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發兵宣武

字數:4251   加入書籤

A+A-


    翠陰關叛軍,駐紮在,離宣武三十裏的隆佑縣,已有三日。
    於守繼見給寧王的信,遲遲沒有收到回應,便派了人往雍州城打探消息。
    誰知城門緊閉,連城都沒有能進去。
    這著實讓他疑惑不已。
    “諸位,這寧王殿下搞得什麽名堂?雍州城為何會四門緊閉?殿下不會是打算出爾反爾吧?”
    和三位將領一起巡視城防的於守繼,搖著頭,感歎道。
    他的親侄兒,於世春率先拱手道:“叔叔,依侄兒看,定是那文質彬彬的寧王怕了,想臨陣脫逃。”
    年長些的徐奔,一臉怒氣,不屑地冷哼道:“哼!他那是做夢,就算沒有他雍州的十五萬兵馬,咱們身後的三十萬北燕鐵騎,也一樣能長驅直入,勢如破竹。”
    “依末將的意思,眼下燕軍已經入關,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咱們索性就當從未有過和寧王有過合謀,直接一路打過去,今日就先把前方的,小小宣武給拿下。”
    於世春附和道:“徐將軍言之有理,反正是寧王言而無信在先,怪不得咱們。叔叔,下令吧,侄兒願為先鋒,領三萬人馬,拿下宣武。”
    徐奔拱手道:“大將軍,末將隻要兩萬五千人馬便可。”
    “哼!徐將軍不厚道,我隻要兩萬!”
    於世春不甘示弱。
    二人爭著帶兵出征之際。
    素來沉穩,有些心機的趙立,開了口:“大將軍,末將覺得,寧王殿下既然知道我等聯合北燕的計劃,沒道理會臨陣脫逃。”
    “那可是三十萬北燕鐵騎啊,雍州地處平原,根本無險可守,區區十五萬兵馬,還需分守三城,他不加入我們,那不是妥妥的死路一條嗎?”
    “因此雍州城四門緊閉,可能是寧王殿下出事了。”
    為搶當先鋒,爭執不下的二人,立刻調轉了矛頭。
    徐奔不屑一笑:“嗬嗬,趙將軍,這事兒你不能這麽看,寧王那貨可是出了名的自命不凡,他說不定根本就沒把北燕鐵騎放在眼裏。”
    於世春點點頭,將手搭在趙立的肩上:“趙將軍,你啊有時候就是想太多了,不是人人都有你這般花花腸子的。”
    “那雍州城可是寧王的老巢,雍州城指揮使張益更是他的親信,能出什麽事啊?”
    “可是……”趙立還是覺得不妥,“不如再派人,再探,這次走遠點,出了雍州看看,如今天下局勢如何。”
    沉默許久的於守繼,沉聲道:“諸位都言之有理。”
    “但是不管雍州城發生了什麽,咱們也不能再一直這樣等下去,且不說我相不相信寧王殿下,身後的燕軍估計也快失去耐心了。”
    “咱們這樣,先禮後兵,先派人去宣武向趙永誌說明雍州城目前的情況,看看他的反應和態度再說。”
    三人異口同聲拱手道:“大將軍英明。”
    於守繼點點頭,開始了部署。
    “趙立,你領三千騎兵去宣武探探虛實,不過要小心趙永誌那小人,你萬萬不可入城。”
    “是,末將明白。”
    而後看向於世春:“世春,我修書一封說明情況,你替我送往燕軍大營。”
    “是,叔叔。”
    最後看向徐奔:“徐奔,你領三萬兵馬,嚴陣以待,屆時如果趙永誌有不願合作的傾向,立刻發兵攻下宣武。”
    “是,末將的令!”
    兩刻鍾之後。
    趙立帶著三千騎兵出現在宣武城下。
    城門緊閉,抬頭望去,城牆上卻不見任何守城士卒的身影。
    趙立疑惑不已,瞬間警覺起來。
    退到隊伍中央。
    他向著看不見人的城頭,大喝道:“末將乃是於守繼大將軍麾下,右將軍趙立,請趙指揮使出來一見。”
    而後大手一揮,三千人齊聲道:“請趙指揮使出來一見!”
    片刻後。
    城牆上,孫卓一人探出頭來:“哈哈,你們要見的趙指揮使來了,接好了!”
    話音剛落。
    一具隻有半個腦袋的屍體從城牆上被拋了下來。
    “啊!”
    趙立嚇得大叫一聲,沒有任何猶豫,立刻下令撤退,狂奔而逃。
    孫卓大喝道:“回去告訴於守繼那王八蛋,本將軍乃是南易指揮使孫卓,奉寧王殿下之令,誅殺叛逆,死守宣武!”
    趙立來時花了兩刻,逃回去隻花了一刻。
    徐奔見他這麽快就回來了,知道宣武定然有異,二話不說,便領三萬兵馬殺向宣武。
    趙立阻攔不及,立刻跑去向於守繼稟報:“大將軍,壞了,寧王真的出爾反爾!”
    “他派了南易指揮使孫易,支援宣武,並誅殺了宣武指揮守趙永誌。”
    “末將估計如今宣武守軍當有五萬,徐將軍隻能三萬人馬,肯定不敵,大將軍速速派兵支援。”
    “什麽!寧王居然敢對抗北燕!”
    於守繼,一臉震驚。
    他沒想到寧王能自命不凡到如此程度。
    不過,既然如此,那他便也不用在客氣了。
    旋即臉色一沉:“趙立,你先帶一萬人馬去支援徐奔,記住圍而不攻,等我來再說。”
    “是!”
    趙立得令,慌忙跑了,他知道徐奔生性魯莽,去晚了怕他吃了大虧。
    於守繼自己立刻往燕軍大營而去。
    路上遇到了送完信返回的於世春。
    叔侄倆便一同前往。
    稍後,燕君大營。
    本次的燕軍主帥,北燕三大將之一,年近五旬,左臉赫然有著一道,長約一寸傷疤的突兀勒,接見了二人。
    聽到於守繼的稟報後,突兀勒放下手中的漢人兵書,疑惑地開了口,語氣遲緩而有力:
    “寧王可是你們漢人的王啊,能這麽不講信用嗎?倘若你們的王都這樣,本元帥又該如何相信於將軍呢?”
    於守繼心裏咯噔了一下,麵露難堪,有一種被打了兩耳光的感覺。
    他咬了咬牙:“大元帥,寧王是寧王,與本將軍無關啊,況且本將軍早已信守諾言,放大元帥的兵馬……”
    “於將軍這話就說得不對了。”
    突兀勒擺了擺手,打斷道。
    他緩緩起身,踱步來到於守繼身前。
    雙目如狼,不怒自威,周身似有寒氣縈繞。
    緩緩道:“本元帥記得,我北燕赳赳鐵騎是憑本事打下的翠陰關,而於將軍不過是降將罷了,何來於將軍放本帥入關一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