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榮國府氣數已變

字數:4121   加入書籤

A+A-


    平安過了山東,再往南便入了江蘇地界。
    還沒等到林如海派人來接,倒是先迎來了一波一波又一波的鹽商。
    這幫子鹽商不但派人求見,送吃送喝,送銀子送奴婢,而且還自發地派人在沿途一路護送。
    賈璉他們這一行,待遇也終於好起來了。
    吃喝,賈璉收了;銀子,退回去了
    送來的奴婢,那哪裏是真的奴婢,根本全都是鹽商們重金挑選來的美女啊!
    賈璉一時有些舍不得,就暫時多留了她們兩日,說等銀子都退幹淨之後,再把人給送回去。
    鴛鴦和平兒冷眼旁觀著,忍不住笑:“璉二爺不必這麽抽筋拔骨的。既不想把人送回去,索性就留下好了。也好給我們做個伴兒,說說笑笑的。”
    賈璉便也尷尬地賠笑,“送,全都送回去。這些都是糖衣炮彈,我留著她們做什麽,崩我自己麽?”
    鴛鴦看平兒,“他又說什麽呢?什麽糖,什麽蛋的?”
    平兒便也笑,“看來璉二爺是想吃一碗糖水煮蛋。好好好,我這就去吩咐廚房。”
    賈璉做鬼臉,“……幹嘛呀,真當我要坐月子呐?”
    跟鴛鴦、平兒笑鬧一陣,賈璉走出船艙,踏上甲板。
    蔡昭輕聲問,“……依著二爺看,這幫子鹽商是真心實意,還是虛情假意?”
    賈璉輕哂,“咱們船進江蘇之前,他們當然是虛情假意;可是咱們既然有驚無險到了江蘇地界,他們就變成真心實意了。”
    蔡昭微微一尋思,便也懂了。
    “總歸鹽商們還要看林姑老爺的臉色賺錢,他們既不想受林姑老爺的轄製,卻又不得不討好林姑老爺。咱們船進江蘇之前,他們一心想挾持林姑娘,用來要挾林姑老爺,而且一旦出事就可推脫到別的地界去;”
    “可一旦進了江蘇,林姑老爺以欽差身份,任巡鹽禦史,甚至可以調動一方軍隊,他們便不敢再造次,反倒要如搖尾哈兒狗一般,一心隻想向林姑老爺示好了。”
    賈璉輕笑點頭,“好昭兒。這一路南下,你自成長了不少。”
    此時的昭兒已經不僅僅是他的小廝,已經能當得起他的得力助手了。
    蔡昭紅了臉,輕聲問,“那咱們的防範,可以鬆些兒了?”
    賈璉點頭,“船上火器盡數撤去,交給焦大他們。叫他們也分幫分夥,化整為零,都撤回去吧。”
    蔡昭有些不放心,“全部撤回?是否冒失?”
    賈璉搖頭,“船上這些火器、岸上那些人,若留久了,叫他們發現,咱們倒給林姑父惹事。”
    蔡昭點頭,轉身去辦。
    一路再向南,冰麵漸薄,時節也悄然轉換,有些地方已經露出水麵,賈璉和黛玉一行人的行進速度就更快了。
    早春悄然而至時,賈璉陪黛玉也終於回到了揚州。
    煙花三月還沒到,可是黛玉歸來,林如海的春天便也提前到了。
    .
    賈璉陪黛玉去見林如海。
    父女兩個自然有說不盡的話。
    賈璉沒打擾,直說自己累了,想先找個地方歇息。
    林如海明白賈璉的心意,這便趕忙叫人安排賈璉、鴛鴦他們進內宅休息去了。
    當房中隻剩下林如海與黛玉父女,林如海這才問起女兒在京中外祖母家這幾年過得可好。
    黛玉懂事,一切都挑好的說,直說外祖母、舅父舅母俱都疼愛,表兄弟、表姐妹全都寬容陪伴。
    林如海又謹慎問起黛玉這一路上的經曆。
    黛玉隻嬌憨而笑,“倒是璉二哥有法兒,這一路皆是「拉冰床」回來的。別說女兒自幼生活在江南,就連北地人也沒見過這麽大的冰床,一路都是歎為觀止呢!”
    林如海見女兒說起這新鮮物兒,臉上湧起的紅暈、眼底聚起的光,便也跟著開懷,“從小到大,為父便從未帶你這般放肆玩耍過,倒總教你學那些學問……現在回想起來,總覺遺憾。”
    黛玉含笑搖頭,“爹爹生性儒雅,便是帶女兒玩鬧,又哪裏能折騰出這些來?也唯有璉二哥那樣的人,才敢如此異想天開,而又當真能付諸實踐。”
    林如海凝視著女兒的神色,頓了頓,又問,“這一路上,可遇到艱難困阻?”
    黛玉又笑,“誰能困阻得住我們呢?璉二哥那樣的人,他不去折騰旁人也就罷了,還有誰能折騰過他?”
    “也唯有一事,他做得有些「天怒人怨」,便是每每總在深夜,坐在我們船艙窗外吹簫。女兒倒也罷了,那洞簫旋律正可催眠;反倒是紫鵑幾個,有些被吵到了。”
    林如海靜靜抬眸,“時常如此?”
    黛玉輕垂眼簾,“女兒倒也記不太清楚了。隻因璉二哥在窗外吹簫的夜晚,女兒反倒睡得香甜~”
    黛玉也回去休息。當晚林如海單獨請賈璉用「晚點」。
    賈璉沐浴更衣而來,行禮過後,林如海才委婉問起賈璉夜晚吹簫之事。
    賈璉隻是淡淡一笑,“咳,侄兒那就是晚上睡不著,出來消散消散罷了。”
    林如海親自給賈璉夾菜,“當姑父也是你妹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賈璉這才收起笑謔,起身向林如海一禮。
    “姑父學識淵博,侄兒不敢賣弄。想必姑父必定讀過《宋史》,姑父可還記得內裏有「子窠」一節?”
    “那是在南宋抵抗蒙古的戰場上,士兵用竹製的火桶發射了「子窠」,“如炮聲,遠聞百五十步……”
    “隻是竹子畢竟是竹子,禁不住太大的力道就會開裂,於是侄兒事先尋了能工巧匠,做了一管金屬的洞簫。隻是為了麻痹外人,這洞簫做成竹節狀,外頭也刷了色,看起來就像一柄古老的紫竹簫。”
    賈璉說的一本正經,古籍也的確有出處,不過其實他都是在掩蓋他穿越者的身份罷了。
    他前世,機械不是白學的,兵、工企業不是白進的,於是手搓個原始版、打鐵砂的單管獵槍什麽的,問題還不算太大。
    更何況他早先叫花自芳去練那些瓷器鋪子、銅器作坊的,也不是白練的。瓷器鋪子的爐子、銅器匠人的手工,都為他這管「洞簫」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林如海聽得動容,不由得眯眼靜靜打量賈璉:“璉兒,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如今姑父也要重新認識你了。”
    曾經不學無術的紈絝公子,如今竟隱隱然文韜武略、兵書戰策全都融匯於心。
    這個璉兒,與他曾經看著長大的那個孩子,已是全然不同。
    而以他的榮府長房嫡長孫的身份,他的變化,便也直接影響著榮府的命數!
    難道說,榮府氣數已經有改變的機緣了?
    喜歡穿成賈璉:我要這紅樓,萬豔同歡請大家收藏:()穿成賈璉:我要這紅樓,萬豔同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