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楊廣:感謝李二送來的人才!

字數:5893   加入書籤

A+A-


    視頻畫麵開始發生變化,
    蘇治的聲音,從光幕中傳出,
    “房玄齡,作為唐太宗李世民身邊的頂級智囊,
    以其卓越的謀劃能力,無可挑剔的人品,
    在曆史的滾滾洪流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擔任宰相的十五年裏,
    他的功績顯赫,成為‘貞觀之治’的重要推手,
    也因此被譽為華夏曆史上的最傑出的賢相之一。
    時人用‘群星捧月月隱平,治世夜空燦月明’來讚美他,
    這既是對他賢明而低調的肯定,也是對他卓越貢獻的讚譽。
    古往今來,
    如房玄齡這般賢明又低調的宰相,實屬罕見。”
    蘇治的評價不可謂不高。
    以至於一向低調謙遜的房玄齡,
    此刻麵對著無數同僚羨慕的目光,竟然有些慌亂的不知道該把手往哪兒放了。
    而李世民此刻看著略顯窘迫的房玄齡,卻笑得跟個二哈似的。
    看起來,似乎比他之前登上傑出帝王榜的時候,還要開心一些。
    在諸葛亮的世界裏,
    薑維、楊儀等人此刻都頗為欣喜。
    第四名是其他人,那麽也就意味著諸葛亮至少是名相榜前三了!
    如此此榮耀,
    一旦公之於天下,
    那必定會吸引無數人才前來投奔啊!
    “丞相,漢室!有救了!”
    ……
    蘇治繼續解說道,
    “房玄齡,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人。
    唐朝初年政治家、史學家,隋朝涇陽令房彥謙之子。
    出生於官僚家庭的房玄齡,其曾祖、祖父均為官員。
    父親房彥謙更是著名的學者,
    在隋朝曾擔任過司隸刺史,為官清廉,口碑很好。
    在這樣良好家風環境裏麵成長起來的房玄齡,
    自幼聰慧再加上自身的勤奮好學,
    因而年紀輕輕就博學多才。”
    “房玄齡不僅僅博學多才,眼光也非常毒辣。
    隋文帝統治中期,天下太平,一切仿佛都朝著好的方向走。
    但那時尚未成年的房玄齡,卻對父親說道:‘今上無德,惟憑後周之親以得權,因而稱帝。今又濫殺百姓,未嚐為子孫計深遠。其子弟亦爭為不當為之事。今觀之似安,吾視其亡也亦不旋踵矣。’
    意思是說,當今的皇帝並沒有什麽功德,隻是憑借著後周親戚的身份奪了權,做了皇帝。
    如今他又開始亂殺百姓,根本沒有為後世子孫作長遠的謀劃。
    他的子弟們也都爭著做不該做的事。
    現在看著太平無事,但它的覆滅卻已經不遠了。
    所以房玄齡是,
    少時知隋朝不可輔而藏器於身,
    後中年時得遇明主而謀天下事。”
    “隋末農民起義相繼爆發,這其中就有太原的李淵。
    當時正擔任隋朝隰城尉的房玄齡,
    經過深思熟慮,
    認為這些起義軍當中,最有可能成事兒的,就是李淵這一支了。
    於是他毅然決然地辭去了隋朝的官職,準備投奔李唐。
    據史書記載,房玄齡與李世民相遇於渭北之地。
    那時,房玄齡的家宅位於晉國,也就是如今的汾陽,
    要從晉國進入渭北,就必須要通過潼關。
    而李建成那會兒已經在潼關安營紮寨了,
    但房玄齡卻沒有選擇李建成,
    反而跑去找了李世民,
    這是何等的高瞻遠矚!
    這樣的眼光,又是何等的毒辣啊!!!”
    “房玄齡見到李世民後,二人一見如故。
    李世民即刻納其於門下,由此開啟了二人長達近三十年的合作之旅。
    雖然一開始,李世民隻給了房玄齡一個代理渭北道行軍記室參軍的官職,
    但房玄齡卻毫無怨言,將這份工作做得兢兢業業、完美無瑕。
    在連綿的戰火中,
    李世民身居要職,而房玄齡則作為其幕僚,
    他不僅要為李世民提供軍事建議,更要負責處理軍中一切文案。
    無論是書信傳遞,還是上報軍情,
    他都能說得頭頭是道,讓李淵聽得嘖嘖稱奇,仿佛自己在戰場上和李世民說話一樣。
    此外,
    記錄士兵戰功也是房玄齡的重要職責之一,
    這可是直接關係到士卒切身利益和戰場士氣的重要事務,
    而在房玄齡的工作記錄中,
    他從未出現過任何差錯。”
    “除了為秦王李世民出謀劃策之外,
    房玄齡還為李世民推薦了許多優秀的人才。
    其他軍閥勢力每攻滅一方,將士們總是爭相搶奪財物。
    但房玄齡卻與眾不同,他首先想到的是聚收攏人才。
    王世充被李世民擊敗後,
    房玄齡在降將中發現了張亮,並給出了‘倜儻有智謀’的評價。
    隨後,他便立即將張亮推薦給了李世民。
    而李世民對房玄齡的眼光深信不疑,
    當即便任命張亮為秦王府的車騎將軍。”
    “除了張亮外,房玄齡還發掘並推薦了許多其他傑出人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如才思敏捷的薛收,
    被譽為有‘王陵、周勃之節,可倚以大事’的李大亮,
    以及具有王佐之才的杜如晦等,
    都是經房玄齡發現並舉薦的。
    而在房玄齡推薦的這許多人才中,最出名的當屬杜如晦。”
    “有段時間,
    杜如晦要被調出親王府。
    房玄齡知道後,立即向李世民說道:‘王府中的傑出人才流失了不少。
    其他人我或許不感到惋惜,
    但杜如晦不同,
    如果您想要征服四方、一統天下,他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人才!’
    李世民聽後一驚,連忙去把杜如晦找了回來。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
    杜如晦在決策大事上,具有非凡的洞察力。
    房玄齡與杜如晦之間的配合默契無間,
    兩人共同創造了許多佳話,
    也留下了‘房謀杜斷’的典故,
    成為當時及後世官場中傳頌不絕的美談。”
    看到這兒,站在房玄齡身後的杜如晦,忍不住笑著說了一句:“老房,當初多謝你了啊。”
    房玄齡側過身,微笑著回道:“都是老兄弟,說這些幹嘛?”
    李世民樂嗬嗬的看了一眼房玄齡,?
    又看了一眼杜如晦,
    再看上一眼魏征,
    笑容從二哈變成了柴柴。
    “房玄齡可謂是人臣之楷模啊!”光武帝劉秀由衷地讚歎道。
    宋太祖趙匡胤也讚歎道:“曆代英主,身邊總有良才輔佐。若是朕能有‘房謀杜斷’,大宋或許將會再上一層樓。”
    朱元璋卻忍不住歎息道:“唉…我大明難道就隻有張居正一人上榜嗎?”
    他心中有所不甘,
    開始反思自己在政治上的舉措,是否有些過於打擊官員們的積極性。
    “‘房謀杜斷’乃太宗之左右手,能力自然非比尋常!”李隆基頗為自豪地說道:“但朕也有姚崇、宋璟!”
    楊廣看到此處,忍不住露出得意的笑容:“你的左膀右臂,現在都將成為朕的得力助手!!”
    乾隆搖頭晃腦的評論道:“良臣難求,得一人足矣安天下。
    如今這二人齊聚一堂,實乃唐太宗之幸事。
    不過,人才固然重要,
    如何駕馭和使用這些人才,才是帝王之術的精髓所在。”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