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妙計百出荀公達

字數:5089   加入書籤

A+A-


    “夏五月,丁醜日,魏主治兵於西郊;
    六月甲辰日,發平城。
    拓跋燾以太子拓跋晃留守平城,自己則親率大軍向姑臧進發。
    到達城下時,
    他眼前的景象正印證了崔浩之前所說的話,
    ‘城東、西門外,湧泉合於城北,其大如河。自餘溝渠流入漠中,其間乃無燥地。’
    這也使他對李順之前的欺瞞更為不滿。
    沮渠牧犍原本還沉浸在柔然可汗的恭維之中,卻突然聽聞魏軍已兵臨城下。
    得知魏軍到來的消息,河西王牧犍異常驚愕。
    之後,他采納了左丞姚定國的建議,決定據城堅守,並向柔然求援。
    然而,柔然的援軍始終未至,沮渠牧犍無奈之下隻能選擇投降。
    事實上,柔然並非沒有出兵相助,隻是沮渠牧犍敗得太快而已。
    拓跋燾八月抵達姑臧,九月沮渠牧犍就開城投降。
    柔然原本計劃用‘圍魏救趙’的策略,
    襲擊北魏都城平城以解姑臧之圍,
    但接戰後不久就得知姑臧已破,於是隻能無奈退兵。”
    “在平定柔然之後,
    北魏又接連平定了北燕與北涼,
    終於穩坐了北方霸主的地位,
    與南方的劉宋隔江對峙。
    這一時期,被後人稱為‘南北朝’。
    身為皇帝的拓跋燾,自然希望自己在文武兩方麵都能達到巔峰。
    在已經穩固了北方的統治,軍事成就已無人能及的情況下,他開始著眼於文化治理。
    在這個領域,他寄予厚望的,當然就是如今朝廷中的文臣領袖——崔浩。
    崔浩在接受了太武帝拓跋燾的委任後,決定做一件事,那就是修北魏國史。
    拓跋燾對此表示讚同,
    他深知,一個清晰、準確的國史對於穩固統治、贏得民心至關重要。
    所以太武帝拓跋燾同意了崔浩的舉動。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
    國史一經編纂完成,
    便在世間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和討論……”
    “拓跋燾令崔浩負責編纂國史,
    雖然他嘴上說著要實事求是,
    但當他看到刊刻在石上的《國記》,揭露了拓跋氏家族早年的殺戮、荒暴和淫亂等史實時,
    拓跋燾頓時被憤怒衝昏了頭腦,失去了理智,不由分說就殺了崔浩,還滅了崔浩九族。
    事實上,此前就有人提醒過崔浩要謹慎行事。
    因為從詔令佛教徒還俗到大規模的滅佛行動,背後都有崔浩的推動。
    鮮卑太和的貴族們大多信仰佛教,
    他們對下詔的拓跋燾束手無策,於是將怨恨轉向了崔浩。
    崔浩掌權後,欲大整流品,明辨姓族,
    這一舉措提升了北魏內部漢族世家的地位,但卻引發了鮮卑貴族的強烈反感。
    至此,離崔浩之死,其實就已經隻差一根導火索了。”
    “若說滅佛和提高漢族地位,對拓跋燾的統治還算有一定益處的話,
    那麽揭發拓跋氏過去的醜聞,無疑就是在自掘墳墓了。
    崔浩雖然才華橫溢,具有直言敢諫的諍臣風範,
    但他所效忠的皇帝,卻並沒有唐太宗李世民那般寬宏大量的胸襟。
    最終,崔浩不僅在死前尊嚴盡失——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
    更牽連了他的同族和姻親。
    清河崔氏全族,無論血緣遠近,以及姻親範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都因此遭受連坐,整個家族被滅絕。”
    觀眾們看到這兒,忍不住紛紛感慨起來,
    “崔浩還是念著漢族啊!”
    “可惜他高估了蠻夷的心性,不僅自己丟了腦袋,還連累了九族。”
    “崔浩是個能力,但在看人方麵似乎還是稍微差了一些。”
    “善謀國,卻不善謀身,這就是排名略低的原因所在吧?”
    ……
    崔浩本人這時候被嚇得冷汗直冒,
    良久之後他忍不住歎息一聲,道:“未曾想某自詡能算盡天命,卻算不到自己的結局……異邦人,不可信啊!”
    “崔浩自比張良,以屢獻奇計,算無遺策。
    在統一北方的征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作為一個漢人,
    他竟在鮮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中地位顯赫,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人物。
    但功成名就後的崔浩,卻被成功衝昏了頭腦,變得驕傲自滿,四麵樹敵,最終落得了身死族滅的悲慘下場。
    他精於算計,卻唯獨沒有算到自己的結局。
    他用自己一生的跌宕起伏,告誡世人:得意之時更應保持謙遜,切勿忘形。“
    【曆史十大奇謀詭士第九位:算無遺策崔浩,盤點完畢。】
    視頻結束後,觀眾們依舊還是唏噓不已,
    “崔浩的結局實在令人感慨……”一位觀眾歎息道,語氣中滿是惋惜。
    “是啊!曾經是那麽的風光無限,最終卻落得如此淒慘的下場。看來做人真的不能太過得意忘形。”另一位觀眾深有感觸地說。
    “不得不說,崔浩從一個小小的侍官,一路攀升到權傾朝野的高位,也確實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可惜啊,即便他再怎麽厲害,終究還是因為一句話就被滅了九族……”
    “他終究是高估了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低估了帝王的忍耐限度和冷酷無情。”
    ......
    在觀眾們的感慨和議論聲中,
    暗淡下去的光幕,隨後又開始漸漸亮起。
    崔浩最後那淒涼的背影已經消散,
    下一位被盤點者,即將粉墨登場。
    【華夏曆史十大謀士第八位:妙計百出,荀攸!】
    “在曹操的眾多謀士中,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存在:
    他功勳卓著,卻性情溫和,雖奇謀妙計百出,卻從不自言有功;
    他智冠天下,洞察秋毫,卻獨獨以‘愚’立身,以‘拙’處世;
    他,便是曹操的謀主——荀攸!”
    “公達?!這果然這就是你發光的原因啊!”荀家大宅中,荀彧驚喜的說道:“你竟然上了曆史十大謀士榜,實在是太厲害了!”
    荀攸心裏雖然開心,但謙遜的性子讓他感覺此刻竟然有些坐立不安。
    麵對荀彧的讚歎,他苦笑著回道:“論才華,小叔你比我隻強不弱。以後定有你上榜的機會。”
    而在另一邊,賈詡驚訝的對曹操說道:“荀攸那可是潁川豪門子弟啊!沒想到連他都投了你,不愧是曹操!”
    曹操:“……”
    視頻繼續直播,
    “曆史中,荀攸在曹營謀臣中的地位與作用,其實僅次於荀彧。
    如果說荀彧是坐鎮後方的蕭何,那荀攸便是運籌帷幄的張良。
    曹操打仗排兵布陣都會谘詢荀攸,
    用哪個將領,
    用什麽戰術,
    曹操問的也都是荀攸……”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