光深邃,緩緩說道:
“明公雖是以義軍之名,仗義前來平亂,匡扶漢室,但朝中百官人心各異,想法不一,未必會全然信服於您。
倘若明公一直留在洛陽,恐怕會生出諸多變故,徒增麻煩。
依在下之見,當務之急是及時將天子移駕至許昌,此乃上策。
許昌地勢優越,糧草豐足,更利於主公成就大業。”
曹操麵露憂慮之色,輕歎道:
“但此刻提出遷都,百官定會反感抵觸,他們久居洛陽,故土難離,且對遷都之事心存疑慮,這該如何是好?”
董昭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
“明公心裏應當清楚,若要成就非凡之事,便要有非凡的舉措,不能因循守舊。
我期望明公能早日下定決心,當斷則斷。此事雖有困難,但並非無法解決。”
曹操聞言,爽朗大笑:
“哈哈哈哈哈,先生所言正合我意。
隻是如今楊奉帶兵離開,不知在何處埋伏,意圖不明,且百官皆在洛陽,若倉促遷都,我著實擔心會引發嘩變,局麵失控啊。”
董昭從容不迫地說道:
“這並不難解決。
明公可先修書一封,言辭懇切地送與楊奉等人,以安撫他們的情緒,穩住他們的軍心。
同時,提醒諸位大臣,讓他們知曉京師如今糧食短缺,庫存告急,實難久居。
若將天子車駕遷往許昌,許昌靠近魯陽這一產糧區,便於轉運糧食,如此一來,至少能保證公卿大臣們衣食無憂,有飯可吃。
如此安排,這些公卿大臣想必都會支持主公遷都之舉,畢竟這關乎他們自身的利益。”
曹操感激不已,誠懇說道:
“多謝先生指教,若我日後成就大業,實賴先生今日不吝賜教。
先生之高見,猶如撥雲見日,讓我茅塞頓開。”
董昭拱手作揖,恭敬說道:
“主公乃當世難得的能臣,雄才大略,有勇有謀。
望主公把握這千載難逢的良機。
在下就先行告辭了。”
曹操見荀彧一直未發言,便轉頭問道:
“文若為何一言不發?
我還想聽聽你的看法。
此事關係重大,你但說無妨。”
荀彧誠懇地回答:
“董先生所言,條理清晰,切中要害,實在令人難以反駁。
遷都許昌,確有諸多益處,可解當下之困局,還望主公深思。”
曹操點頭,說道:
“好,等會兒你去將眾謀士都召集過來,我們秘密商談一下遷都事宜。
此事務必謹慎行事,不可泄露風聲。”
荀彧領命道:
“這就去辦。”
會見眾人之後,眾謀士紛紛建議遷都,至此,曹操終於下定了遷都的決心……
次日清晨,洛陽城門外,天子和一眾文武隨軍啟程。
曹操騎在高頭大馬上,身姿挺拔,心中卻暗自思忖:“
馬上就要出發了……這一路上必定危機四伏,天子乃國之根本,若有任何閃失,一切可就都付諸東流了……
此次護送天子之行,容不得半點差錯。”
曹操環視諸將,高聲說道:
“想必你們都已得知,韓暹和楊奉剛率其黨羽離開了洛陽,他們狼子野心,極有可能在附近設下埋伏,意圖對天子車駕不利。
如今,可有誰願意主動請纓,去追蹤他們的行蹤,為我軍及時報信,確保天子安全?”
滿寵聞言,立刻出列,抱拳行禮,聲音洪亮地說道:
“主公,就讓我去吧。
恰好我的同鄉好友徐晃還在韓暹軍中。
徐晃此人,驍勇善戰,有萬夫不當之勇。
若我能尋到他,定將其引薦給主公,為您效力。”
曹操麵露欣喜之色,眼中閃過一絲期待,點頭道:
“好!若你能為我帶來如此可靠的人才,立下此等大功,必有重賞!
我曹操向來賞罰分明,絕不會虧待有功之人。”
滿寵感激地說道:
“謝主公!”言罷,他翻身上馬,雙腿一夾馬腹,駿馬嘶鳴一聲,疾馳而去,很快消失在軍陣之外,隻留下一路飛揚的塵土。
曹操看著滿寵遠去的背影,大聲下令:
“其餘人等,隨我出發!務必保持警惕,不可懈怠,全力保護天子車駕!”
大軍浩浩蕩蕩地行進,隊伍綿延數裏。
不知不覺已至中午,烈日高懸,酷熱難耐。
此時,遠處傳來滿寵的呼喊聲:
“主公!我們回來了!”
眾人望去,隻見徐晃緊跟在滿寵身後,二人策馬而來。
徐晃身姿矯健,氣宇軒昂。他翻身下馬,動作幹淨利落,恭敬行禮道:
“末將徐晃,拜見大人。”
曹操打量著徐晃,目光中透著審視與欣賞,問道:
“你便是徐晃?”
徐晃挺胸抬頭,朗聲道:
“正是在下,徐晃,字公明,此前曾追隨楊奉將軍保護獻帝東歸。
一路上曆經艱險,隻為護聖上周全。”
曹操臉上露出讚賞的神色,點頭說道:
“快起來,能棄暗投明,轉投我軍,實屬難得,值得稱讚。
我曹操帳下,正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徐晃謝道:
“謝大人。大人,韓暹和楊奉已發覺我離開,必定惱羞成怒,此地不宜久留,恐有危險。
他們定會派人截殺,我們需盡快趕路。”
曹操果斷下令:
“上馬!我們繼續前進。
加快速度,務必盡快擺脫危險。”
眾人剛前行不久,突然,前方道路上塵土飛揚,出現了韓暹和楊奉的人馬,雙方就這樣迎麵撞了個正著。
韓暹立馬橫刀在路口,怒目圓睜,大聲嗬斥道:
“大膽曹操,竟敢膽大包天,私自劫走聖上,你這是謀逆大罪,人人得而誅之!”
曹操麵色冷峻,義正言辭地回應:
“我乃奉詔遷都,乃是為了漢室江山著想,為了天下黎民百姓。
爾等休要在此胡攪蠻纏,擋我去路,否則休怪我無情!”
楊奉根本不聽曹操辯解,揮舞著手中長槍,聲嘶力竭地大聲吼道:
“廢話休說!眾將士聽令,給我殺上去,取曹操首級,搶回陛下!
今日定要讓曹操為他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
曹操冷笑一聲,高聲下令:
“哼,不自量力之徒!左右將士,聽令,給我拿下這二人!
讓他們知道,與我曹操作對,絕沒有好下場!”
話音剛落,夏侯惇與曹仁率領著裝備精良的虎豹騎,如猛虎下山般朝著韓暹和楊奉那麵黃肌瘦的軍隊左右兩側迅猛突擊。
虎豹騎將士們盔甲鮮明,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寒光,手中刀槍林立,喊殺聲震天。
而韓暹和楊奉的軍隊本就因為洛陽饑荒,麵黃肌瘦,士氣低落,麵對如此精銳之師,瞬間陣腳大亂,毫無抵抗之力,很快便潰敗下來。
曹操見敵軍已亂,乘勝追擊,大聲喊道:
“全軍追擊,一個都不要放跑了他們!
務必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徐晃得令,立刻率領一隊輕騎兵如疾風般追去,一邊追擊一邊大聲呼喊:
“大膽賊子,還不快快下馬投降,以免受皮肉之苦!
負隅頑抗,隻有死路一條!”
楊奉回頭見是徐晃,氣得咬牙切齒,大罵道:
“徐晃!你這背主求榮的無恥之徒,還有何顏麵在此教訓我!
你背叛主公,天理難容!”
韓暹見局勢危急,深知再戰下去必無生機,趕忙對楊奉說道:
“沒時間了……咱們先撤,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日後再找曹操算賬!”
楊奉雖心有不甘,但也隻能恨恨地說道:
“徐晃!咱們走著瞧!駕!”說罷,與韓暹一同策馬逃竄。
曹操望著二人遠去的背影,不屑地說道:
“兩個無名小輩,不足為懼。不過是跳梁小醜罷了。”
隨後,他轉頭看向大軍,高聲下令:
“繼續前進!加快速度,早日抵達許昌!不可有絲毫懈怠!”
大軍繼續浩浩蕩蕩地朝著許昌方向進發。
當曹操大軍距離許昌僅二十裏之遙時……
曹仁快馬加鞭,一路疾馳,趕到曹操跟前,稟報道:
“主公,前方探馬來報,韓暹、楊奉二人竟在附近公然劫掠百姓!
百姓們叫苦連天,四處奔逃。”
聽聞此言,劉協猛地掀開馬車窗簾,滿臉怒容,眼中燃燒著怒火,大聲說道:
“朕絕不允許他們如此胡作非為!
簡直是喪心病狂,不顧百姓死活!”
曹操趕忙安撫道:
“陛下放心,這等區區小賊,不足為懼。
我定會派人將他們繩之以法,還百姓一個公道。”
東方勇上前一步,拱手請命:
“怎能讓這兩個逆賊攪擾陛下聖心,此事便交由我來處理吧。
我定不辱使命,將他們就地正法,以解陛下之憂。”
言罷,東方勇即刻率領一隊輕騎兵,朝著韓暹、楊奉所在之處疾馳而去。
不多時,東方勇便已殺到韓暹、楊奉麵前。
他勒住韁繩,駿馬前蹄揚起,嘶鳴一聲。
東方勇大聲嗬斥道:
“天子封你們為將軍,賜予你們榮華富貴,你們不思報效皇恩,為何反倒劫掠無辜百姓,做出這等傷天害理之事!你們的良心何在?”
韓暹見東方勇前來,惡狠狠地吼道:
“來得正好!
老子正憋了一肚子氣沒處撒呢!你這是自尋死路!”
楊奉也跟著叫嚷起來:
“哼,就給我一個車騎將軍這般如同小嘍囉一樣的官職,就想打發我?沒門!
我為漢室出生入死,卻落得如此小官,實在不公!”
東方勇聞言,怒極反笑:
“什麽?你竟然說車騎將軍是小嘍囉一樣的官職?
如此大逆不道,不知天高地厚!
那就休怪我無情,今天便送你們二人上路!
讓你們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
話音未落,東方勇催馬向前,手中長刀寒光一閃。
僅僅一個回合的照麵,韓暹和楊奉便毫無招架之力,雙雙被東方勇斬落於馬下。
東方勇看著二人的屍體,冷哼一聲:
“哼,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婪無度,終有此報!”
劉協的鑾駕順利抵達許昌後,眾人即刻著手大興土木。
一時間,許昌城內一片繁忙景象。
工匠們忙碌於蓋起宮室殿宇,一磚一瓦皆精心雕琢,使其氣勢恢宏,盡顯皇家威嚴;修立宗廟社稷,祭祀天地祖宗,傳承漢室香火;搭建省台司院衙門,規整政務之所,以便日後朝廷正常運轉;同時,加固城郭府庫,增修防禦工事,確保許昌的安全與穩定。
待一切事宜準備就緒,漢帝劉協為彰顯恩寵與嘉獎,加封董承等十三人為列侯。
此後,朝中功賞罪罰等所有重大事務,皆交由曹操全權處置。
曹操自此掌握了朝中大權。
劉協端坐於朝堂之上,神情莊重,目光威嚴地說道:
“此番遷都,可謂困難重重、危機四伏。
一路上險象環生,多虧曹大人運籌帷幄,指揮有方,將士們英勇奮戰,舍生忘死,朕方能幸免於難,轉危為安。
曹操,朕特封你為司空,掌管朝中功罪賞罰大小諸事,望你盡心竭力,輔佐漢室,匡扶天下。”
曹操趕忙跪地謝恩,言辭懇切,聲如洪鍾:
“謝陛下隆恩,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負陛下重托。
臣願為漢室江山,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劉協微微點頭,接著宣布:
“參與護送車駕的諸位文武大臣,皆封列侯,以表朕對諸位功績的認可與嘉獎。
你們皆是漢室的棟梁之材,朕感激不盡。”
曹操自信滿滿地回應:
“陛下但請放心,一切交給臣,臣必妥善辦理。
臣定當不負陛下所托,將朝中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保漢室江山穩固。”
因成功護送漢帝抵達許昌,東方勇功勳卓著,遂被封為列侯。
與此同時,位於鄴城的郡守府,也依照列侯規製,大興土木,被精心修繕。工匠們日夜趕工,將其打造得煥然一新,搖身一變,成為一座氣派非凡的侯府。亭台樓閣,雕梁畫棟。
曹操對東方勇的功績極為讚賞,為表嘉獎,直接將鄴城賜予東方勇,作為他的食邑,以彰其功。
蔡文姬見陳宮之女成為東方勇的妾室,內心並未泛起惱怒之意。
她心裏清楚,陳宮亦是一心忠於漢室之人。陳宮之所以這麽做,皆是因為目睹東方勇將漢朝天子護佑周全,曆經千難萬險,始終不離不棄。陳宮出於對東方勇忠義之舉的感佩,才決定將女兒許配給他,以表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