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五第28章師範學堂

字數:1950   加入書籤

A+A-


    1914年3月12日,北京師範學堂的青磚校舍浸在初春的薄霧裏,蒸汽差分機的嗡鳴如蜜蜂振翅,與走廊盡頭傳來的算籌聲交織成網。周自齊的皮靴踏過結霜的石板,算籌筒在馬褂內袋輕顫,筒底「工」字暗紋與袖口北洋龍紋袖扣產生微妙斥力——那枚鍍銀袖扣內側刻著「技工署監製」,實則是鐵錨堂匠人仿製的磁場屏蔽器。三年級教室的木窗透出暖黃燈光,他駐足窗前,看見二十七名學生正圍在蒸汽差分機旁。十六歲的李柱兒用算籌敲擊操作台,籌身「商功」刻紋與機器齒輪的轉動頻率共振,黃銅儀表盤上的抗磁軸承配比數值隨之跳動。「李柱兒,」教習敲了敲黑板,「《九章算術》的『商功』篇如何應用於軸承設計?」「抗磁砂與精鐵的配比,」少年朗聲道,算籌在掌心轉出弧線,「如『穿地術』算土方,需先算磁導,再定方圓。」他將籌尖點向差分機的「磁場均勻度」旋鈕,「此處若用七衡圖算理校準,誤差可縮小至萬分之一高斯。」周自齊望向黑板報,「振興實業」四字用抗磁砂墨水寫成,在晨光中泛著幽藍。字旁的蒸汽火車圖案由算籌擺成,煙囪位置插著半片抗磁竹——那是皖北匠人寄來的種源,竹節上的「工」字刻紋與他算籌筒底的暗紋如出一轍。
    「總長,南京急電。」科員小王的聲音壓得極低,遞來的牛皮紙信封邊緣滲著水漬,顯形出鐵錨堂「工」字徽記。周自齊拆開信封,抗磁砂墨水在晨霧中顯影:「陳墨年殉道,贛江算理斷流」。他的指尖在「斷流」二字上停頓,想起去年在南京財政部,陳墨年用算籌攪拌咖啡時的笑談:「將來要讓磁導炮的藍光,都變成秦淮河的槳聲。」算籌筒在掌心發燙,一枚素白籌子浮出——那是陳墨年贈的「友」字籌,籌身刻著《牡丹亭》曲譜密紋。此刻曲譜顯形為贛江河道圖,每道波紋都是抗磁砂矩陣的坐標,江心位置用算籌刻著「雖折不斷」。「總長?」小王的提醒打斷思緒。周自齊抬頭,看見前排女生林秀珍正在抄寫《三字經與磁導基礎》,袖口的「工」字袖扣隨手臂擺動閃爍。那是南京臨時政府與鐵錨堂合製的「民生徽記」,銀質扣麵下藏著0.1毫米厚的抗磁砂膜,可過濾北洋特工的磁導監測波。
    教務主任王崇煥捧著一摞教材走來,書頁間漏出細小的抗磁砂顆粒:「總長,教育部要求刪減《九章》內容,這些老算法......」「王主任可知,」周自齊抽出「僑」字籌,籌身刻著星洲算籌學堂的中英雙語口訣,「詹天佑修京張鐵路時,用的正是《九章》的『塹堵術』算隧道弧度?」算籌輕點教材中「聲波密信」章節,「蒸汽錘的鍛造頻率,對應《九章》『盈不足』術,這不是老算法,是刻在咱們骨血裏的算理基因。」王崇煥推了推眼鏡:「可洋人教材裏......」「洋人用齒輪算磁場,我們用算籌量乾坤,」周自齊打斷道,籌尖指向窗外的蒸汽鍾,「您聽這鍾聲,每隔七秒響一次,正是《周髀算經》的『七衡曆』周期。算籌是咱們的根脈,斷了根的樹,長不高。」
    走廊盡頭的實驗室傳來驚呼,周自齊循聲望去,見學生們圍著新到的磁導探測器。十六歲的張阿水將算籌貼近儀器,籌身「平」字刻紋突然亮起——那是鐵錨堂「市井潛伏」的激活信號。「怪事,」教習皺眉,「這算籌怎麽會幹擾德國儀器?」周自齊笑了:「或許是竹節裏的露水,」他望向林秀珍袖口若隱若現的「工」字刺繡,「抗磁竹的露水,天生帶點脾氣。」上課鈴響,學生們魚貫而出,林秀珍經過時不小心掉落手帕。周自齊拾起帕子,看見角落繡著極小的算籌圖案,經緯線用抗磁紗線織成,在陽光下顯形為《耕織圖》密紋——那是鐵錨堂「民生陣線」的暗號,每平方厘米藏著三個算理密點。
    薄霧漸散,周自齊站在操場中央,看學生們用算籌擺出巨大的七衡圖陣型。蒸汽差分機的轟鳴突然變調,與算籌敲擊聲形成共振,竟在教學樓牆麵上投出流動的幾何光影。他知道,這是鐵錨堂「聲波諜報」係統在測試頻率,贛江的抗磁砂矩陣雖毀,北平的算理根係已深紮土壤。「總長,」小王遞來星洲商會的電報,「南洋算籌學堂請求增派《九章》教習。」周自齊摸出算籌筒,三十一枚籌子在掌心輕顫,筒底「工」字與遠處正陽門的箭樓輪廓重合。他望向南方,仿佛看見星洲橡膠林裏,無數算籌在晨霧中起落,將《三字經》的平仄聲,編成抵禦磁導炮的頻率密碼。蒸汽鍾敲過九下,周自齊轉身走向辦公室,馬褂下擺掃過地麵,露出靴底的鐵錨堂「工」字暗紋——那是用抗磁砂灰新拓的印記,與師範學堂地下預埋的算籌陣圖,正在晨光中產生奇妙的共振。
    喜歡嘉慶變法:數據治國請大家收藏:()嘉慶變法:數據治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