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盧象升,盧閻王

字數:5380   加入書籤

A+A-


    “按理說,
    像盧象升這樣的能臣,
    崇禎皇帝理應信任和重用才對,
    但在後來發生的事情,卻讓人大跌眼鏡。”
    “盧象升是天啟二年的進士。
    他皮膚白皙,身形消瘦,
    以至於所有人都以為他隻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
    然而實際上,
    他天生神力,
    且深諳軍略,擅長統軍作戰。
    崇禎二年十月,
    發生了一件重大曆史事件——己巳之變。
    當時,皇太極率軍繞過了袁崇煥在寧遠至錦州布下的堅固防線,
    通過內蒙,
    從喜峰口殺入關內,
    對京城周邊地區進行了燒殺搶掠。”
    “京師被圍,各路援軍卻畏縮不前。
    唯有時任大名府知府的盧象升,於危難之中展現出了他的英勇與果斷。
    盧象升在當地招募了一萬多名團練士兵,
    不辭辛勞地帶領著他們,趕到京師進行駐防。
    對於當時陷入困境的崇禎皇帝來說,
    盧象升的到來無異於是雪中送炭。
    此後,盧象升便被委任為右參政,
    負責整頓大名、廣平、順德三府的兵備。
    他借鑒了戚繼光的練兵方法,
    成功訓練出一支精銳部隊,
    名為天雄軍!
    在他的帶領下,天雄軍南征北戰。
    不僅擊敗了流寇,還在與清軍的戰鬥中屢獲勝利,
    成為唯一敢於與清軍進行野戰,並屢獲勝利的精銳部隊。”
    “崇禎六年,
    西北地區賊兵紛起,
    對陝西、山西、河南等地造成了嚴重破壞。
    特別是山西的賊兵,
    他們甚至還侵入了京師郊區,占領了臨城的西山,對當地百姓的生活和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盧象升奉命出擊,並成功擊退了這些賊兵的進攻。
    之後,他又與總兵梁甫、參議寇從化等人合作,連續擊敗賊兵。
    賊兵逃回西山,盧象升在石城南部設伏,大敗賊兵。
    接著,他又在青龍岡、武安等地接連取得勝利,斬殺十一名賊首,消滅了他們的黨羽,並收容、遣返了兩萬餘名男女群眾。
    京郊三府的百姓,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年裏能夠安居樂業。
    值得一提的是,
    盧象升每次作戰必身先士卒,
    即使在與賊兵戰鬥時,兵刃砍到他的馬鞍,他也毫不畏懼。
    戰馬死後,
    他便步行繼續作戰。”
    “有一次,盧象升在陡峭的山崖邊追擊賊寇時,遭遇了伏擊。
    一名賊兵從山頂突施冷箭,射中了盧象升的額頭。
    緊接著,又一支箭射來,使他的仆夫死於馬下。
    盡管血流滿麵,盧象升卻毫無懼色,提刀繼續作戰。
    滿臉是血,又極為勇猛的盧象升嚇的賊兵們心驚膽顫.
    他們驚恐地四散逃竄,還相互告誡:‘盧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從此,盧象升便得了個‘盧閻王’的名號。”
    洪武帝朱元璋看到這兒,忍不住眉頭一挑,說道:“這書生竟然這麽猛?”
    朱由檢聽到老祖誇讚自己的將領,頓時咧嘴笑著說道:“比常十萬還是差了些。”
    朱元璋的靈體,看到盧象升一臉得意的模樣,忍不住冷哼了一聲:“德性!”
    朱由檢毫不在意,依舊樂嗬嗬的盯著天空中的光幕。
    蘇治繼續講解道,
    “崇禎九年,盧象升向朝廷上書,論述賊兵四起,屢撲不滅的原因。
    他對崇禎帝說道:‘賊橫而後調兵,賊多而後增兵,是為後局;兵至而後議餉,兵集而後請餉,是為危形。
    況請餉未敷,兵將從賊而為寇,是八年來所請之兵皆賊黨,所用之餉皆盜糧也。’
    意思是:咱們總是在賊勢橫行後才調兵遣將,在賊兵數量增多後才增兵,這種做法太過被動;而軍隊到了再討論糧餉,集結完畢再請求撥款,這無疑置自己於危險境地。
    更何況,如果糧餉不能及時到位,士兵可能轉而加入賊兵,成為新的禍患。
    過去八年裏,我們招募的士兵中不乏這樣的人,所用的軍餉也變成了資助盜賊的糧食。
    他還說:百姓因饑荒而缺糧,不得已而從賊。
    如果不從根源上解決民生問題,即便招募再多的士兵也難以平定賊亂。
    遺憾的是,
    崇禎帝並未采納盧象升的建議,
    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百姓起義的根源問題。”
    朱由檢的笑容,僵住了。
    朱元璋趁機敲了敲他的腦袋,說道:“大明不乏能人義士,是你小子缺心眼兒!”
    朱由檢像是一隻鬥敗的公雞,耷拉著腦袋,
    “是,太祖您批評的對,曆史上的我,確實太過缺心眼兒了。”
    “知道就好,好好改正!”
    “遵命!”
    而本期主角盧象升,正好選中的是朱由檢這個時空裏的人物。
    看著自己被評價為曆史上生不逢時的悲劇英雄,
    他有些悲傷,但更多的是慶幸。
    良久之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周圍同僚的恭喜、羨慕和害怕之中,
    盧象升這才露出一絲苦笑,道:“諸位,我隻是個讀書人,你們不用害怕我。”
    ……
    “崇禎十年九月,
    清兵突破牆子嶺、青口山的防線,
    擊殺總督吳阿衡,
    直逼石匣、牛蘭。
    形勢危急之下,
    朝廷任命盧象升督天下援兵,
    並調集宣州、大同、山西三總兵楊國柱、王樸、虎大威馳援京師。
    而此時的盧象升,由於父親剛去世不久,正在家為父守喪。
    但崇禎皇帝可不管這些,
    他一道詔令,便命盧象升回朝廷繼續領軍禦敵。
    不得已之下,盧象升隻能身著孝服,穿上草鞋,與他的天雄軍一起出征。”
    “盡管崇禎皇帝在表麵上宣稱要出兵抵禦清軍,
    但實際上,
    在內閣大臣楊嗣昌和太監高起潛的勸說下,
    他已初步表現出與清軍和談的意願。
    之所以如此,
    並非是崇禎沒有骨氣,也不是楊嗣昌等人賣國求榮,
    而是當時大明所麵臨的局勢,確實已經到了進退兩難的地步。
    一方麵,全國範圍內的農民起義雖已被鎮壓大部分,但戰果尚未穩固,且隨時有再次爆發的可能。
    另一方麵,清軍的入侵不僅讓大明倍感壓力,也無意中為農民軍提供了喘息和重整旗鼓的機會。
    在崇禎和楊嗣昌等人看來,清軍入侵主要無非是為了劫掠財物。
    隻要誘之以利,給清軍一些財物,就能夠讓他們暫時撤回到關外。
    一旦清軍撤退,大明就能集中精力對付起義軍。
    待將其徹底消滅後,再回過頭來應對清軍,此乃萬全之策。”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