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熱氣騰騰

字數:8835   加入書籤

A+A-


    其實,活著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就已經極為艱難了。
    對於姚蓮華來說,想要過的更好,實在是難。
    自己家窮困潦倒的,可是大姨家都已經買上小貨車了。
    雖說,劉三那個貨車是八手的,但是好歹也是小貨車不是?!
    而三姨家的柴米,也已經開始做生意了。
    那就剩下姚蓮華家裏了。
    姚蓮華其實很務實的,她也知道一口吃不了一個胖子。現在和柴米商量著能賣點鹹菜,二百斤鹹菜二百塊錢,都夠自己家幾個月的開銷了。
    這日子,就有了盼頭。
    由於人比較多,包餃子其實挺快的。
    柴米負責弄餃子餡,其他人也包餃子,不一會兒的功夫,就包了好幾個蓋簾的餃子。
    姚蓮華也早就把水給燒開了,那邊也有人搗蒜。
    “這一鍋煮不開啊。”蘇錦嘟囔著:“這包的有點多了。我吃不了幾個,這都包了好幾百個餃子了。吃不了咋整?”
    “哎呀,不還有下頓呢嗎?”蘇慧倒是大方:“晚上反正你和老三擱這住,接著吃。”
    蘇慧說著:“華,煮完餃子,你多整幾個菜。”
    “嗯。”
    “餃子先煮點,煮一大鍋的。之後再煮的teng上點。”
    這點teng餃子,其實就是把餃子給煮熟了,之後再蒸。
    類似於蒸餃。
    但是,相對來說,比直接蒸的要好吃一些。
    這山裏,不太缺木頭,反正舉人杖子都已經窮這個樣子了,什麽砍樹燒火,也就沒人管了。
    畢竟,人都快餓死了都時候。
    做點正常越界的事情,都不算違法。
    所謂法理容人。
    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柴米的二姨家,柴火木頭是真多。
    隨便燒。
    這個時候就有人問了:那既然柴米的二姨家不缺木頭,為啥不蓋房子?還要整個窯洞一般都破石頭房子?
    主要蓋房子不是一個人能蓋的。
    柴米二姨家雖然不缺木頭,石頭。
    但是極度缺錢。
    連管拿著幫工吃飯的錢都沒有,這個時候光有材料,就毫無意義了。
    當然了,主要蓋房子還需要其他材料。
    灶房裏熱氣騰騰。
    一股子羊肉特有的膻味,也從鍋裏冒了出來。
    姚蓮華手腳麻利地將包好的餃子分批下入翻滾的大鍋裏,連煮了三鍋,之後又teng上了一些。
    主要是人比較多,多整點餃子,晚飯也就有了。
    柴米他們一共就來了六個人,當然了柴米的小妹子柴欣太小,不會吃飯,其他還五個人呢。
    特別是還有劉三這個“飯桶”……
    那多包點餃子,也是應該的。
    蘇婉幫著搗蒜,這邊的風俗,一般吃餃子都是放醬油和醋兩摻著的。而這個年代,像醬油醋,其實是比較便宜的調味的了。
    至於辣椒的話,這邊不太吃。
    特別是紅辣椒,也就偶爾有人會在冬天用油炸了吃,至於吃餃子一般是不放辣椒的。
    其他的材料,也是基本不放的。
    蘇婉搗好了蒜,之後往蒜缸裏倒了一些醬油醋,便算成了。
    餃子已經煮好了,之後teng了起來。
    蘇慧家雖然是三間很破的房子,不過有兩個灶台了。
    一個teng餃子,一個炒菜。
    外邊這間屋子,本來就小,之後這熱氣特別多,搞得屋裏熱氣騰騰的,人都快看不見了。
    姚蓮華炒菜,柴米也幫著忙活。
    而蘇婉和蘇慧以及大姐蘇錦就到院子裏呆著了。
    “屋子太小了,這要以後給文說媳婦,可咋過啊。”
    蘇慧說著,雖然她還是比較樂觀的,但是畢竟現在時代在進步,再像以前那種像她自己一樣被騙著過來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了。
    屋裏熱氣彌漫,混合著羊肉餃子和炒菜的油煙味。姚蓮華在灶台邊翻炒,額角有汗。柴米在一旁遞盤子、鹽罐。
    院裏空氣清涼,帶著山裏特有的涼爽。蘇慧那句關於兒子“文”娶媳婦的話,一句話讓姐妹三人都有點沉默。
    場麵也多少有點尬住了。
    蘇慧嘴裏的“文”,指的就是自己的兒子姚連文。歲數雖然不太大,不過也眼瞅著到了要娶媳婦的年紀了。
    大姐蘇錦攏攏衣襟,臉色有一些不太自在:“可不是嘛。現在的小姑娘講究住的地方。咱家這三間破石頭屋,冬天透風,夏天悶熱。別說新媳婦,媒人看了都搖頭。”她看向房子,昏暗光線也蓋不住頹敗。
    而且這地方也太偏僻了。
    就這麽說吧,幸好現在是初秋的時候,這要是冬天的時候,在屋裏的話,得中午才能看著太陽。
    那山遮天蔽日的,一座又一座,根本沒個頭。
    雖然現在還是九十年代,但是讀書識字的人越來越多了。
    學校開始普及六年的義務教育。
    起碼上學的話,是可以讀完小學的。
    這人,認識了字,就可以看見世界了。
    這不同於後世,後世孩子出生就看見手機電腦電視,可以幾歲就看見了世界。
    現在這個時代,看世界,還是僅限於課本裏。
    特別是農村。
    說白了,就是不讀書不認識字的傻子太少了,不好騙了。
    就算有媒人上門,估摸沒等到家呢,看見這大山裏邊,走到一半,就得跑了。
    蘇婉端著蒜泥醬油醋接口:“文那孩子老實巴交的,人不錯。可這年頭,光人好沒像樣的窩,確實難。二姐家木頭石頭是不少,堆後院快長蘑菇了,可光有料頂啥用?請人幫工要管飯、開工錢,瓦片、釘子、門窗哪樣不要錢?咱家現在……”她沒說完,意思明白。
    哪有餘錢蓋房?
    而且本身來說,蘇婉家也沒蓋房子呢。
    自己家都沒蓋新房子,對於二姐蘇慧家,恐怕也是愛莫能助。
    蘇慧臉上的樂觀淡了幾分,聲音低了:“我也就……就那麽一說。日子總得過。文還小,還有幾年。慢慢攢。你看蓮華,這不就跟柴米琢磨賣鹹菜了麽。”她搓著衣角,“就是心裏堵得慌。”
    蘇錦歎氣:“攢?拿啥攢?地裏那點收成,剛夠糊口。鹹菜錢是活命錢!蓋房子?那是做夢!我看文的事,懸。”她語氣肯定。
    蘇錦確實是這個樣子,不僅在自己家說話比較直接,在這也說話直接。
    她這麽一說,蘇慧臉色就不太好了,但是也沒法說啥。
    畢竟是親大姐,她還能咋地。
    蘇婉趕緊打圓場,壓低聲音說道:“二姐,要不……讓文去城裏?聽說城裏廠子招工,管吃住,還能攢點。”
    蘇慧搖頭:“城裏?人生地不熟,出點事咋辦?再說,文走了,不在家,上外邊幹活,萬一有媒人上門咋整?”她焦慮地吐了口唾沫,“總不能真讓兒子打光棍吧?”
    “你這人,不是我說你。”蘇錦不耐煩的說道:“你說你,又擔心這個又擔心那個。那不得讓孩子出去闖一闖?總擱家呆著幹啥?你能養他一輩子啊。”
    蘇錦這麽一說,瞬間院子都安靜了下來。
    話其實是有點重了的,不過也確實是實話。
    人總得找點出路。
    這又不是什麽,來個金手指,打點黃羊兔子就能發家致富了。
    這是實實在在的情況。
    像蘇慧這種大山溝子裏邊,真心沒太多出路。
    要不然,多數人也不會出去了。
    當地曾經流行過這種說話,就是多讀書,多看看世界,走出去看看世界。
    其實,柴米就是個例子。
    柴米本來在家裏種地,但是也是覺得收入不多。後來琢磨做生意,想了很久也是,最後去賣餃子。
    擺攤賺錢。
    柴米在三家村的時候,覺得賺錢可難了。可是一旦出去了,發現村子和縣城根本就不是一個世界。
    這還是沒有走出去太多的情況呢。
    而這個時候,菜也炒好了,桌子也放上了。
    “大姨二姨,媽……進屋吃飯了。”柴米在門口叫著。
    蘇婉等人這才重新進屋。
    大家在炕頭圍好桌子,蘇錦作為大姐,歲數雖然不是最大的,但是被讓到了最裏邊的位置。
    隨後是柴米的二姨二姨夫,之後是蘇婉抱著孩子。
    劉三也就上桌了。
    而柴米把柴秀放到靠地麵這邊,自己則和姚蓮華一起站著吃飯了。
    畢竟,桌子就那麽大。
    而且,這屋也有點小,很窄。
    估摸也就是兩米五六的寬度,這麽多人一坐,差不多屋子都滿了。
    “三,喝點不?”姚守財燙了一點白酒,拿在手裏問道。
    劉三其實是喝酒的,雖然酒量不怎麽樣,但是愛喝。
    屬於那種很菜,但是還菜的單純的選手。
    他倒是也不怎麽在意母親蘇錦的想法,直接說道:“二姨夫,我來我來。哪能讓你給我倒酒?”
    劉三接過燙好的酒壺,就搶著給姚守財倒酒。
    酒壺是瓷的,很小,也就能裝二兩酒。
    至於酒,其實也不是買的,是舉人杖子村子裏的人家自己燒的酒,度數很高那種。
    其實,農村裏有好多人家,為了喝點酒,都會自己燒酒。
    一是這樣比較便宜,因為燒酒這種對於咱們五千年的文化曆史來說,其實一直存在。無非就是有酒曲就行,之後弄點糧食,就燒出來了。燒酒的難度其實不太高。
    當然了,自己燒酒其實是不提倡的,主要是自己燒的酒,酒精度數過高,說白了就是甲醇太多。甲醇不是乙醇。乙醇是酒,甲醇就是酒精了,雖然都是一個意思,但是實際不一樣,相差的很多。甲醇有毒,乙醇沒有。但是農村燒酒蒸餾其實技術很落後,多少都會含有一些甲醇的,根本沒有辦法根除。所以,那種小燒雖然度數高,更好喝,但是安全性是有問題的。
    不過這個年代,省錢是第一位的。
    有很多人其實不懂這個。
    說句簡單通俗易懂的就是,正常來說,喝酒上頭的酒,多數都是甲醇超標。因為不是甲醇超標,它不會上頭的,它隻會迷糊。
    在這個年代,上腦袋的酒特別多,喝多了就懵,並非人的酒量很差,沒準就是酒裏邊甲醇超標了導致的。
    當然了,自己家釀的酒,也有合格的。
    而且第二點就是自家燒酒,省事。
    在舉人杖子,這是一個很偏遠的農村了。村裏沒有超市和小賣部的。
    想要買東西,其實特別難的。
    甚至趕集,都很難。
    畢竟出去一趟特別不容易,翻山越嶺的,也沒有修路。
    這種情況下,自己燒點酒,也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劉三給姚守財倒了一酒盅,隨後才給自己倒酒。
    之後舉起來酒盅,和姚守財喝了一個。
    “這酒……辣啊……”
    劉三一口酒下去,就感覺燒的慌。
    為了壓一下酒勁,劉三拿著筷子,夾了一個餃子,都沒怎麽咀嚼就咽了下去。
    吃完還說呢:“這餃子好吃。”
    蘇錦一陣白眼,看著兒子這麽沒出息的樣子,心裏就煩躁不已:“好吃還堵不住你的嘴。不能喝酒,逞能幹啥呢?”
    “媽,這餃子真好吃。好吃到哭……”
    “那你咋不哭?”
    一時間,劉三不知道咋回答了。
    總不能真哭一嗓子吧……
    不過,酒確實辣,這餃子也確實好吃。
    咋形容呢……
    這餃子吃起來,有一種以前過年的感覺。
    那叫一個舒坦。
    當然了,如果聽不見蘇錦的嘮叨,就更好了。
    劉三其實覺得自己的母親蘇錦,越來越嘮叨。
    特別最近這半年。
    這給了他很大的壓力。
    劉三也知道為啥,就是蘇錦覺得自己沒孩子,之後她也心情不好。
    問題,蘇錦心情不好,就嘴不閑著,導致全家都心情不好。
    也就是張海蘭性格大大咧咧的,要不婆媳早就打起來了。
    今天好不容易出門,這當媽的還是說話刻薄的不行。
    “反正,就是好吃。媽,你也嚐一個。這羊肉,和咱們擱家吃的不是一個味。”
    家養的羊,自然和野生的黃羊的羊肉味道不一樣。
    (提前聲明:作者君也沒吃過黃羊肉,不過聽別人說過,那種肉呢特別緊實,好吃,有羊肉味。現在的羊肉,多數都喂飼料了,特別肥膩,而黃羊肉是肥而不膩。雖然我也不太懂,但是感覺應該挺好吃的樣子。)
    不愧是柴米包的餃子,真好吃啊。
    “我不吃羊肉,膻的慌。”蘇錦還真不吃。
    而且,蘇婉也不吃。
    姐妹三個,就蘇慧吃。
    柴米其實也不怎麽吃羊肉餡的餃子,她也覺得有膻味,味道不太符合自己的口感。
    雖說她也會包羊肉餡餃子出去擺攤,但是她自己是不怎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