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壯誌難酬,隻能將豪情寄與詩詞
字數:5115 加入書籤
“辛棄疾嘔心瀝血組建的這支飛虎軍,實力頗為強大,
是宋朝少有的精銳之師,
對外敵內寇起到了非常強大的震懾作用。
但他的這種做法也確實得罪了不少人,被他的對手們拿捏了許多把柄。
不久後,
辛棄疾收到了一紙調令,調任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
淳熙八年1181年)11月,辛棄疾被彈劾,
罪名包括"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貪財好色、淫刑聚斂"等。
雖然不知道為什麽,但宋孝宗他還真就信了這些罪名,最終將辛棄疾罷官。
或許,宋孝宗還是發現了辛棄疾想要北伐的念頭,所以才順水推舟拿掉了辛棄疾的官職。”
剛剛還對宋孝宗一片溢美之詞的大宋觀眾們,頃刻間全都陷入了沉默。
良久之後才有人歎息道,
“這事兒幹的……有些不厚道啊!”
“俺收回之前說的話……這家夥,也不是什麽好鳥。”
“這宋孝宗雖然有點兒明君潛質,但也不算太多,果然還是不能對宋朝皇帝抱有太多希望……”
“宋朝的皇帝,除了宋太祖外,真的沒有能硬起來的麽?”
“無語啊,辛棄疾樣的人物在宋朝,是妥妥的暴殄天物!”
“爛透了,毀滅吧……”
……
“辛棄疾沒想到,
自己最終還是沒能帶著自己親手組建的飛虎軍,上戰場去與金軍廝殺一番。
心灰意冷之下,他選擇了歸隱。
恰在此時,
他的新居‘稼軒莊園’落成,
於是辛棄疾便回到上饒,開始了隱居生活,
這一年,他四十一歲。
然而令辛棄疾萬萬沒想到的是,
他這一閑,竟閑了二十年之久。
不過在這段歸隱的日子裏,
有良辰美景相伴,有家人悉心照料,
辛棄疾也就有了更多的閑情逸致去創作,
他的文學創作也就此迎來了巔峰時期。”
“但是,辛棄疾心裏卻始終還是難以釋懷。
一想到抗金大業還沒開始就已經畫上了句號,這讓他心中滿是愁苦、不甘。
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辛棄疾好友陳亮特地從浙江永康趕來探訪他,這讓辛棄疾倍感振奮。
兩人同為主戰派,誌同道合,自然有說不完的話。
他們一同遊賞鵝湖,談論國事大局,商討抗金策略,感慨自己的壯誌未酬。
盡管他們對朝廷外交的懦弱深感不滿,但心中那腔殺敵報國的熱血,卻依舊沸騰。
這次聚會,原本還約了朱熹一同參加,可惜朱熹未能赴約。
陳亮在辛棄疾家住了十日,告別之際,辛棄疾心中十分不舍,倍感失落。
於是,他抄近路去追陳亮。
那天大雪紛飛,道路難行,終究沒能追上。
辛棄疾在附近的酒家借酒澆愁,夜裏又聽到鄰人吹笛,心中更是悲傷難抑。
於是,他寫下了《賀新郎·把酒長亭說》寄給陳亮。
字裏行間,盡顯兩人的惺惺相惜之情。
可惜的是,僅僅五年後,陳亮就因病離世了。
這消息如晴天霹靂,讓辛棄疾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鵝湖之畔的漫步,瓢泉邊的對飲,長歌相答、極論世事的夜晚,仿佛還在昨日,卻已成了永不可及的回憶。
辛棄疾心中帶著無盡的哀思,提筆寫下了《祭陳同甫文》:‘而今而後,欲與同甫憩鵝湖之清陰,酌瓢泉而共飲,長歌相答,極論世事,可複得耶?’
字字句句,都是對陳亮深深的懷念和不舍。”
“紹熙三年1192年),朝廷似乎終於想起了還有一位曾屢建戰功、才華橫溢的統帥,辛棄疾。
而此時宋朝的皇帝已經換成了宋光宗,
他一紙詔書,
將辛棄疾任命為福建提刑、福州知州、福建安撫使等職,
期間還一度召他歸朝,任太府卿。
辛棄疾雖然心中對朝廷的反複無常有所不滿,
但念及國家大事,還是選擇了出山赴任。
在福建任職期間,辛棄疾與朱熹的來往日益密切。
朱熹比辛棄疾大了十歲,是十分著名的理學大家。
對辛棄疾來說,他既是師長,也是摯友。
他們常常一起討論國事,探討治學之道。
辛棄疾對朱熹的學識和人品極為敬佩,曾在給朱熹的祝壽詞中,稱讚道:
‘曆數唐堯千載下,如公僅有兩三人。’
朱熹也對辛棄疾的才華和抱負讚賞有加,
兩人相互敬重,惺惺相惜。“
“彼時,福建私鹽買賣猖獗,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影響了民生。
朱熹向辛棄疾提出了‘罷鬻鹽’的建議,
辛棄疾深以為然,立即著手實施。
他嚴厲打擊私鹽販子,整頓鹽務,使得福建的鹽市秩序井然,百姓安居樂業。
辛棄疾為此不僅贏得了百姓的愛戴,也提高了朝廷的稅收。”
“但好景不長。
紹熙五年1194年),辛棄疾又遭彈劾,被罷去了官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心中雖有不甘,但也深知朝廷的腐敗和官僚的傾軋。
無奈之下,他隻好再次回到上饒,決意在此地安度晚年。
他選了一塊風水寶地,親手建造了一座簡陋的茅廬,並效仿陶淵明,在門前親手種下了五棵柳樹。
他每日遊山逛水,飲酒賦詩,過著一種閑適而寧靜的村居生活。
嘉泰三年1203年),南宋朝廷迎來了一位新的宰相——韓侂胄。
韓侂胄主張北伐,收複失地,於是找上了辛棄疾這位已經64歲的老將。
辛棄疾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中肯湧起了一股久違的激情。
他知道,這恐怕是自己這一生實現抗戰抱負的最後一次機會了。
所以,辛棄疾毫不猶豫的接受了韓侂胄的任命,被聘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
“嘉泰四年,辛棄疾又被差知鎮江府。
他滿懷信心與期待的地奔赴任所,準備大展宏圖。
可現實,卻再次給了他當頭一棒。
他發現,原來宋朝還是那個宋朝,文官們還是那種文官。
朝廷雖然表麵上支持北伐,但暗地裏實際上卻各懷心思,互相傾軋。
有人為了爭奪權力,有人為了謀取私利,
反正國家安危和民族利益,
又不在他們首要考慮的範圍之內。”
“無恥啊無恥……”
“呸!貪官汙吏,就活該被撥皮實草!!!”
“沒錯!這一點,我站老朱!”
“隻有懦弱的人才會窩裏橫。你看大漢、大唐和大明,誰不是打的韃子嗷嗷叫?”
“老朱啊,要不你來教教宋朝的皇帝怎麽殺人?”
“……”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