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王安石

字數:5323   加入書籤

A+A-


    “祖逖乃官宦子弟,家世良好,為人文武全才,更兼禮賢下士、體恤百姓。即便是那些關係疏遠、地位卑微的人,他也能施以恩信,予以禮遇。
    對於將士的功績,無論大小,他都會給予相應賞賜,深得將士們的愛戴。
    生活儉樸,不畜資產,勸督農桑,帶頭發展生產,又收葬枯骨,於是也甚得民心。
    劉琨在給親人的信中大力讚揚祖逖的威德,
    晉元帝也因祖逖亮瞎眼的表現,而下詔提升他為鎮西將軍。
    麵對祖逖日益強盛的實力,石勒不得已之下,隻能選擇暫避鋒芒,不敢南侵。
    他甚至為了穩住祖逖那蠢蠢欲動的北伐之心,還在成皋縣為祖逖的母親修墓,並寫信請求開展互市。
    雖然祖逖並未回信,
    但他還是默許了雙方的貿易,為此收利十倍,兵馬日益強壯。
    後來,逖的部將童建叛逃到後趙,
    石勒為了向祖逖示好,竟然將童建斬殺,以此向祖逖示好。
    祖逖也因此暫時與石勒保持著友好的關係,禁止邊境將領侵犯後趙,使得邊境暫時得以和平。”
    “祖逖與石勒暫時修好,並不是想就此安穩下來,而是為了休養生息,積蓄實力,以待時機,發動全麵北伐。
    可惜的是,
    嶽飛有一隻宋高宗趙構扯後腿,
    祖逖也有晉元帝司馬睿拉大胯。
    在祖逖積蓄實力意圖進一步推進北伐之時,司馬睿卻在後方搞起了小動作,開始調兵遣將。
    不過司馬睿不是去支援祖逖的,而是去討伐功高震主的王敦的。
    自從司馬睿東渡至南方後,他主要的倚仗便是琅琊王氏家族,靠著他們幫自己穩固政權。
    王導與王敦兄弟二人在朝中一內一外,權傾朝野,形成了‘王與馬共天下’的特殊局麵。
    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隨著王氏家族的日益驕橫,司馬睿對他們的猜忌也日漸加深,最終導致了一場內亂的爆發。
    這場內亂讓祖逖深感憂心,
    他擔心這樣的內耗會使他的北伐大業功虧一簣。
    果然,
    司馬睿心中也開始對祖逖升起了猜忌之心。”
    宋高宗趙構看到自己又被蘇治點名,頓時氣得滿臉通紅,“狗日的蘇治,朕到底哪裏招你惹你了?這都多少期視頻了,你還在陰陽怪氣朕?”
    宋徽宗趙佶暗中慶幸,“還好朕懸崖勒馬,改過自新,否則等蘇先生到來時,肯定少不了對朕一頓鄙夷……”
    思及此,宋徽宗還忍不住右邊的武將人群裏看了一眼。
    那裏站著老仲,李綱,嶽飛等赫赫有名的大將,
    還有楊再興、張憲等新崛起的猛將,
    再加上從【晚清之殤】副本裏弄回來的火器,
    一時間,
    趙佶忽然感覺自己好像有億點兒兵強馬壯的趕腳,
    對那正呼嘯南下的金人,也沒那麽害怕,甚至還有些期待起來了!
    ……
    “太興四年321年),晉元帝以戴淵為征西將軍,都督六州諸軍事,出鎮合肥,這一舉動讓祖逖心生不滿。
    祖逖為戴淵雖有一定的才望,但卻缺乏遠見。
    同時他感到自己辛苦收複中原,卻並未得到朝廷的充分信任,因此心情鬱悶。
    不久後,他又聽到王敦跋扈,朝廷內部矛盾加劇的消息,擔心內亂會影響北伐,最終因憂憤成疾。
    可即便身患重病,祖逖仍在積極圖謀進取,帶病督造虎牢城。
    虎牢城北臨黃河,西接成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他擔心城南防禦薄弱,易被敵軍攻破,因此特派侄子祖濟率眾修築防禦工事。
    但遺憾的是,防禦工事還未完成,祖逖便在雍丘病逝,享年五十六歲。
    祖逖的去世讓豫州百姓如喪考妣,譙梁百姓更是為他修建了祠堂以示紀念。
    晉元帝終究不是趙構,還是給了祖逖最後的體麵,追贈他為車騎將軍,並命其弟祖約接替他的職位。
    聽聞大敵祖逖去世,後趙趁機入侵河南。
    祖約無力抵抗,隻得退守壽春,祖逖辛苦收複的河南大片土地最終再次被後趙占據。
    更可悲的是,祖約在後來的蘇峻之亂中與蘇峻勾結,失敗後投奔石勒,最終導致了全族的滅亡。”
    “漢末丞相諸葛亮、東晉名將祖逖、南宋將軍嶽飛,
    這些壯誌未酬身先死的英雄們,
    他們的離世都帶有一種未完成使命的遺憾,
    也是最讓人為之感覺悲涼的地方。
    祖逖的影響力之深遠,
    不僅贏得了本地百姓的敬仰和感激,
    更讓北方的敵人,那位以冷酷著稱的胡人領袖石勒,也對他仰慕至極、恭敬有加。
    在那個時代也就隻有祖逖能做到如此地步。
    豫州的百姓們更是自發地為祖逖送葬,建起祠堂,希望後世子孫能夠永遠銘記他的偉大事跡,讓他的精神永垂不朽。”
    【華夏曆史十大悲情人物第九位:“一個人的北伐——祖逖”,盤點完畢!】
    悲涼,滄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如老舊斑駁的城牆上,那孤傲,卻又堅如磐石的身影。
    觀眾們看過之後,感覺心裏有些堵得慌,
    “蘇先生為啥要出這種視頻?看得人心頭堵得厲害。”
    “意難平,身悲涼……”
    “若能改變他們的命運,那該多好啊!”
    “蘇先生送他們上榜,可不就是為了改變他們的命運?”
    “誒?你說的好像有點兒道理啊!”
    “如此人物,卻不能人盡其才,確實是曆史和王朝的悲劇。”
    “來我們這兒吧,咱陛下慧眼識英,人盡其用,你來了,定能一展所長!”
    “別鬧,俺們有李靖、李積、蘇定方、秦叔寶、尉遲敬德、薛仁貴等諸多名將,祖逖來了,怕也隻是錦上添花啊。”
    “這……”
    ………………
    短暫的休息過後,下一期視頻準時開始。
    視頻畫麵中,出現了一幅微微泛黃的人物畫像。
    其人,身著宋代士人常見的長袍,衣袂輕揚,色澤淡雅。
    畫中人麵容清臒,額頭寬廣,皺紋隱現,眉眼間凝聚著對理想的堅持。
    【華夏曆史十大悲情人物第八位: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王安石!】
    “我去,這前綴好像有點子囂張啊!”
    “不畏天,不畏人,不畏祖宗之法?這人吃了熊心豹子膽啊!??”
    “嘖嘖,我敢打賭,此人必定下場悲涼。”
    “也不知道他是幹什麽的,且看蘇先生分解!”
    視頻開始直播,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世稱荊公,臨川人士。
    他向宋神宗提出了一係列變法主張,並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了大規模的改革措施。
    在變法實施之前,
    王安石聲譽卓著,被時人譽為‘當世聖人’。
    變法之後,他因改革引發的爭議和反對聲浪,被眾人辱罵為"奸臣"。
    宋徽宗追封其為‘舒王’,顯示出他對王安石貢獻的某種認可。
    但宋欽宗卻持不同看法,認為王安石是導致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
    王安石的一生,
    充滿了變革與爭議,其曆史地位和影響,至後世仍是學界研究的熱點。
    今天,就讓我們來詳細盤點盤點,
    他的變法,
    他的悲情,
    到底從而何來。”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