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斬心魔明道義,閱千律探法真

字數:4070   加入書籤

A+A-


    葉昭鳳同樣心潮起伏,那龍椅上“自己”的每一句昏聵之言,都像鞭子抽打在她的心上。她看到幻象中的“自己”為了修煉某種速成的魔功,竟下令抽取嬰孩的先天精氣來煉製丹藥,民間已是十室九空,怨聲載道。
    這一幕幕觸及了她作為帝王和修行者的底線。但她畢竟是葉昭鳳,心誌堅毅遠超常人,聽到楚凡的提醒,她瞬間明悟,鳳眸中閃過一絲決然。
    “道心無塵,並非意味著心中毫無雜念,而是能洞察、承認這些‘塵’的存在,並以堅定的本心將其淨化、駕馭!”她踏步上前,並非走向龍椅,而是麵向那虛空中的聲音,亦或是麵向自己內心可能存在的陰影,聲音清晰而堅定,“皇權,是守護億兆黎民的責任,是引領家國前行的重擔,絕非縱欲享樂的工具!我葉昭鳳所求,乃是大乾國泰民安,人族昌盛,而非一己之私的強盛與永享!”
    隨著她字字鏗鏘的話語,那龍椅上的“假葉昭鳳”臉上驕奢之氣開始扭曲、消散,身形逐漸變得透明,最終化作一縷漆黑的煙霧,發出一聲不甘的尖嘯,消散於無形。
    楚凡亦同時轉向那仍在揮槍屠戮的“假楚凡”,沉聲喝道:“我楚凡練槍,初心是為守護身邊之人,護佑這世間值得守護的正義與安寧!武力是捍衛之道,是破邪之刃,絕非濫殺無辜、逞凶鬥狠的憑借!我的心,從未背離此道!”
    那“假楚凡”聞言,動作猛地一滯,眼中血色褪去,露出一瞬間的茫然,隨即也如同鏡像般破碎,化為黑煙消失。
    然而,心魔考驗並未結束。周遭景象如同水波般蕩漾、扭曲,再次清晰時,已是一處熟悉的山穀——正是他們少年時初次相遇,並曆經生死的那片地方。
    夕陽如血,將山穀染上一層淒豔的紅。年輕的葉昭鳳,那時還帶著幾分青澀與倔強,正被數名凶神惡煞的蠻族高手圍攻,衣裙破碎,身上已有多處傷痕,鮮血染紅了衣襟,她揮舞著一柄略顯纖細的長劍,苦苦支撐,眼神中卻滿是不屈。
    而更遠處,年輕的楚凡情況更為危急,他為救葉昭鳳,強行攔截了蠻族中最強的首領,此刻已是渾身浴血,左臂不自然地扭曲著,胸口一道深可見骨的傷口正汩汩冒著鮮血,依靠著龍膽槍勉強站立,氣息奄奄,仿佛下一刻就要倒下。
    “楚凡!快走!別管我!”少女葉昭鳳嘶聲喊道,眼中含淚。
    就在這時,那充滿誘惑的心魔之音再次響起,這一次卻顯得格外“語重心長”,直接灌入楚凡瀕臨模糊的意識中:“看看吧,楚凡,這就是命運的轉折點。當年你為了救她,幾乎搭上性命,根基受損,修行之路平添了多少坎坷?值得嗎?現在,給你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隻要你此刻在心中‘放棄’她,選擇獨自逃走,你不僅能立刻脫離這瀕死之境,保住性命,未來更會一片坦途,沒有牽絆,沒有拖累,你的修行速度將遠超現在,早日成為傲視蒼生的絕頂強者!而她……一個注定要隕落在此地的女子,何必為她陪葬?放棄吧,這是最明智的選擇……”
    幻象中,那血泊中的“葉昭鳳”眼神逐漸黯淡,充滿絕望,而那個猶豫著想要後退的“楚凡”身影,則仿佛在印證心魔的話語。
    真實的葉昭鳳看著這一幕,盡管明知是幻,心弦依舊被狠狠觸動,她仿佛能感受到當年那份絕望與楚凡抉擇時的痛苦。她緊咬下唇,看向身旁的丈夫。
    真正的楚凡,麵對這直指內心最柔軟處、關乎情義與“明智”取舍的拷問,眼中卻沒有絲毫猶豫。他甚至沒有去看那誘惑的源頭,目光始終鎖定在幻象中那個浴血奮戰的少女身上,仿佛穿越了時空,與當年的自己對視。
    “放棄?”楚凡的聲音不高,卻帶著斬釘截鐵的力量,在山穀中回蕩,“我楚凡的字典裏,從未有過這兩個字!當年不會,現在不會,未來更不會!道心的‘無塵’,不是無情無欲,不是舍棄牽掛,而是明心見性,即便有萬千牽掛,有生死威脅,也絕不違背心中認定的‘道’與‘義’!她,是我的道侶,是我願以性命守護的人,此心此誌,天地可鑒,豈容你這邪魔置喙?!”
    話音未落,他體內靈力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奔騰起來,並非攻擊幻象,而是與他堅定的意誌融為一體,化作一道無形的衝擊,悍然撞向這心魔幻境的核心!
    “說得好!”葉昭鳳鳳眸含煞,與他心意相通,同時引動靈力,鳳吟劍發出一聲清越的鳳鳴,劍光並非斬向某個具體目標,而是化作一道淨化邪祟的金色輝光,橫掃而出!
    “不——!”心魔發出淒厲而不甘的咆哮,整個山穀場景如同破碎的鏡麵般寸寸碎裂。少年楚凡與葉昭鳳的幻象在金光中消散,那蠻族首領的身影也隨之湮滅。
    當最後一絲幻象波動歸於平靜,“道心無塵”的石門在他們身後無聲地閉合。一道純淨無比、蘊含著清涼道韻的金色光流,自虛空垂落,精準地融入二人的眉心祖竅。
    楚凡渾身一震,隻覺得一股清流洗滌神魂,先前因激戰和憤怒而產生的些許躁動徹底平複,神識變得前所未有的清明、凝練。更重要的是,丹田深處那堅固的瓶頸,在這道心之光的照耀下,竟傳來一聲極其細微,卻清晰可聞的“哢嚓”聲,仿佛冰層初裂,一股更為活潑、更具潛力的靈力,開始從那裂縫中絲絲縷縷地滲透出來!
    葉昭鳳同樣受益匪淺,她感覺自己的道心如同被拭去塵埃的明鏡,映照萬物更為清晰,對自身靈力的掌控也精妙了數分。她與楚凡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欣喜與更加堅定的神色。
    這一關,道心無塵,通過!這不僅是對心誌的錘煉,更是對修行本心的再次確認,為他們衝擊聚靈境巔峰,打下了最為堅實的心境基礎。
    稍作調息,將“道心無塵”的收獲初步穩固後,二人的目光投向了第二道石門——“法理歸真”。與第一關那直擊神魂的詭異不同,這道石門散發出的是一種厚重、浩瀚,仿佛承載了無數歲月與智慧的氣息。
    石門無聲開啟,映入眼簾的不再是具體的場景,而是一片無垠的虛空。虛空中,並非黑暗,而是漂浮著無數散發著柔和白光的卷軸、竹簡、玉冊,它們如同星河中的星辰,緩緩旋轉、沉浮,構成了一片浩瀚無邊的“律法之海”。每一份卷宗,都代表著大乾王朝,乃至更古老時代的一條律法、一樁判例、一種法理思辨。
    二人一步踏入,便感覺自身渺小如粟,被這知識的海洋所包圍。前方,一張由光芒凝聚的案幾浮現,上麵鋪開一道散發著金色光芒的難題:
    “某郡大旱三載,赤地千裏,餓殍遍野,易子而食慘劇頻發。郡守陳清,心係百姓,未等朝廷賑災旨意抵達,毅然開啟常平倉,放糧救民,活人無數。然,此舉觸犯《大乾律·戶律》‘無聖旨擅動官糧者,斬’之鐵律。朝堂震怒,欲將其押解入京,明正典刑。問:陳清當斬否?若斬,寒忠臣之心,失百姓之望;若不斬,律法威嚴何存?後世效仿,國將不國。當如何抉擇,方符法理真意?”
    難題下方,是堆積如山的相關卷宗索引:《大乾律》全本、《刑案匯覽》、《曆代君臣奏對》、《民生賦稅考》……涉及律法條文、曆史案例、經濟民生、道德倫理,紛繁複雜,令人望而生畏。
    “果然如此,”葉昭鳳輕歎一聲,伸出纖指,虛點著那些漂浮的卷宗,“曆代先賢,為求社稷安穩,不斷增補律法,條文愈發縝密,體係日漸龐大。然而,法條越多,有時反而越顯僵滯,失了最初那份‘定分止爭、護佑良善’的靈動與本意。此關,是要我們在無數‘法’與‘理’的衝突與糾纏中,剝繭抽絲,尋回那份最初的‘真’。”
    楚凡隨手招來一份記載前朝舊案的玉冊,神念沉入其中。案例記載:一位素有清名的縣令,為懲治一名勾結上官、魚肉鄉裏卻屢屢逃脫法網的惡霸,無奈之下偽造了部分證據,最終將惡霸定罪處斬。事情敗露後,該縣令因“徇私枉法、偽造證據”而被處死。卷宗的最後,是史官的評注:法不容情,然民心自有公道。
    “法理,法理……法是尺度,理是人心。”楚凡合上玉冊,眼中閃過思索之色,“法條是死的,是過去的智慧凝結,而世事變化無窮。若死守條文,不顧天理人情,有時反而會造就更大的不公。法理歸真,或許並非要我們拋棄律法,而是要理解律法為何而生,其核心要義何在。”
    二人不再多言,心神徹底沉入這片律法之海。他們如同最饑渴的學子,瘋狂汲取著其中的智慧。從《刑律》中的“殺人者死”到《軍律》中的“擅調兵馬者誅”,從《田律》中的“土地分配”到《商律》中的“契約糾紛”,他們不僅看條文,更看條文背後的時代背景、立法初衷,以及執行後產生的實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