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問題都為你讓路的終極心法
字數:2723 加入書籤
引言:
最近一位企業家學員向我傾訴他的困擾:“我的員工主動性太差了,工作特別懈怠。我不得已在公司推行新的管理製度,但是我發現員工更沒有動力了。”
最讓他焦慮的是,幾位核心員工甚至提出了離職。
這種情況並不罕見。許多管理者都曾麵臨類似的困境:精心設計的製度得不到執行,越是努力推動改革,遇到的阻力反而越大。
這讓我想起一個實驗。實驗的結果能解決我們人生中遇見的大部分問題。
01.摒棄97的普通思維
心理學中有個著名的實驗,研究者讓兩組人觀察同一張模糊的動物圖片。
事先看過貓的圖像的受試者更多認為那是貓,而看過狗的圖像的則傾向於認為是狗。
這個實驗就是“選擇性注意”現象——你心裏想什麽,就會特別注意什麽。
這個原理在生活實踐中同樣適用:
認為員工缺乏主動性的人,會特別關注他們懈怠的瞬間;
認為伴侶固執的人,會放大每個伴侶固執的瞬間;
感覺世界不公平的人,會牢記每次不公平的待遇。
最終形成惡性循環:預設判斷結果,選擇性注意,強化預設,形成更極端的選擇性注意。
這就是為什麽97的人,管理困在“員工真難管”的泥潭裏;婚姻陷入“他怎麽還不改”的惡性循環;人生卡在"世界對我太不公平"的怨念中。
那麽,如何“轉念”,成為那3的人?
02.掌握3的頂尖思維
觀察那些持續成功的企業家,我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質:遇到問題時首先思考“我能改變什麽”,而不是“他們為什麽這樣”。
這種思維差異造就了完全不同的結果:
抱怨者陷入“發現問題指責他人問題惡化”的惡性循環;
而承擔者進入“發現問題自我改進解決問題”的良性循環。
這也是窮富差距的核心,抱怨者把精力用在指責他人,停止成長;責任者把每個問題當作提升的契機,持續進化。
外麵沒有別人,隻有你自己。就像周文強老師說的你才是投影源。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你變了,世界就變了。這個世界是你相信的樣子。
回到開頭的那位學員,當他開始反思,是否在政策製定過程中忽略了團隊溝通?有沒有建立有效的反饋機製?能否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
情況很快出現了轉機,學員通過建立定期溝通會、設置匿名建議箱等措施,團隊氛圍明顯改善,政策執行也變得順暢起來。
03.成功者的黃金三角
我們最大的局限不是遇到的問題太難,而是把問題完全歸咎於外界。
遇見問題時,隻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問題才可能解決。
而成功者大多遵循一條簡單的法則:在承擔中成長,在成長中拿到成果。
承擔是起點
教育危機?先問:我能改進什麽?
員工離職?反思:我的管理哪裏不足?
生意失敗?自省:我的決策有何失誤?
成長是過程
每次承擔責任,就是一次升級:
我的溝通方式需要優化嗎?
我的決策機製存在漏洞嗎?
我的情緒管理是否到位?
成果是必然
當你能持續:把競爭對手的打擊轉化為動力;
把員工的抱怨當作管理優化的信號;
把伴侶的冷漠視為關係升級的契機...
成果也會自然呈現。
結語:
抱怨者為失敗找借口,而承擔者為成功找方法。
從今天起,做那3的責任者。在承擔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成果。
“不要問世界能給你什麽,要問你能給世界什麽。當你得出解決方案時,所有問題都會為你讓路。” —— 周文強老師
喜歡周子心經請大家收藏:()周子心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