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無恥無能的清政府
字數:5552 加入書籤
“兩太後執政初期,
得益於議政王奕?的精心輔佐,她們大力整飭吏治,重用漢族官員,
其中又尤為倚重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的才能與影響力。
在漢族官員的幫助和列強的支持下,
清軍成功地鎮壓了太平天國、撚軍及苗民起義,有效地緩解了清王朝的統治危機。
同時,兩太後還積極重用洋務派人士,
推行‘自強求富’的政策方針,
大力發展軍用與民用工業,
並加強海軍和陸軍的訓練,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清王朝的政權實力。
客觀來講,這些舉措確實對推動zg近代化進程,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
“同治四年至九年18651870年),
中亞浩罕汗國的阿古柏入侵並占據了新疆多數領土。
隨後,同治十年,
沙俄又出兵侵占了伊犁地區,清朝的西北邊疆岌岌可危。
後來,同治帝於十三年十二月初五逝世後,
慈禧太後與慈安太後緊密合作,穩定了政局。
她們選立了年僅4歲的載湉為帝,即光緒帝,再度實行垂簾聽政。”
“光緒元年1875年),
清廷聽從陝甘總督左宗棠的建議,允許他出兵新疆。
不管清廷背後是出於什麽考慮,至少左宗棠最終得以順利率軍出征新疆。
左宗棠自籌軍費,抬棺西征。
在富商胡雪岩的大力支持下,
左宗棠率領精銳之師,自蘭州啟程,一路克服重重困難,向西域挺進。
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
他們徹底消滅了盤踞新疆的阿古柏勢力,
並從沙俄的侵占中成功收複了伊犁,保住了華夏廣袤的一百六十六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看到這兒,有觀眾開始議論起來,
“這個左宗棠,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哦?原來是漢人出身!難怪有如此膽識和魄力!”
“左宗棠‘抬棺西征’,最終收複了國土。他的故事,確實令人熱血沸騰啊!”
“是啊,恐怕也隻有我們漢人,才能對故土有如此深厚的情感。
即便是在滿清女真的統治下,
我們漢家子弟也從未忘記自己的根,一直在默默地守護著漢家江山。”
視頻繼續播放,
“此後,在光緒七年,中俄經過談判,清朝又收回了伊犁的大部分領土。
在這一時期,
清朝國內的叛亂得到了平定,
兩次鴉片戰爭,也暫時滿足了外國列強的侵略欲望。
在外交上,清朝雖然麵臨了諸多挑戰,但並未遭受重大挫敗。
同時,洋務運動的推動使得清朝的軍事實力得到了提升,工商業也獲得了初步的發展。
因此,這一時期又被譽為‘同光中興’。”
“客觀來看,在此之前,慈禧太後還未犯下重大錯誤。
她與慈安太後和恭親王奕?結成了牢固的政治同盟,共同應對國內外的挑戰。
她對慈安太後始終保持恭敬,對恭親王奕?也進行了特別的籠絡和合作。
這種緊密的合作關係,也為清朝的穩定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至少在前期,慈禧太後還沒出現太大的問題。
但隨著時間推移,以及一些事情的發生,
慈禧太後最終走向了獨裁與毀滅的深淵。”
“慈禧無疑是一位天生的政治家,
有資格成為她對手的人,永遠是那些有權力爭奪欲望的人。
從為鹹豐皇帝批折子開始,
她便已經不屑於婦人爭寵的小把戲了,
甚至對待鹹豐的嬪妃們都總是以禮相待。
顯然,在她的認知裏,她自己已經高出這些後宮婦人一個甚至數個台階。”
“後來,權宦安德海違背祖製出京,
同治皇帝便趁機與慈安太後、恭親王奕?聯手,
在慈禧太後因病未能臨朝時,
命令山東巡撫丁寶楨將他就地處斬。
此後,慈安太後又成功說服同治皇帝,
讓同治帝選擇了慈安太後的遠親,
也就是清朝唯一的蒙古狀元崇綺的女兒為皇後,而非慈禧太後所中意的富察家女兒。
從這一係列事件,讓慈禧太後原本穩固的政治同盟開始出現了裂痕。”
“更讓慈禧惡心的是,
這皇後阿魯特氏的母親,是顧命八大臣中被賜自盡的鄭親王端華之女,
同時又是在菜市口被砍了腦袋的肅順的侄女。
在這兩重政治死敵背景的加持下,皇後的存在無疑已經深深觸犯了慈禧的禁忌。
再加上皇後為人剛烈古板、不事逢迎,
導致婆媳矛盾升級,其後愈演愈烈,
甚至成為了同治帝十九歲就龍馭上賓的導火索。”
“不過,
慈禧最後還是同意了皇後父親崇綺,關於皇後殉夫的試探請求清宮後妃自戕是大罪,會禍及家族),
給了同治皇帝死後七十四天隨之而去的阿魯特氏皇後,以孝哲毅皇後的諡號。”
“再之後的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慈安太後暴崩,享年四十五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她的離世意,
也味著清朝政權失去了唯一能夠製衡慈禧的力量,
慈禧在政治上的地位因此更加穩固。”
“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
這場戰爭的起因涉及多方麵,
包括雙方在越南當時是清朝的藩屬國)的利益衝突、法國對東南亞的擴張野心,
以及兩國在貿易和外交上的摩擦等等。
戰爭爆發後,雙方在多個戰場進行了激烈的交鋒。
清朝軍隊在一些戰役中,表現出了頑強的抵抗和出色的戰術運用,贏得了局部勝利。
然而,由於清政府的腐敗、裝備落後和軍隊組織上的種種問題,
清朝軍隊在整體上,其實是遭受了重大損失的。
法國卻憑借其先進的武器裝備,和訓練有素的軍隊,在戰爭中占據了優勢地位。”
“盡管雙方在軍事上互有勝負,
但清政府內部,卻被主和派的聲音占據了上風。
他們主張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爭端,避免進一步的軍事衝突。
於是在光緒十一年,清政府決定‘乘勝即收’,與法國簽訂了《中法新約》。”
“《中法新約》的簽訂,標誌著中法戰爭的結束,但也讓法國獲得了大量侵略得來的利益。
《中法新約》即《中法會訂越南條約》或《越南條款》,
又稱《中法和約》、《李巴條約》,共10款。
其主要內容有
一、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並在條約簽字後六個月內,中法兩國派員到中越邊界"會同勘定界限。
二、法軍退出台灣、澎湖。
三、中越陸路交界開放貿易,zg清政府對外稱zg)邊界內開辟兩個通商口岸,一在保勝以上,一在諒山以北,允許法國商人在此居住並設領事。
四、降低zg雲南、廣西同越南邊界的進出口稅率。
五、以後zg如修築鐵路,"自向法國業此之人商辦。”
“《中法新約》的簽訂,引起了國內廣泛的批評和不滿。
許多人認為清政府軟弱無能,出賣了國家的利益。
同時,這場戰爭和條約的簽訂,
也進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敗和無能,
加劇了國內的社會矛盾和民族危機。”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