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殺胡令自然要配殺人歌

字數:5733   加入書籤

A+A-


    “在五胡亂華的一百多年裏,北方漢族經曆了前所未有的災難。
    最初,北方漢族人口約有一千二百萬人。
    但經過這段時間的戰亂與屠殺,
    到冉閔政權推翻羯趙政權之時,
    漢族人口已銳減至不足四百萬人,減少了驚人的三分之二!
    與此同時,
    北方胡人數量激增,達到了六百多萬,
    整個神州大地,似乎籠罩在沉淪的邊緣。
    為了逃離胡人的屠戮,幸存的漢人紛紛從黃河流域南遷,史稱‘衣冠南渡’。
    隨著漢人的經濟和政治中心逐漸向南方轉移,淮河淮南地區成為南北戰爭的主戰場,華夏曆史也由此進入了南北朝時期。
    在這期間,共有六次大規模的南遷浪潮,累計遷徙人口超過百萬。
    為了安置這些北方來的同胞,東晉政府特設了眾多僑郡僑縣。”
    “就在華夏民族陷入生死存亡之際,有一個人站了出來,他便是冉閔!
    冉閔,字永曾,小名棘奴。
    後趙武帝石虎養孫,成年後,身高八尺,驍勇善戰,勇力過人,多計謀,數從征伐,屢立戰功。
    冉閔自幼便跟隨父親冉譫抗擊胡族,盡管在十一二歲時與父親一同被羯趙俘虜,但他從未屈服。
    不久之後,冉閔的父親因傷勢過重離世,不過羯趙國王石勒卻對冉閔的父親極為欣賞,於是收冉閔為義孫,並將其改名為石閔。
    或許有人會說他是認賊作父,
    但隻有活著,才有為父報仇的希望,不是嗎?”
    “而且冉閔也確實沒有認賊作父、苟且偷生。
    他那時候還太過弱小,隻能將國仇家恨深埋於心底,將其作為自我鞭策與奮發圖強的動力。
    冉閔努力博取石勒的信任與青睞,並且成功得到了石勒的信任,在他成年後不久,便已成為羯趙掌握重兵的大將軍。
    公元338年,年少的冉閔首次參戰,在昌黎大戰中大放異彩。
    史載:後趙諸軍盡潰,唯遊擊將軍冉閔三千漢軍獨全。
    此戰之後,冉閔聲名鵲起,一戰成名。”
    “公元339年,東晉征西將軍庾亮鎮守武昌,派遣豫州刺史毛寶和西陽太守樊峻防守邾城。
    冉閔在沔南大破晉軍,斬殺東晉將軍蔡懷,威名更盛。
    隨後,夔安、李農攻占沔南,朱保在白石再敗晉軍,擊殺東晉五位將軍,包括鄭豹。
    張貉則攻陷邾城,邾城戰死者有六千人。
    毛寶與樊峻雖突圍而出,卻在渡江時溺亡。
    冉閔後來又成功擊敗梁犢,威望更高,使得胡漢各族的老將都對他心生畏懼、忌憚不已。”
    “石虎逝世後,太子石世繼位,但他僅在位三十三天,便被石虎的第九子石遵廢黜自立。
    但是石遵與冉閔之間關係頗為緊張,二人人之間充滿矛盾。
    後來石遵更是想要鏟除冉閔,但卻反被冉閔所製服並殺害。
    隨後,石虎第三子石鑒繼位,他任命冉閔為大將軍,並封為武德王。
    但是讓冉閔沒想到的是,石鑒竟在暗中派石苞、中書令李鬆及殿中將軍張才等人在深夜於琨華殿對他和李農進行圍殺。
    好在此次未能成功,宮內卻陷入了混亂。
    石鑒懼怕冉閔反叛,於是假裝對此事毫不知情,並連夜在西中華門處斬了李鬆、張才,同時誅殺了石苞以平息事態。
    此時,石虎的另一子石祗在襄國與姚弋仲、苻洪等人結盟,集結軍隊傳檄誅討冉閔和李農。
    石鑒任命石琨為大都督,與張舉及侍中呼延盛率領七萬步騎兵分路討伐石祗等人。
    同時,中領軍石成、侍中石啟、前河東太守石暉也密謀誅殺冉閔和李農,但他們的計劃被冉閔和李農識破並反殺。
    在接連的暗殺和迫害下,冉閔被逼至絕境,他決定不再忍讓,毅然舉兵反叛後趙。
    冉閔本來就不是真心歸順羯趙,而且反叛也是在接連遭到迫害的時候才發生的。
    然而可笑的是,
    後世卻有人批評冉閔的反趙舉動,說他不忠不義……”
    “在忍辱偷生三十年後,冉閔抓住機會殲滅了數十萬後趙胡軍。
    他殺死石鑒後,在司徒申鍾、司空郎闐等四十八位大臣的擁戴下稱帝。
    雖然冉閔曾謙讓帝位給李農,但李農以死相勸,最終冉閔在南郊登基,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永興,建立大魏國,並恢複了自己的冉姓,史稱冉魏。
    冉閔反趙後,對石虎的後人進行了清洗,
    並頒布了華夏曆史中赫赫有名的——《殺胡令》!”
    “《殺胡令》內容如下:
    諸胡逆亂中原,已數十年,今我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犯我大漢者死,殺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匡複漢家基業,屠戮胡狗為天下漢人義之所在!冉閔不才受命於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
    觀眾們看到這兒,不由得感覺熱血沸騰,
    “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殺盡天下諸胡,匡複漢家基業!!好!殺得好!!”
    “不管後世如何評價,對我漢人而言,冉閔便已經站在了道義的製高點!”
    “戚某若在,必定第一個響應殺胡令!!”
    視頻繼續直播,
    “冉閔不僅發布了‘殺胡令’,更親自掛帥,率領趙人誅滅胡羯,無論其身份貴賤、性別年齡,一律斬首,最終死者竟達二十餘萬之眾。
    這些人的屍首被棄置於城外,任野犬豺狼撕咬分食,景象慘不忍睹。
    ‘殺胡令’一出,各地軍民紛紛響應冉閔的號召,對胡人展開屠殺。
    然而在這場浩劫中,也有不少外貌類似胡人、高鼻多須的無辜者慘遭濫殺。
    這也成為了後世文人指責冉閔的罪狀之一。”
    就在這時,視頻中驟然響起一陣低沉、滄桑的歌聲。
    那是一個雄渾的男聲,正唱著“將軍令男兒行”!
    “炎黃地,多豪傑,以一敵百人不怯。
    人不怯,仇必雪,看我華夏男兒血。
    男兒血,自壯烈,豪氣貫胸心如鐵。
    手提黃金刀,身佩白玉玨,饑啖美酋頭,渴飲羅刹血。
    ………………
    男兒當殺人,殺人不留情。
    千秋不朽業,盡在殺人中。
    昔有豪男兒,義氣重然諾。
    睚眥即殺人,身比鴻毛輕。
    又有雄與霸,殺人亂如麻,
    馳騁走天下,隻將刀槍誇。
    今欲覓此類,徒然撈月影。
    君不見,
    豎儒蜂起壯士死,神州從此誇仁義。
    一朝虜夷亂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
    …………
    西門別母去,母悲兒不悲。
    身許汗青事,男兒長不歸。
    殺鬥天地間,慘烈驚陰庭。
    三步殺一人,心停手不停。
    血流萬裏浪,屍枕千尋山。
    壯士征戰罷,倦枕敵屍眠。”
    低沉的音樂漸漸轉向高昂,就如同垂死之人重新爬起來,並煥發了新生!
    “夢中猶殺人,笑靨映素輝。
    女兒莫相問,男兒凶何甚?
    古來仁德專害人,道義從來無一真。
    君不見,
    獅虎獵物獲威名,可伶麋鹿有誰憐?
    世間從來強食弱,縱使有理也枉然。
    君休問,
    男兒自有男兒行。
    男兒行,當暴戾。
    事與仁,兩不立。
    男兒事在殺鬥場,膽似熊羆目如狼。
    生若為男即殺人,不教男軀裹女心。
    男兒從來不恤身,縱死敵手笑相承。
    ………………”
    歌詞句句熱血,字字蘊藏殺意!
    毫無疑問,
    這就是一首“殺人歌”!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