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諸葛亮到底會不會打仗?

字數:6215   加入書籤

A+A-


    “蜀漢集團三巨頭劉、關、張,
    在分別完成送地、送兵、送人頭的成就後,
    終於讓諸葛亮迎來了真正權力自主的時代。
    以前的諸葛亮,
    盡管在內政上擁有極高的權威,
    但在軍事上卻一直未能掌握實權。
    加之劉備的獨斷專行和外部勢力的幹涉,
    諸葛亮隻能如同大海中的一葉孤舟,隨波逐流,無法自主。”
    “劉備夷陵兵敗,一病不起。
    白帝城托孤後,
    諸葛亮算是肩負起了拯救蜀漢的重任。
    可以說,
    從這一刻開始,
    諸葛亮才算是真正開始涉足蜀國的軍事領域,
    這可是在付出了失去荊州,和大量精銳部隊的沉重代價之後。
    但無論如何,
    諸葛亮必須在巨大的悲痛中接受這一使命,
    為蜀國的未來而努力,
    為他心中‘興複漢室’的夢想而努力!
    隻是攤上這麽個不靠譜的隊友,和不聽勸的老板,
    諸葛亮的工作,實在太難了。”
    看到這兒,有人忍不住說道,
    “如果劉備能早一些讓諸葛亮領兵,或者讓他幹脆成為周瑜那樣的大都督,結局會怎樣呢?”
    “那關羽、張飛還不直接造反?”
    “劉備啊……成也關張,敗也關張呐!”
    “劉備就是太過江湖義氣了,不過這也正是他吸引我們的地方,不是嗎?”
    “是啊!所以才有‘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的俗語!”
    視頻繼續播放,
    “掌控軍政大權後的諸葛亮,迎來了真正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建興元年公元223年),
    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與東吳的關係處於緊張狀態。
    為了修複這一關係並重啟“三分之計”的戰略藍圖,
    蜀漢派遣大臣鄧芝出使東吳。
    鄧芝的成功外交,
    使得蜀漢與東吳的同盟關係得以恢複,
    為蜀漢爭取了一個重要的盟友,
    也為後來的北伐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與此同時,
    諸葛亮開始‘務農殖穀,閉關與民休息’。
    這一政策不僅有助於恢複蜀漢地區的經濟繁榮,
    也為後來的軍師行動,提供了充足的物質保障。”
    “建興三年公元225年),
    劉備病逝後,蜀漢政權麵臨內憂外患的局麵。
    南中地區的益州郡、越嶲郡、牂柯郡等地發生叛亂,
    其中以孟獲為首的南蠻勢力最為強大。
    諸葛亮在穩定內部局勢後,決定親自率軍南征。
    諸葛亮采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
    他利用地形和兵力優勢,
    成功地擊潰了叛軍的多個據點。
    在與孟獲的多次交戰中,
    諸葛亮通過伏兵、誘敵深入等戰術手段,
    一步步削弱了孟獲的勢力。
    在降服孟獲的過程中,
    諸葛亮並沒有簡單地以武力鎮壓孟獲,
    而是通過一係列精心安排的行動,
    ‘七擒七縱’讓孟獲逐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並最終心悅誠服地歸順蜀漢。”
    “在成功降服孟獲後,
    諸葛亮並沒有停止他的南征行動。
    他繼續深入南中地區,
    平定其他叛亂勢力,
    並設立軍事要塞,加強了對西南邊境的控製。
    這些舉措不僅進一步穩定了蜀漢政權的後方,
    也提高了蜀漢政權的聲望和地位。
    諸葛亮的南征行動,
    不僅成功地消除了蜀漢邊境的威脅,
    還通過政治和軍事手段鞏固了蜀漢的統治地位。
    同時,也展示了諸葛亮卓越的領導才能和戰略眼光,
    為蜀漢未來的北伐,完成了熱身。”
    “建興四年公元226年),
    諸葛亮積極籌備物資,準備北伐。
    這一年,
    魏文帝曹丕去世,明帝睿立。
    吳興兵攻魏,無功而返。”
    “從蜀漢建立後的這段時間來看,
    諸葛亮對未來幾年,
    是有著明確規劃和目標的。
    自蜀漢建立後,
    他製定了嚴格的法律,
    並大力整治蜀中的社會秩序。
    通過這些舉措,
    他成功地使蜀中地區‘遵守禮製、約束官員、慎用權力’,
    從而營造出了一個公正、清廉的政治環境。
    同時,他開誠布公、胸懷坦誠的態度,
    也贏得了民眾的廣泛支持和信任。
    其次,諸葛亮非常注重經濟建設和民生改善。
    他針對漢中地區地廣人稀老曹把漢中人口全遷走了)的情況,因地製宜地采取了一係列措施。
    通過大力發展生產、休士勸農、實行軍屯耕戰等方式,
    他成功地使漢中地區得到了恢複和發展。
    最後,諸葛亮開始操練軍隊、改良連弩、推演兵法、製八陣圖,大大提高了蜀中軍事實力。
    這些舉措不僅增強了蜀漢的綜合實力,也為日後北伐做好了準備。”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作好了萬全準備的諸葛亮,
    於此年三月向後主劉禪呈上《出師表》後,
    正式踏上了北伐之路!
    蜀軍集結在於漢中陽平關附近,等待進攻的時機。
    與此同時,
    諸葛亮生命中的‘宿敵’司馬懿,受任駐守於宛,負責統領與吳國交界的魏軍。”
    “從諸葛亮的軍事生涯來看,
    他的軍事能力,是經曆了一個逐步提升的過程。
    雖然諸葛亮本身具備卓越的軍事天賦,
    但在劉備時期,
    他的軍事才能,還主要體現在書本知識層麵。
    由於那時的諸葛亮主要負責後勤和軍隊整備工作,
    所以他在訓練軍隊方麵表現的雖然十分出色,
    但卻軍隊缺乏實戰指揮經驗。
    這應該也是《三國誌》裏評價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的主要原因吧。”
    看到這人,有人忍不住吐槽道,
    “《三國誌》陳壽?那家夥不是蜀漢叛徒嗎?!”
    “嗬嗬!一個晉朝臣子寫的史書……難保沒有私心啊!”
    “我記陳壽的父親陳式好像是被諸葛亮殺了吧?你們品品……”
    觀眾的輿論,
    一時間變成了對《三國誌》作者陳壽的討伐。
    但也有保持理智的人,為陳壽分辯道,
    “陳壽並沒有貶低諸葛亮啊!”
    “來看看,我這兒正好有本《三國誌》,
    這裏麵說: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製,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除了最後這句,陳壽通篇都是在誇讚諸葛亮啊!”
    雖然有人拿出了證據,
    但還是遭到了周圍觀眾的口誅手伐,
    “我呸!!!”
    “要不是馬謖失街亭,諸葛亮第一次北方說不定就達成目標了!”
    “司馬懿與諸葛亮唯一一次正麵交鋒,就被打得慘敗,從此畏之如虎!
    你說諸葛亮用人有問題,老子都認了,你說他不會帶兵打仗,老子就想抽死你!!”
    “我沒說諸葛亮不會帶兵,我隻是說……
    唉唉唉!!
    君子動口不動手啊!!!!
    啊呀!!!”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