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白衣神將,薛仁貴

字數:4994   加入書籤

A+A-


    孫權還在趕路的途中,視頻則在繼續直播。
    估計他是見不到被金光籠罩的關二爺了。
    在觀眾們議論聲中,
    緊接著,馬上來到了第六位猛將的盤點視頻。
    視頻畫麵由暗轉明,隨後便現出了一片廣袤的,被白雪覆蓋的山脈。
    緊接著,鏡頭轉向山脈外的戰場,
    有一漢人將領,白衣白馬,傲然而立。
    隨著鏡頭的推進,一群士兵,約有數十人,騎著戰馬快速衝向唐軍陣地。
    他們一邊衝鋒,一邊揮舞著手中的兵器,看起來氣勢洶洶。
    白衣將領從容的從箭囊中抽出第一支箭,搭在弓弦上,
    拉滿弓,
    瞄準,
    然後鬆弦。
    弦聲響起,一名異族士兵應聲倒下。
    戰馬嘶鳴間,眾人才看到他的胸膛上插著一杆狼牙箭。
    白衣將領毫不停歇,又射出第二箭,第三箭……連續三箭,三名異族士兵接連喪命,其餘的異族士兵被這精準的箭法所震懾,紛紛停下腳步,不敢再前進。
    戰場上陷入了短暫的寂靜。
    隨後,這群異族士兵們竟然開始陸續放下手中的兵器,投降了。
    而漢人將領身後的士兵們,則爆發出了震天的歡呼,
    甚至還有人唱起了“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的歌曲!
    這時候,視頻畫麵裏也出現了此次視頻的大標題,
    【華夏曆史十大猛將排行第六位:白衣神將,薛仁貴!】
    “我聽到了‘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三箭定天山!我就知道,肯定有他——白衣神將,薛仁貴!!!”
    “哈哈哈!又是我大唐的猛將!!”
    “又是大唐將領上榜?我大清就沒有猛將嗎?”
    楊廣也是很不爽的撇了撇嘴道:“怎麽又是李二那小子手下的人才?大隋如此多猛將,就沒人能上榜???”
    而百姓們則興高采烈的議論了起來,
    “白衣神將啊!俺的偶像啊!!”
    “薛仁貴都有了,為何沒有秦叔寶、尉遲恭啊?”
    “急什麽,後麵不是還有幾個麽?”
    “......”
    視頻開始直播,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
    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人,
    唐初名將,北魏河東王薛安都的六世孫。
    他出身於一個曾經顯赫的家族,
    其曾祖父、祖父以及父親都曾在朝中擔任官職。
    但因父親薛軌早逝,家道中落,薛仁貴一度生活在社會底層,過著貧苦百姓的生活。
    好在他的妻子柳氏始終與他相濡以沫,不斷給予他鼓勵和支持。
    直到薛仁貴三十歲那年,
    唐太宗李世民準備親征遼東,柳氏聽聞此消息後,覺得這對薛仁貴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鼓勵他去報名參軍。
    這一年,正是貞觀十九年,唐太宗禦駕親征,出兵討伐高句麗。
    在一次戰鬥中,郎將劉君邛被高句麗軍隊埋伏,身陷重圍。
    危急時刻,薛仁貴單騎衝入敵陣,斬殺敵將,使敵軍大亂,從而成功解救了劉君邛。
    這一戰,也正是薛仁貴傳奇戰績的開始。”
    “好!”李世民率先發出了讚歎,“貞觀十九年薛仁貴三十歲!算算時間,他現在應該也有十幾歲了。
    朕要找到他,好好培養一番,留給朕的不肖子孫守護大唐江山!”
    楊廣卻嘿嘿一笑,狡黠的自言自語道:“雖然薛仁貴現在還隻是個小屁孩。
    但既然有成為名將的潛質,朕還是可以調教一番的。”
    想到能再次從李世民手中搶一個得力大將,楊廣心裏比喝了蜜還要甜。
    視頻繼續直播,
    "經過這場單騎救劉君邛的神勇表現,薛仁貴在唐軍中開始聲名鵲起,並因此得到了更多的重用。
    隨著戰事不斷推進,唐軍先鋒已經直逼高句麗的重鎮——安市城。
    安市城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高句麗大將高延壽、高惠真率領二十五萬大軍前來迎戰,
    由此爆發了曆史上著名的安市城之戰。
    在駐蹕山對峙期間,李世民命令諸將分頭攻擊。
    此時,隻見一位白衣騎士,手持戟槍,腰挎雙弓,單槍匹馬衝向敵陣。
    他槍刺弓射,所向披靡,幾乎以一己之力就打亂敵軍陣型。
    唐軍趁勢掩殺,斬首無數,奪得大勝!
    此戰後,
    李世民便立即召見了這位猶如神兵天降的騎士,也就是在當時還隻是普通士兵的薛仁貴。
    李世民見到薛仁貴後,讚歎道:‘朕舊將病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可見李世民雖然老了後有些執拗,
    但對人才的渴望和重視,還是一成不變的。"
    “在唐太宗這一次征討高句麗的戰役中,
    雖然於戰場之上贏得了勝利,
    但卻由於氣候條件的限製,進入酷寒的冬季後,不得不暫時撤退回到國內。
    回到長安後,李世民對薛仁貴在戰場上的英勇事跡印象深刻,於是直接提拔他為右領軍中郎將,擔負起守衛皇城的重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次征討高句麗之後,由於李世民年事漸高,身體狀況日益衰弱,無法再親自率軍出征。
    因此,在隨後的幾年裏,直至李世民去世,唐朝都沒有再發起任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幾年後,李世民駕崩,太子李治繼承皇位,是為唐高宗。
    在李治的高宗時代,薛仁貴依然受到高度的重視和重用。
    而且隨著許多開國老將逐漸退出曆史舞台,薛仁貴在軍隊中的地位也日益顯赫起來。
    李治對薛仁貴是極為信任的,
    每次出巡,
    都必定是薛仁貴來率兵護駕。”
    看到這兒,有些觀眾忍不住感慨起來,
    “嘖嘖……薛仁貴這家夥的運氣可真好!”
    “是啊!兩任皇帝都對他信賴有加,何其幸運啊!”
    “身在唐初,確實是武人的幸運……”
    “唐朝強盛,自然是有道理的。”
    ……
    “在連續為李世民、李治兩朝皇帝擔任了數年保鏢之後,薛仁貴終於還是再次迎來了上戰場的機會。
    這一次,唐朝的對手依然是高句麗。
    不過這次討伐高句麗,距離當年李世民征討高句麗,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
    更值得一提的是,
    在上一次大戰中,薛仁貴還隻是一名初出茅廬的普通士兵。
    而現在,
    薛仁貴已經晉升為唐軍副將成為了將軍,
    已經有權直接參與戰事的指揮與決策了。”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