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大唐明珠狄仁傑

字數:6304   加入書籤

A+A-


    張居正本人在看過視頻後,
    心中頓時升起一種找到了知音的感覺。
    他這一路走來,身邊阿諛奉承的人不少,敵人、仇家還更多,真正的朋友卻沒有。
    他又看了萬曆帝等人一眼,隨後歎息一聲道:“後世能與某一個較為公斷的評價,某便可以瞑目了……”
    朱元璋在看過了對張居正的盤點視頻後,
    沉思良久,自言自語道:
    “貪汙、攬權、獨霸朝綱……
    此人若生在咱這個年代,恐怕難以活過本期視頻。”
    旁邊的馬皇後聞言,也忍不住點頭同意了朱元璋的話。
    的確,以朱元璋對貪官、權臣的痛恨,
    如果張居正在洪武年間像他在萬曆朝那樣行事,
    掉腦袋怕都是輕的,
    最可能的,還是株連九族。
    但不論張居正的人品如何,
    他的改革和力主推出的“考成法”、“一條鞭法”,
    都是利國利民,幫助大明江山繁榮富強的好政策。
    ……
    張居正的視頻播放完畢後,
    接下來便輪到下一位排名第八的名相了。
    視頻畫麵由明到暗,再由暗至明,
    隨後,
    畫麵中央便多了一個身著唐代官服,袍袖飄飄,頭戴烏紗帽,頷下長須飄飄,顯得既莊重又深沉的中年人。
    他的眉宇間透露著睿智與決斷,
    雙眼目光如炬,
    仿佛能洞察一切表象背後的真相。
    隨後,畫麵一閃,
    這個中年人出現在了一幅凶案現場。
    複雜的案情,被他一頓抽絲剝繭,很快便顯現出了線索,最終揭示出案件的真相。
    接著,畫麵再一閃,
    這位中年人,在麵對女帝的誤解和責難時,卻依然梗著脖子堅持自己的立場和原則。
    看到這兒,
    武則天和狄仁傑忍不住同時笑了起來。
    武則天向狄仁傑問道:“狄國老,你跟朕使性子的時候,還真是有幾分油鹽不進的倔強勁呢。”
    狄仁傑躬身回道:“回陛下,老臣隻是堅持老臣認為對的事情。”
    “哈哈哈哈!”
    兩幅畫麵過後,
    定格在狄仁傑晚年時富態且慈祥的畫像前,
    隨後,畫像身邊出現了狄仁傑本人作的一首詩,
    宸暉降望金輿轉,仙路崢嶸碧澗幽。
    羽仗遙臨鸞鶴駕,帷宮直坐鳳麟洲。
    飛泉灑液恒疑雨,密樹含涼鎮似秋。
    老臣預陪懸圃宴,餘年方共赤鬆遊。
    武則天細細品過這首詩後,忍不住歎息一聲道:“國老,你還是想歸隱山林嗎?”
    狄仁傑見自己的心思被蘇治戳破,
    於是幹脆的承認道:“還請陛下恩準!”
    “不準!”
    “……”
    ……
    在另一個時空裏,
    71歲的狄仁傑病逝,
    正在朝會的武則天,陡然聽到這個噩耗,整個人都愣住了。
    她手中的物件,無意識的掉落在地,都沒有驚醒呆愣的她。
    隻見武則天的嘴角,微微動了幾下,聲音幾乎聽不見。
    片刻之後,
    武則天竟然當著朝中無數文武的麵,無聲痛哭起來,
    並喃喃自語道:“朝堂空矣,朝堂空矣……”
    隻有痛到歇斯底裏的人,
    才知道最大的悲傷,是哭都哭不出聲音的。
    狄仁傑的死,不止讓她失去了一條臂膀,更是讓她痛失了一位摯友!
    就在武則天宣布罷朝三日,
    舉國哀悼國老狄仁傑的時候,
    上官婉兒突然闖進朝堂,向武則天喊道:
    “陛下!天現異象!國老雖死,但靈魂不散!!!”
    不僅是武則天,其他大臣全都把雙眼瞪得老大。
    看他們臉上的表情,像是在說“你特麽逗我呢?”
    武則天平時雖然信佛,但她也不太相信人死,靈魂還能不散的。
    那豈不是變成鬼了麽?
    “帶路,朕要去看看!”
    不過武則天還是決定親自去看看,
    她想看看,
    這天降異象,到底是什麽樣的……
    “臥槽?!”
    一出宮殿大門,武則天就被天空中光幕嚇了一跳。
    隨後上官婉兒指著一道金色光柱,說道:“陛下,金光籠罩在狄國老的屍身上,他的靈魂,就在光柱裏!”
    武則天從震驚中回過神來,然後說道:“快!去看看!”
    就在這時,
    蘇治的聲音,從天空中的光幕裏,緩緩傳了出來,
    【曆史十大名相第八位:大唐明珠,狄仁傑!】
    “狄仁傑,字懷英,並州太原人。
    他不是射手,而是唐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將領,
    被譽為華夏古代司法製度的創始人之一。
    他曾任唐高宗時期的重要官員,
    並曆經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三朝,
    先後擔任過左補闕、右神策府錄事參軍、工部侍郎、京兆尹等職務。
    狄仁傑兩次拜相,深受信任。
    輔佐武則天矯正時弊、安撫民生,
    舉賢任能、嚴肅法紀,
    匡複唐室,政績卓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武則天:“???”
    “唐太宗貞觀四年,狄仁傑出生於一個官宦家庭。
    祖父狄孝緒,任貞觀朝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
    狄仁傑少年時代便敏而好問,一心向學。
    後通過明經科考試及第,出任汴州判佐。”
    李世民看到這兒,頓時興奮無比的說道:
    “哈!再過兩年狄仁傑就出生了!朕定要好好培養他!”
    旁邊的大臣們,頓時都露出了羨慕的眼神。
    “時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
    狄仁傑被吏誣告,閻立本受理訊問。
    閻立本不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而且還發現狄仁傑是一個德才兼備的難得人物,
    謂之‘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
    於是推薦狄仁傑作了並州都督府法曹。
    這個職位讓狄仁傑有了展現自己的舞台,
    也讓他開始了解和學習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製度,
    為他未來的政治生涯積累了寶貴的知識和經驗。”
    “高宗儀鳳元年676年),
    狄仁傑被擢升為大理丞,執掌刑獄大權。
    他處理案件公正果斷,辦事效率極高,
    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裏,
    他便處理了一萬七千多人的案子,
    而且全都公正合理又合法,無一例冤假錯案!
    籠統的介紹,可能不怎麽直觀。
    那我們就來通過兩個具體案例,一窺狄公風采。”
    “某日,
    兩位官吏不慎砍伐了唐太宗昭陵上的一棵柏樹。
    狄仁傑在審查後,決定對二人予以免官的處罰。
    但高宗得知此事後,卻堅持要將二人處死。
    麵對高宗的盛怒,狄仁傑毫不畏懼,堅持自己的立場。
    高宗怒道:‘他們令我背上了不孝的罪名,非殺不可!’
    狄仁傑則冷靜回應:‘若因誤砍一棵柏樹而誅殺兩位大臣,後世將會如何看待皇上您的這一行為呢?’
    唐高宗聽罷,深感狄仁傑所言在理。
    於是同意了他的處理意見,將兩名官吏免官並流放至嶺南。
    正是在這件事上,高宗看到了狄仁傑的膽識與智慧。
    不久後,
    唐高宗便提拔狄仁傑為侍禦史,
    賦予他監督各級官吏的職責。
    在侍禦史任期內,
    狄仁傑恪盡職守,不懼權貴,對所有違法者一視同仁,
    無論其地位高低,均不予姑息!“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