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慈禧:這金光,怎麽還在呢?

字數:5616   加入書籤

A+A-


    “慈禧太後極度熱衷於奢華與享樂,
    她的生活方式鋪張浪費,極盡豪華之能事。
    在甲午戰爭期間,國家已經處於生死存亡之際,
    慈禧卻罔顧國家大局,執意舉辦奢華的六十大壽慶典。
    據記載,
    慶典前後曆時一個月耗銀高達五百四十餘萬兩,
    而當時前線戰爭籌款總額僅二百五十萬兩,
    竟不足慶典費用的一半,
    實在令人震驚。
    慈禧手握國家大權,有足夠的能力和手段去影響國家政策,但她卻缺乏對國家未來的遠見和責任感。
    她更多地是考慮如何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而非如何引領國家適應世界發展的潮流。
    她隻能算是一個有限支持改革的既得利益者,
    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其所作所為嚴重阻礙了國家的發展和進步,
    對後世造成了極為深重和慘痛的影響。”
    “慈禧曾經留下了一句至今仍然振聾發聵的名句: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寧贈友邦,不予家奴!"
    這句話,也充分揭示了她對權力和國內百姓的扭曲觀念。
    在麵對西方列強的侵略時,
    慈禧對割地賠款漠不關心。
    在她眼中,
    隻要能夠確保大清王朝的統治和她個人的至高權力不受動搖,
    即便是遭受萬人的指責和曆史的唾棄,她也在所不惜。這種為了私利而置國家和民族利益於不顧的行為,實在令人深感痛心和憤慨。
    什麽民族氣節,絲毫在她身上見不到丁點兒的蹤影。
    或許對她而言,漢人的疆土不過是可交易的籌碼,輕易便能割舍。
    殊不知覆巢之下無完卵,
    如此行為,不過是自取滅亡!”
    康熙與孝莊的麵容此刻都顯得陰沉至極。
    他們為了穩固中原的統治,傾注了無數的心血與財力,促進滿漢兩族的融合。
    可慈禧的一番行為,卻將這份成果毀於一旦,使得數代皇帝的長久努力化為泡影。
    可他們處在不同的時空,就算著急憤怒,那也隻能幹瞪眼。
    視頻還在繼續播放,
    “當甲午戰爭慘敗的消息傳回來時,
    慈禧與光緒抱頭痛哭,
    似乎她也曾有過那麽一刹那的後悔。
    痛定思痛之下,光緒帝由此下定決心變法,尋求國家變強之路。
    慈禧在初時對此表示了支持,她曾對光緒說道:
    ‘變法乃素誌,同治初即納曾國藩議,派子弟出洋留學,造船製械,以圖富強也。’
    還說:‘苟可致富強者,兒自為之,吾不內製也。’”
    “若她一直堅持此刻的想法,可能晚清還可多延續一段時間。
    然而她嘴上說著‘歸政’‘不內製’,
    背後卻依舊在掌控朝內的一切用人行政。
    光緒帝在推行變法的過程中,事無巨細都必須向她匯報,他實際上仍然隻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傀儡皇帝。
    後來,當慈禧再次受到頑固保守派的影響後,她開始對變法的措施和限度產生不滿。
    加之她聽聞變法派企圖通過兵變,直接威脅她的權位和生命後,
    慈禧便果斷地采取了政變手段,
    囚禁了光緒帝,
    殺害了戊戌六君子。
    一場轟轟烈烈的百日維新運動就此夭折。
    她似乎還未吸取‘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
    又或者不把大清徹底折騰垮,
    她就對不起她‘葉赫那拉’的姓氏,
    對不起曾經家主發下的詛咒!】
    看到這兒,
    孝莊在座椅扶手上重重的拍了一巴掌,冷聲道:“葉赫那拉氏的詛咒?難不成她葉赫那拉真要玉石俱焚不可?!”
    康熙帝玄燁不太相信這些,但他還是有些痛心疾首的說道:“唉...可惜這光緒帝了!倘若沒有慈禧的幹政,他或許真的能夠革除弊端,重振大清啊!”
    雍正和乾隆,則咬牙切齒的齊齊罵了一句:“該死的葉赫那拉氏!”
    與此同時,
    恢複了光明後的竇太後,也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守舊阻礙國家進步,落後就要挨打……”
    “難道,老身真的錯了嗎?”
    “徹兒將來會成為華夏千古一帝,似乎他的改革是正確的……”
    “或許,是應該徹底放手讓徹兒自己去折騰了?”
    蘇治繼續解說道,
    “慈禧扼殺變法囚禁皇帝的行為,又給了西方列強幹涉清朝內政的借口。
    他們紛紛施壓,要求慈禧將政權歸還給光緒。
    麵對這一棘手局麵,
    慈禧選擇散布光緒皇帝病重的消息,試圖糊弄過去。
    可洋人並未因此善罷甘休,
    他們不僅堅持要為光緒診治,
    還庇護了康有為等維新派人士,這使得慈禧大為震怒。
    就在這個時候,國內爆發了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義和團運動。
    慈禧對義和團的極端排外情緒頗為欣賞,
    甚至在他們進行了所謂‘刀槍不入’的荒謬表演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她竟信以為真,
    認為有天兵相助,於是不顧一切地向列強宣戰。
    官軍與義和團開始攻打外交使館與租界區,對遇到的洋人和教民進行無差別的殺戮。
    哪曾想,
    當他們真正對上八國聯軍的軍隊時,居然一觸即崩,最後一敗塗地。
    八國聯軍攻破了京城,
    慈禧被迫放棄首都向西逃亡,
    整個天朝陷入了混亂不堪的‘庚子之亂’。”
    “區區一萬多八國聯軍,將平津一線十萬滿清新式陸軍殺得落花流水,數十萬義和團也作鳥獸散。
    北京被洋鬼子輕鬆占領,慈禧太後跑路,隨後簽下了最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
    要說義和團有沒有愛國情懷嗎?那肯定不是。
    但他們沒有找對正確的方式,更不應該被慈禧利用成為政治工具,
    這不僅未能為國家的進步貢獻力量,
    反而加速了國家的衰亡。
    其實,慈禧從一開始就已經做出了決定,
    無論對付洋人是成功還是失敗,最終都要消滅義和團。
    她是絕不會容許境內出現任何強大的民眾自發武裝力量,
    即便他們手中隻有大刀和長矛。
    可憐義和團還天真的以為慈禧信任他們,充當對付洋人和革新運動的馬前卒。
    當真是可悲、可憐、可歎。”
    看到這兒,各朝各代的百姓,不由得群情激奮起來,
    “自私自利的狗東西……將國家當作自己的私有物,為了一己之私而置國家民族於不顧!”
    “對外妥協投降,對內殘酷鎮壓,將大好河山推向了萬劫不複的深淵。”
    “清朝落在這樣一個人的手中,不滅亡才是天理難容!”
    “慈禧該死!她應該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百姓們的罵聲此起彼伏,
    甚至就連躺在深宮中養病的慈禧,都聽到了外間的喧嘩。
    慈禧閉著眼,有氣無力的問道:“外麵是怎麽回事兒?為何如此吵鬧?”
    “回太後,今天有人大婚,所以吵鬧了一些。”太監不敢說真話,隻能瞎編了一個理由。
    “大婚啊,大婚好啊……咳咳咳……”
    慈禧開始咳嗽起來,然後緩緩睜開了眼睛,
    “這……這金光,怎麽還在呢?!”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