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語言真的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字數:2316   加入書籤

A+A-


    美國著名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說過:永遠都不要低估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父母的否定、打擊、批判,會給孩子消極的心理暗示,並轉化為孩子“內在的批判聲音”。
    他們會習慣性地自我批評和否定,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即便成年後批判的那個人已經不存在了,這種批判態度還會保留在孩子心裏,讓他們時常苛責自己。
    2014年,謝勇導演的戛納國際創意節銀獎作品《語言暴力》,就講述了語言暴力和暴力傷害的關係。
    影片中,他采訪了沈陽市少管所的幾位少年犯。
    他們從小被父母語言暴力對待:“豬腦子”、“廢物”、“丟人”、“是人都比你強”。
    這些接受了語言暴力的孩子們長大後有的變得暴戾、心狠手辣,進入了少管所,有的變得唯唯諾諾、懼怕權威,不敢表達心中想法,有的變得孤僻、自卑、甚至抑鬱......
    你的唇槍舌劍,會葬送孩子的一生,這樣的傷害,對孩子來說,是終生不可逆的。
    而擁有良好溝通能力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更加積極樂觀,陽光自信。在溝通中,他們做對了以下三點:
    01.專注
    親子間的很多問題都出現在不當的溝通上,專注的溝通,專注的陪伴,專注地聆聽孩子的心聲,是創造高質量親子關係的第一步。
    在聆聽孩子的想法時耐心、平靜地讓孩子把話說完,再給予恰當的引導和情緒價值,一定先讓孩子“說出來”。
    隻有這樣,孩子的心靈才能真正打開,將自己的訴求、願望和不滿傾瀉出來,擁有健康的心理,父母也能更好地走進孩子的內心,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02.平等
    1、態度要最好
    我們和孩子溝通時,心平氣和、平靜、有愛,給到孩子母愛的力量,或者父愛的力量。
    因為母親的關愛,就像溫暖的港灣,會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而父親的愛就像堅實的大山,足夠的父愛讓孩子自信堅強、獨立勇敢。
    2、平等和尊重
    孩子需要被尊重。早期的幼兒,父母可以坐在地上,或是跪在地上來跟孩子溝通,與孩子有一個平等的距離,而不是讓孩子抬起頭仰視你。
    不僅僅是幼兒,更多的是把孩子當成一個個體來看待,給他足夠的平等和尊重。
    03.關注
    父母要多關注孩子做到的事情,孩子做到的事情得到認可,才能激發孩子更多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1、多關注過程,少關注結果
    對於孩子來說過程同樣重要,為什麽不讓孩子擁有更多豐富的情感體驗呢?
    2、關注理所當然的事情
    越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被關注,越容易激發孩子的動力和堅韌。
    父母的言語,會正麵或負麵直接進入孩子的潛意識。
    正如蘇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說:小孩總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電影《阿甘正傳》中的阿甘先天殘疾,智力低下,需要帶著腳套走路。
    為了打消阿甘的自卑心理,媽媽告訴阿甘:“這是一雙寶鞋,會帶你走遍天下。”
    阿甘一直記得媽媽的話。
    他的人生不斷突破,從飛毛腿,到橄欖球運動員,再到商界大亨,阿甘一直努力,成就不平凡的自己。
    父母的話語,是一束光,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更在他們心中種下自信與堅持的種子。
    所以,專注、平等地與孩子溝通,多關注、多鼓勵,讓孩子們經由你的浸潤,綻放耀眼的光芒吧!
    喜歡周子心經請大家收藏:()周子心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