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打雷劈
字數:4814 加入書籤
在大明時代的京城,大部分人家都是獨門獨戶居住,後世常見的大雜院並不多。
隻有一些底層貧困家庭實在沒能力講究居住條件,才會和別人家一起擠在大雜院裏。
嘉靖三十九年二月,京師春寒料峭。今日午後突然響起幾聲春雷,著實驚到了不少人。
在宣武門附近承恩胡同的一處大雜院裏,有位十五歲少年白榆,正站在院門口的大榆樹下找樂子。
當他用言語調戲泥瓦匠李家的二姐兒時,突然就遭了雷劈,當場昏迷過去。
別人並不知道,在雷劈時,有個來自五百年後的靈魂穿越到了這位土著少年白榆身上。
從承恩胡同向東過了一道水溝,就是馴象所的象房,白榆的父親白河在這裏工作。
這裏飼養著幾十頭大象,占地比一般衙門還大,朝廷典禮、皇帝儀仗都需要用到這些大象。
隻是當今嘉靖皇帝已經二十來年不上朝、不出巡,導致這些大象成了能令所有躺平派羨慕的人生大贏家。
它們完全不用工作,每天都有二百斤幹草加五鬥豆麥的定量,這待遇足夠讓所有普通人眼紅。
此時三十四歲的白河正在罵罵咧咧,忍受著象房裏臭烘烘的氣味,奮力清理著大象糞便。
剛才白河本想躲在房後偷懶,結果被馴象所長官發現了,挨了狠狠的幾鞭子。
他不得不帶著幾道火辣辣的疼痛,回到象房裏賣力氣。
真不知道這爛慫活計,什麽時候才是個頭?
他們白家祖祖輩輩都是馴象所力士,隸屬於軍籍,其實就是給朝廷養大象的苦力。
月薪隻不過五鬥米,外加若幹不值錢的寶鈔,這是非常典型的京城底層軍戶待遇。
如不出意外,白河的兒子在若幹年後也會繼承馴象所力士這份又苦又累的工作。
這就是大明特有的軍戶製度,差事是世世代代父子相傳的。
隻要白家沒有絕嗣,就必須要有一個白家人充當馴象所力士。
至於改變戶口屬性的辦法,大概隻有科舉這條路,而且要考中進士才能脫離軍籍。
不過想起自己的好大兒白榆,白爹忍不住就深深的歎了口氣。
他有理由懷疑,自己這個獨生子已經養廢了。
雖然好大兒才十五歲,但已經展現出好吃懶做、頑劣不堪的氣質。
窮人家這個歲數的小子,大都去找份散工或者當學徒學手藝,隻有自家好大兒終日裏遊手好閑、不務正業。
而自家好大兒完全指望不上,叫他來象房替自己分擔活計,也是百般推脫!
可是作為一個鰥夫,白河這些年又當爹又當媽,家裏家外都要忙碌,實在沒有多餘精力管教好大兒。
想到這裏,白爹更加憂愁了,同時又有另一個想法湧上心頭。
按照大明律例,十六歲算是正式成年,所以自家好大兒白榆距離成年不遠了。
或許可以給好大兒尋一門親事,等成親後,好大兒就能變得成熟些。
但是娶親需要花錢,自家現在卻沒有多餘錢財,這就很糟心。
再說他白河獨守空房十好幾年,也想再尋個知冷知熱的屋裏人啊
於是白爹一邊叉著幹草,一邊開始幻想,如果攢下了錢,應該先解決好大兒終身大事,還是先給好大兒找個後媽。
這時有旗校捂著鼻子,站在象房門外,朝著白爹大喊道:
“你家鄰居來傳話,說你兒子剛才遭了雷劈!讓你回家去看看!”
聽到獨生子出事,白爹也顧不得被罰了,慌慌張張的就往家跑。
白家住處在這處大雜院的前院東廂房,當白爹衝進南屋,就看到好大兒坐在炕上。
人倒是沒有缺胳膊斷腿,但雙目無神,表情呆滯。
難道挨了雷劈後魂魄受損了?白爹焦急的問道:“你怎樣了?”
白榆轉過頭,木然的看了眼白爹,過了一會兒才緩緩的答道:
“那個那個誰,我可能是一個寫文章提筆立就、答卷如同吃飯喝水的科舉考試天才,你信不信?”
白爹:“”
完了完了!大號徹底廢了!連爹都不會叫了!還在滿嘴胡話!
列祖列宗在上,他白河現在還沒錢娶新妻、練小號啊!
這個白榆已經因為雷劈而獲得“新生”,他的意識來自五百年後,逐步吸收了原身的記憶。
在五百年後的公元二十一世紀中葉,為了挽救嚴重的社會危機,東方各國開始打擊青年群體的不婚不育、不買房、不大額消費等不良風氣。
各國官方將“去責任化心理”以及衍生的“抽象意識”、“躺平擺爛思維”等情況定性為新型精神類疾病,需進行治療。
父母雙亡的孤兒白榆因為反婚育言論和行為,被診斷為重度抽象原子型人格,同時兼具輕度表演型人格、輕度被迫害妄想症狀。
在強製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利用腦機接口技術,將意識進行抽離,再由高階自主式人工智能進行輔助治療。
不知遇到了什麽醫療事故,可能是四年速成醫師手藝不精,反正白榆再蘇醒後,他的意識就已經穿越到明代嘉靖朝了。
在白榆視野內還出現了一道虛擬光幕,能隨著意念打開或者關閉。
光幕的正中有一行大字是:“關愛精神病ai助手”。
另外還有小字注釋,“因能量有限,每日隻可使用三次”。
這讓白榆有點驚奇,怎麽連這個輔助精神病治療的人工智能也跟著穿越了?
如果放在網文裏,可以稱之為係統?
但“新生”的白榆對穿越沒有半點興奮,心情反而非常憤怒和生氣!
憑什麽孤兒就活該穿越?
就不能把寶貴的穿越名額給那些父母雙全、愛好曆史和鍵政的人嗎?
他白榆的人生夢想就是躺平,就是安逸和舒適,並沒有改天換地的野心!
這時代沒電,沒網,沒自來水,讓一個習慣了二十一世紀生活的人怎麽舒適?
就憑這個“關愛精神病ai助手”?還踏馬的是個每天隻能用三次的閹割版!
隨著意念所及,白榆嚐試著在ai助手界麵裏輸入了一個理工科問題,這也是此刻他最緊迫的問題。
“穿越到明代,怎樣迅速建造一個水衝式廁所?”
ai助手先是沉默了一會兒,可能是試圖理解宿主的抽象思維,然後才輸出了答案。
“所需材料:花崗岩或者青磚、定製陶瓷管件、毛竹”
今日係統可使用次數減一,還剩二次。
看完材料、工藝後,白榆無奈的歎口氣。
技術上並沒有問題,就是貧窮限製了他的能力,他沒錢買材料和組織施工。
由“水衝式廁所”窺一斑而知全貌,穿越者想要在這時代過上真正舒適生活,是多麽不容易。
人有三急,無法靠ai助手解決,白榆隻能無奈的翻身下炕,去外麵找茅廁。
雖然內心依舊憤懣,但白榆不得不開始適應大環境了,這裏是大明嘉靖三十九年的京城。
晚上,白爹弄了一小鍋野菜稀粥,以及三個豆麵窩頭,外加一碟冬天剩下的醃白菜。
神態僵硬的白榆看著粗糲的晚飯,眉頭緊皺。
他這樣來自物質豐富時代的年輕人,哪裏見過這種飯食?
從原有記憶裏得知,這就是家常便飯,平時就是這樣吃的。
偶爾有塊豆腐,那就是高蛋白大餐;若想吃肉,需要等過年。
在饑餓的驅動下,別無選擇的白榆還是勉強吞了喝了,人總要活著的。
粗糲的窩頭讓嗓子十分難受,讓白榆有點懷疑人生,自己到底還能不能適應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