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遺詔
字數:4097 加入書籤
昭翎還第一次聽說女人懷孕不吐,男人替她吐的奇事,也是服氣。
不過這樣剛好,她沒有孕反,照常上朝就不會被人懷疑。
這個中秋各過各的,都在自家府邸慶祝,各自安好。
中秋過後,宣寧帝被賢妃懷孕的好消息一刺激,精神振奮了許多,幾乎是和前幾年一樣的狀態了。
他這個狀態,處理起朝政更加得心應手,又有昭翎打輔助,短時間內推行了幾條新政,看似溫和簡單,長久看去,利在千秋百世。
宣寧帝有種親手締造宏圖偉業的感覺,成就千古一帝不是夢。
有這樣的勢頭,在朝會上更不提立太子的事,隻督促淮王盡快完婚。
於是淮王就真的被禮部安排著,在前王妃下葬不足百日,訂好了迎娶新王妃的時間。
與之相反的是太後,於一個雨夜後忽然病倒,從此再不複康健,臥床不起了。
前朝後宮眾說紛紜,都說是賢妃懷的這一胎不祥,衝犯了太後,致使太後好端端病倒了。要想太後恢複病情,賢妃這一胎不能留。
話頭傳到宣寧帝耳中,心裏發寒,誰會散播這樣的謠言用腳趾頭也想得到。
賢妃懷孕才不過三個月,剛剛坐穩胎,男女尚不知,已經被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了。
謠言的源頭肯定是淮王,他都不用自己張嘴,自有沉不住氣的人給他掃平障礙。但宣寧帝太在乎這個孩子,不論男女,都是他的統治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證明,不容有失。
一方麵讓太醫院全力救治太後,一方麵加強棲鳳宮守衛,給安排了小廚房,杜絕一切傷害可能性。
同時嚴查宮裏謠言是誰最先傳出去的。
最後查到了寧妃頭上。
還在她的床底下發現了一個布偶,背後寫著賢妃的八字,身上紮滿了針,肚子上紮的那支尤其粗,抹上汙血,觸目驚心。
厭勝之術向來是皇家大忌,宣寧帝看見這些已經對寧妃起了殺心。他一向也是不愛寧妃的,隻不過她是淮王生母,欲立淮王,不得不給她尊貴的體麵。
證據擺在麵前,寧妃當然還是不認,抵死掙紮,百般辯解,可有時候解釋起來,她又吞吞吐吐,難以自圓其說。
宣寧帝幾乎認定了她的罪行,幾乎馬上要處置他,臨到開口,又停住了。
處置了寧妃,淮王就有了汙點,他將來繼位就可能遭受非議,罪妃之子,本身便不清白。
可是不處置她,她就知道自己有淮王這個擋箭牌,無往不利,誰知道她以後還會做出什麽過分的舉動。
萬一日後九皇子,十皇子有康複的可能,豈不是也要被她視做眼中釘肉中刺,必除之而後快?
現在她連一個還沒出生,未知男女的孩子都容不下,將來可會容下他其他的子嗣?
有個賴命,將來說不定也能娶妻生子,延續皇家血脈。寧妃這麽惡毒的心思,是容不下其他皇族血脈傳承了,留下早晚也是個禍根。
何況淮王登基後,她有可能憑生母身份成為太後,屆時誰還能製衡於她?
左右權衡,隻能將這個燙手山芋交給皇後處置。
要說王皇後,和宣寧帝的婚姻完全是政治聯姻,愛情什麽的是丁點沒有。
但相伴幾十個春秋,她除了沒生下皇嫡子,也沒和皇帝產生過齟齬,夫妻情誼也是有的。
原本誰當下一個皇帝她都不在乎,左右自己都是太後。
出了寧妃這事,她也不得不考慮寧妃的狠辣對她將來的地位有沒有衝擊。她沒有生下皇嫡子已經是一大遺憾,萬不可能容忍別人越過她去,連太後的身份也被搶走。
仔細想來,哪怕寧妃僅僅是兩宮太後之一,她都不能容忍。
不過她也是後宮宮鬥高手,宣寧帝來問她意見,表麵上是尊重她後宮之主的尊嚴,由她處置寧妃,但是她能處置嗎?
淮王上位勢不可擋,早晚都是下一任君王,你殺他生母,恐怕第一天登基先替母報仇,何談太後之尊?
寧妃就算必須死,也不能死在自己的手裏。
遲疑幾天未決,最後終於把事情報給了姑母太後。
王太後終其一生都在為娘家的富貴尊榮縱橫謀劃,謀了一輩子,她親生的血脈一個也沒留下。
侄女也沒生下有王家血脈的皇子,下一任君王和她們王家也沒有任何關係,這個她付出一生心血的後宮,能留下來的隻有一個太後尊位。
她雖然怕死,但她也知道,自己不是被衝犯了,是老了。她都已經快七十歲了,人生七十古來稀,早在頭幾年,她的嫡親血脈一個個死去,她的身體就垮了。
強撐了幾年,也是為了王家多幾年時間成長,攢下更多的政治資本。
奈何王家後一輩沒有出類拔萃的少年,莫說男兒,便是女兒也沒有一個能擋事的。如果她走了,侄女再抓不住權,王家很快就會淡出朝堂,最後像謝家一樣消失於曆史長河。
她可以死,侄女的地位不能再有失,寧妃必須不存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雖然想法是這樣,她還沒有老糊塗,不能讓淮王記恨她,不然日後報複起來,王家也勢必折損嚴重。
於是在某一日皇後來看她,說出了自己的主張。
隔了幾天,寧妃位份漲了,封為貴妃,以皇後儀仗前往據說留有慧慈大師舍利子的大昭寺為太後祈福,忠勤伯晉為侯爺,父子二人帶兵一千護送貴妃前往,為期三年。
顧家的人一則以喜,一則以莫名其妙,這到底是升還是降?
看著是名份漲了,身份更高了,卻遠離了權勢中心,看起來更像是明褒暗貶。
他們父子摸不著頭腦,也不得不遵旨行事,好在是他們父子親自護送,想來就算是貴妃做了什麽錯事被陛下不喜了,應該也不至於要她性命。
上路之後,父子二人問過顧貴妃緣由。
顧貴妃自己是知道原因的,卻不方便說,便隻字也不吐露,就這樣悶聲的一路往江南趕,主要她覺得哪怕看在淮王的麵子上,她是安全的。
當幾年修士也好,遠離皇宮是非之地,等兒子登基,看誰還能將她怎麽樣。
送走顧貴妃那日,皇宮後宮異常安靜。
這出流傳了半個月的謠言忽然就止住了,再沒一個人敢私下裏說賢妃肚裏懷的孩子命硬克親。
雖然顧貴妃宮裏發生的事嚴格保密,外麵誰也不知道有厭勝娃娃這一出,但謠言起,顧貴妃被趕出上京也是事實,就連準太子生母也扳不倒賢妃,別人還是歇著吧!
隻皇後和太後,以及宣寧帝最親信的何大伴知道,宣寧帝已經寫下一份遺詔,若他殯天,皇位唯有淮王可繼,則顧貴妃必須殉葬。
宣寧帝最終是將此事攬到自己身上,為其他子嗣留一條活路。
十月初六,宜嫁娶。
喜歡十品大裏正請大家收藏:()十品大裏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