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第四次北伐,諸葛亮已經正麵無敵

字數:6198   加入書籤

A+A-


    “話不多說,
    接下來,咱們還是繼續回到諸葛丞相的北伐事業上來。
    建興九年公元231年)4月,
    諸葛亮在打退了曹真指揮的四路大軍伐蜀之後,
    趁著魏國在伐蜀之戰中消耗巨大,元氣未複之際,發起了第四次北伐。
    此次北伐,
    諸葛亮從先前奪得的涼州武都郡出發,
    出祁山道攻打天水郡境內的祁山堡。
    這招敲山震虎果,果然起到了巨大的震懾效果。
    原來就在一年前,
    曹魏的隴右兵團主帥郭淮,在響應曹真的命令伐蜀時,遭遇了諸葛亮的算計。
    諸葛亮令魏延和吳毅從陰平道繞道羌人之地,
    突然出現在郭淮身後。
    一場陽溪之戰,
    不僅瓦解了隴右兵團的攻勢,更掐斷了其糧道,
    迫使隴右兵團不得不放棄伐蜀計劃。
    如今,隴右兵團尚未完全恢複元氣,
    麵對蜀漢軍隊的攻勢,他們隻能緊急向長安的關中兵團求援。”
    “而彼時關中兵團的主帥,已經不是曹真了。
    因為曹真在上一年的四路伐蜀中,
    帶領三萬大軍走險狹的子午道,卻遭遇天降大雨。
    大雨,令子午穀的道路泥濘難行,
    曹真走了一個月,還沒走到子午道的一半,
    接到撤軍命令的曹真心情沉重,身心俱疲。
    回到營地後,他因傷病與鬱悶而一病不起,
    最終曹睿決定讓司馬懿接替曹真,統帥關中與隴右的一切軍事事務。
    所以,這也是諸葛亮拒絕魏延‘走子午穀’計劃的原因了吧。”
    “關中地區,
    不僅有司馬懿率領的關中大軍,
    還有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在陳倉之戰中趕來增援的張合大軍。
    值得一提的是,
    張合帶來的騎兵裏,還有曹魏戰鬥力最為強大的騎兵——虎豹騎。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
    曾讓趙雲、鄧芝帶偏師一萬人,向北出褒斜道佯攻眉縣,牽製曹魏關中兵團。
    當曹魏朝廷獲悉諸葛亮已成功攻占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後,局勢驟然緊張。
    同時,他們發現關中兵團被趙雲緊密牽製,難以抽身。
    因為每當虎豹騎試圖出擊,
    趙雲便迅速躲入褒斜道,
    利用複雜的地形展開山地戰,使虎豹騎的優勢無法發揮。
    而當虎豹騎撤退時,趙雲又會立刻離開山地,再次拖住關中兵團。
    麵對這一棘手局麵,
    曹睿束手無策,最終決定調派張合率領中原兵團前來增援。
    然而路過的張合,卻敏銳發現了馬謖在布防上的漏洞,
    於是他便果斷鑽了馬謖布防上的漏洞,直接扭轉了整個形勢。
    這就是名將的實力,不得不服。”
    “在介紹完曹魏的大致情況後,我們再轉回諸葛亮這一方。
    話說,諸葛亮派遣王平包圍了祁山堡,
    同時親率主力攻克了祁山堡西北的鹵城,
    直接切斷了隴右與關中之間的聯係。
    然後,按照後世的說法,
    這個時候因為司馬懿勾結李嚴拖延軍糧,
    所以諸葛亮派人去割了上邽的小麥,補充自己。
    但曆史的真相,恐怕並不止於此。
    戰爭才剛剛開始呢,諸葛亮還遠沒到缺糧的地步。
    那麽,諸葛亮為何會跑去割麥子呢?
    這裏有幾個關鍵點需要盤點盤點:
    首先,蜀軍主要由川人組成,他們的主食是大米,吃麥子不習慣不說,說不定還會有水土不服的情況出現。
    其次,隴右地區的土壤相對貧瘠,地勢高,肥沃的土壤稀少。
    雖然這裏可以種植麥子,但產量遠低於關中平原。
    天水郡靠近關中平原的上邽地區,是僅有的肥沃土壤之一。
    再者,諸葛亮發動第四次北伐的時間正好是四月份。
    在這個時期,甘肅地區幾乎無雨。
    但經過人工灌溉,五月份會有一次冬小麥的收成。
    收割完冬小麥後,才能種植春小麥。
    最後,隴右兵團此時選擇避免與諸葛亮進行大規模戰鬥,並向關中請求援助,主要原因是糧草不足。
    即使他們想與諸葛亮決戰,也需要等待五月份的冬小麥收成。
    綜上所述,
    諸葛亮割麥子的目的,並非為了補充自己的糧食儲備,
    而是為了進一步切斷隴右兵團的後勤聯係,
    並試圖通過勸降或饑餓戰術迫使對方投降。”
    百姓看到諸葛亮跑去割了人家的麥子,頓時忍不住哄笑起來,
    “沒想到諸葛亮也是個老六啊!”
    “南方人雖然主食是大米,但麥子也是可以當糧食吃的。”
    “沒錯,諸葛亮這一招不僅斷了敵人的糧,還給自己補充了糧食,一舉兩得啊!”
    “諸葛亮,正變得越來越成熟了……假如再給他十年,曹魏還頂得住嗎?”
    “可惜的是,沒有假如……”
    蘇治繼續講解道,
    “當曹魏三大兵團得知諸葛亮割了上邽小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尤其是隴右兵團,
    當真是猶如挨了一道晴天霹靂,被雷的外焦裏嫩。
    由於糧草被斷,隴右兵團急需補充糧食。
    但關中兵團和中原兵團,
    隻有在突破諸葛亮的防線後,
    才能將關中的糧食送到隴右兵團手中。
    在此情況下,
    張合率領的中原兵團,
    向駐守祁山堡的王平發起攻擊。
    而司馬懿率領的關中兵團,
    則向諸葛亮主力部隊所在的鹵城,發起了進攻,並形成了鉗形攻勢。
    但司馬懿的關中兵團,
    遭遇了諸葛亮派出的高翔、吳班等部隊的頑強抵抗。
    吳班據險抵抗,
    魏軍的騎兵無法發揮優勢,
    但蜀軍卻能發揮山地戰的優勢。
    同時,魏延率領蜀軍僅有的精銳騎兵,
    一方麵暫時切斷了關中兵團的糧食運輸線,
    另一方麵又從關中兵團的背後發動突襲。
    麵對這樣的攻勢,司馬懿無奈選擇了退卻。
    這一戰是司馬懿和諸葛亮唯一一次正麵交鋒。
    《資治通鑒》有明確的記載,
    ‘懿乃使張合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按中道向亮。
    亮使魏延、高翔、吳班逆戰,魏兵大敗,漢人獲甲首三千,懿還保營’。
    關於‘甲首三千‘’的解讀,後世一直存在爭議。
    它可能指代三千名士兵,也可能指代三千名中下級軍官。
    但毋容置疑的是,
    這一戰司馬懿在諸葛亮麵前遭遇了慘敗,
    大量原本用於援救隴右兵團的輜重、糧食、武器和戰馬被蜀軍繳獲。
    此後,司馬懿再也不敢與蜀軍正麵交戰。”
    “《三國誌》作者陳壽說諸葛亮‘應變將略,非其所長’,那是因為他本人也並不知兵。
    但也必須承認,諸葛亮還會最喜歡和對手剛正麵。
    要知道,諸葛亮所崇拜的偶像樂毅,就是戰國時期的陣地戰之王。
    結陣對戰,樂毅甚至可以用最弱的燕軍打敗最強的齊軍。
    而且蜀軍無論在質量還是數量上都占據優勢,
    加上蜀軍使用的諸葛連弩等超越時代的兵器,
    正麵作戰,蜀軍幾乎是魏軍難以逾越的存在。
    雖說用兵之道奇正相合,
    但奇兵風險太大,一個不好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所以奇兵往往是弱勢一方,不得已用來扭轉形勢用的。
    既然可以正麵橫推,那為何還要行險?
    而且蜀軍本就人少,
    與其偷家不成白送人頭,還不如老老實實正麵打團,說不定團贏一次,就能直接一波了呢?!
    恐怕,這就是諸葛亮心中最真實的想法吧。”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