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丹書鐵券,那玩意兒真的有用?

字數:5787   加入書籤

A+A-


    “宋太祖趙匡胤在建立宋朝後,麵臨的內外環境都相當嚴峻。
    對內,依舊有五代十國以來武臣弄權的傳統局麵,同時還有各種叛亂。
    在外,北方還有強大的遼國,以及在其控製下的北漢;南方也存在著多個割據政權,如吳越、南唐、荊南、南漢、後蜀等。”
    “陳橋兵變,大宋建國,
    但昭義節度使李筠,卻公然反對新政權。
    李筠乃是後周的一員悍將,
    他先後曆經過後唐、後晉、後漢、後周諸政權。
    郭威稱帝後,提拔李筠為昭義節度使,坐鎮潞州,
    長期擔任昭義節度使,積累了強大的實力,是一位非常有實力的地方諸侯。
    趙匡胤發起政變,成功奪取政權後,開始積極拉攏地方勢力。
    在這個隨時都會‘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年代裏,
    許多地方勢力紛紛向新的中央政權表示效忠,
    唯獨昭義節度使李筠,始終沒有絲毫動靜。
    趙匡胤知道李筠實力雄厚,
    於是便主動拉攏,
    許以李筠高官厚爵,
    派使節抵潞州,加封李筠為中書令。”
    “可在宋太祖的使節抵達潞州後,
    李筠卻出人意料地在招待宴會上,令人請出了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的畫像,並對著畫像放聲大哭。
    這一舉動,顯然表達了他對新政權的不滿和拒絕歸順的態度。
    李筠的不滿不僅源於他對後周的忠誠,更因為他無法接受趙匡胤這樣的後輩淩駕於他之上。
    同時,他也察覺到,
    中書令的職位雖然看似是升遷,
    實際上卻是想要剝奪他的兵權。
    作為一方諸侯,怎麽可能看不到這裏麵的陷阱。”
    “在明確了解到李筠拒絕歸順北宋的態度後,
    北漢皇帝劉鈞秘密派遣使節與李筠會麵,
    邀請他一同起兵反抗新興的大宋政權。
    於此,建隆元年960年)四月,
    李筠與趙匡胤之間的戰爭,爆發了!
    李筠本就實力強橫,
    再加上背後有北漢相助,
    北宋的形勢頓時變得嚴峻起來。
    趙普看到了自家的劣勢,於是強烈建議宋太祖趙匡胤親自出征,自己願意隨軍同行。
    趙匡胤接受了他的建議,但安排趙普留守京城。
    然而,趙普堅決請求隨軍,趙匡胤最終應允。”
    “與此同時,李筠因獲得北漢政權的支持,而顯得信心滿滿。
    並且在他看來‘吾周朝宿將,與世宗義同兄弟,禁衛之士,皆吾舊人。’
    意思是他覺得自己跟世宗義同兄弟,
    軍中許多老人都是自己的熟人,
    隻要自己扛起郭威、柴榮的大旗為號召,
    後周的舊將以及禁軍官兵一定會臨陣倒戈,推翻趙匡胤的統治!
    然而,李筠的判斷完全錯了。
    李筠是李筠,
    郭威、柴榮是郭威、柴榮,
    舊主的權威,並不會簡單轉移到另一個人生。
    而且,趙匡胤早已對後周舊將恩威並施,分化拉攏成了自己人。
    那些後周舊將有的繼續擔任原官職,有的甚至還得到了提拔。
    所以試問還有人,願意想著為後周效忠呢?
    麵對李筠的叛亂,趙匡胤早已做好充分準備。
    當戰火燃起時,
    他便馬上派出大將石守信、高懷德領兵出征。“
    “再看另一邊。
    李筠雖然得到了北漢的支持,
    但他與北漢之間的矛盾,也很快暴露了出來。
    北漢與後周本是世仇,
    而李筠又口口聲聲自稱後周遺臣,這便引起了北漢皇帝劉鈞的強烈不滿。
    同時,劉鈞又向李筠軍中派遣了一名監軍,
    這進一步加劇了雙方的矛盾。
    這種相互間的不信任,嚴重削弱了聯合作戰的力量。
    趙匡胤派出的石守信與高懷德,很快便取得進展。
    他們的軍隊在澤州南部大敗李筠與北漢聯軍,俘虜三萬餘人,生擒北漢將領範守圖,並擊殺了監軍盧讚。”
    “連遭失敗後,李筠被迫退守澤州,據城而守。
    然而六月時,
    宋太祖趙匡胤抵達澤州前線,親自指揮攻城。
    皇帝親臨,大宋士兵士氣暴增。
    宋軍派出的一支敢死隊成功登上城牆,
    澤州隨即陷落。
    李筠不願淪為宋軍的俘虜,在城池被攻陷後,他選擇了自焚身亡。
    從起兵到敗亡,
    這位強大的昭義節度使,竟然隻用了兩個月的時間。”
    觀眾們看到這兒,忍不住概況起來,
    “應該是說李筠菜呢,還是應該說宋朝的軍隊強?”
    “說起來,北宋的軍隊初期時戰力還是很強的。他們南征北戰,屢戰屢勝,可不是偶然。”
    “但遺憾的是,自從‘杯酒釋兵權’後,北宋便轉向了重文輕武的道路,這才逐漸導致了後來的軍力積弱。”
    “真心希望宋太祖能通過這個視頻直播有所覺悟,對國策進行必要的調整。”
    “曆史總是充滿變數,但願‘靖康之恥’那樣的悲劇永遠成為曆史,不再重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是啊!強大的軍隊是國家安全的保障。隻有文化和經濟的繁榮,不過是別人的牧場而已……”
    ……
    視頻繼續直播,
    “在李筠發動叛亂的時候,
    還有一個人,也在暗地裏蠢蠢欲動,
    他便是淮南節度使——李重進。
    在眾多節度使中,
    李重進是比較特殊的存在。
    因為他不僅是後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同樣也是一位功勳卓著的將領。
    在柴榮統治時期,
    李重進與張永德、趙匡胤等人分掌兵權。
    柴榮逝世後,朝廷任命李重進為檢校太尉,並調任淮南節度使,鎮守揚州。”
    “不久後,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奪了皇位,
    而後削去李重進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之職。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
    李筠的突然起兵反宋,為李重進提供了一個契機。
    經過深思熟慮,
    李重進最終決定與李筠聯手,共同反抗宋朝的統治。”
    “然而,
    令李重進萬萬沒想到的是,
    李筠的敗亡竟然來得如此迅猛,
    以至於讓他錯失了最佳的起兵時機。
    在趙匡胤平定李筠之亂後,
    他一紙調令,將李重進從淮南節度使調任為了平盧節度使。
    這一變動讓李重進心生恐懼,
    他擔心一旦離開自己的勢力範圍,便會遭到趙匡胤的暗算。
    為了安撫李重進,趙匡胤特地賜下免死鐵券,以表誠意。
    可李重進仍然心存疑慮。
    作為周室的近親、郭威的外甥,並且還掌握著兵權,
    像他這樣的人,
    不就是新皇帝趙匡胤的眼中釘、肉中刺麽?
    一張免死鐵券,真能保他性命無憂嗎?
    殘酷的曆史會告訴他真相,
    那就是,扯蛋!
    老朱殺了多少有丹書鐵券的功臣?
    那玩意兒在手上,與其說是保命符,還不如說是催命符更準確一點兒。”
    朱元璋:“……”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