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八第16章蓮香算學
字數:1707 加入書籤
乾隆四十八年五月十五,晨曦初綻,柔和的晨光如輕紗般,漫灑在藕香榭的每一個角落。那粉色的霞光,像是給這座精致的亭榭蒙上了一層夢幻的薄紗。藕香榭四周,荷葉田田,荷花嫋嫋,微風拂過,送來陣陣清幽的荷香,混合著清晨獨有的清新氣息,令人心曠神怡。
侯佳氏身著素雅羅裙,裙擺輕盈地拂過青磚地麵,發出細微的沙沙聲。她靜靜地蹲在欄柱旁,手中的九枚青金石算珠在晨光映照下,閃爍著迷人的光澤,與荷葉上晶瑩的蓮露相互輝映,仿佛融為一體。欄柱的凹槽裏,一顆顆蓮子正依照《禦製數理精蘊》“商功卷”的體例,有條不紊地排列著。大者如堤壩垛積般沉穩,中者似閘口立方般規整,小者像疏浚土方般精巧——這本是她仿照造辦處“歲貢蓮房製樣”所創的閨閣雅戲,卻在不經意間,透露出她對算學的獨特理解。
“格格這蓮子陣倒合《周禮》‘土圭之法’。”溫潤的聲音從一側傳來,永琰身著石青褂子,邁著沉穩的步伐走來。褂子的邊緣輕輕掃過垂落的柳絲,發出悉悉索索的聲響。他的袖中,桑皮紙隱隱露出一角,上麵的“南河祥瑞圖”若隱若現。永琰看到侯佳氏正用蓮房墊平小蓮子,思緒不禁飄回到三日前。那時,她在《數理精蘊》的夾頁上,精心繪製的“蓮房斜度圖”,那墨色竟與禦賜的《黃河安瀾圖》中引河的坡線完美契合,如同冥冥中自有天意。
就在這時,變故突生。侯佳氏手中的蓮子突然不受控製,從掌心紛紛滾落。它們在青磚地麵上滾動跳躍,最終竟恰好形成了《數理精蘊》中“方錐自乘垛”的圖示。永琰見狀,趕忙俯身去拾。不經意間,他觸碰到侯佳氏指尖的青痕,那是蓮房汁染就的“九河歸宗圖”。圖的頁邊,朱紅色的批語醒目:“此女深得聖祖垛積遺意”。仔細看去,圖中的棱線標記著《職方氏》中的九州輿地,“冀隸七丈合北鬥七政,兗隸九丈應洛書九疇……”一處青點,點綴在“冀隸·衡漳”之畔,恰恰對應著禮部奏報中“聖駕臨幸處新築堤”的位置。
“怎想到以《職方》記形?”永琰伸出手指,輕輕點向那處青痕,眼中滿是好奇與讚賞。侯佳氏微微一愣,鬢邊的並蒂蓮輕輕飄落,辮梢的銀蜻蜓像是受到驚擾,振翅掠過算珠。她臉頰微紅,輕聲說道:“前日聽朱太傅講《周禮》‘匠人營國’,見宮城望樓形似蓮房……”話還未說完,她像是突然來了靈感,急忙用蓮汁在青磚上畫起錐來。神奇的是,畫出的棱角竟然與永琰袖中桑皮紙上的圖暗合。原來,這桑皮紙所繪之圖,正是內務府“禦覽河工祥瑞冊”的摹本。
此時,廊外忽然傳來一聲高喊:“王爺,造辦處進《黃河金堤慶成圖》!”侯佳氏聽到聲音,急忙將蓮子碼成堤的形狀,又在頂端放上蓮房,說道:“此乃仿乾清宮佛堂供果‘蓮座鎮水式’。”其中最大的青金石上,赫然刻著“聖祖仁皇帝禦題‘河清海晏’”八個大字,其餘的蓮子,也皆是貢品蓮子,粒粒飽滿,散發著淡淡的光澤。
永琰微微一笑,從袖中遞過一塊紫檀牌。牌麵上,禦筆臨摹的《數理精蘊》“垛積章”原文清晰可見:“朱太傅言此物助習聖祖算學。”牌角處,“辛卯”幹支在蓮影的映襯下若隱若現。這紫檀牌,實則是乾隆三十年禦賜朱珪師門之物,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皇家恩寵。
暮色漸漸蔓延,籠罩了整個藕香榭。侯佳氏在朦朧的光線中,嵌畢最後一粒蓮子。此時,她驚喜地發現,蓮陣的體積恰好符合《九章》“商功”禦批算例。窗外,蛙鳴聲此起彼伏,在這靜謐的氛圍裏,她忽然領悟到:這些用《職方》標記的青痕,看似隻是簡單的記錄,實則蘊含著朱珪“以經義為舟,載聖學渡世”的深遠意義,在這小小的藕香榭中,編織出一幅隱秘而宏大的文化傳承畫卷。
喜歡嘉慶變法:數據治國請大家收藏:()嘉慶變法:數據治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