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時代的春風吹到了蘇家莊

字數:3581   加入書籤

A+A-


    蘇妍家住的本就偏僻,兩進的院落西邊是池塘,東邊和北邊都是田地,劉玉舟和黃鳳霞一家上門鬧出的動靜,並沒有吸引到多少村裏人的注意。
    隻有少數人看到過劉玉舟一家趾高氣揚地來,慘白著臉灰溜溜地走,隻當是親戚走的不順當,具體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
    也不知道劉玉舟回說了什麽,總之一直到蘇妍開學,劉慶華娘家那邊的人再沒上門騷擾過,蘇妍一家總算平平靜靜地過了個富足喧騰的年。
    ……
    春節過後,時間已來到了一九九零年,這是蘇妍重生的第二個年頭。
    前年春天,蘇總重生,一路跳級上學、收拾蘇家人、做起螞蟥幹的生意、將劉慶華從蘇家的泥淖裏拉出來,一路過關斬將,終於過上了獨立安靜的日子。
    如今還剩不到四個月的學習時間,就要參加安城縣的中考了,11歲的蘇妍和身邊的同學們開足了馬力,在安樂鄉初級中學最後的幾個月時間裏,全力以赴地進入了全麵的學習和複習。
    蘇妍毫不吝嗇地將自己的學習經驗和上一世的英語知識,全部分享給老師和同學們,帶動大家一起進步,一起成長。
    整個初三年級,仿佛上緊了發條的鍾,沉浸在一片緊張又有序的氛圍裏。
    ……
    蘇家莊這邊。
    隨著天氣轉暖,萬物複蘇,河流解凍,當第一批黑黑的小蝌蚪在水裏歡快地遊泳時,冬眠的螞蟥也開始現了身影。
    四月天溫暖舒適,正是螞蟥的繁殖季節,大大小小的河溝子裏、淺水灘裏到處都是悠悠漂遊的螞蟥。
    蘇妍家的收貨站也開了業。
    勤快的收貨點在春耕的閑暇之餘,也行動了起來,開始陸續收螞蟥幹,蘇妍家的螞蟥幹收購生意也開始了。
    劉慶華和徐奶奶在家裏忙著收貨、往恒昌藥材站送貨。
    螞蟥幹的生意能從春天幹到國慶,夏季是收貨量最高的季節,跨度時間長,除了要付出大量勞動力和時間,是一筆無本萬利的買賣。
    蘇妍家的生意做的高調,自然就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而蘇妍為了鞏固穩定的收貨量,堅持現錢現結,銀貨兩訖。一袋袋的螞蟥幹送進來,一疊疊大大小小的錢流出去,自然就免不了吸引一些貪婪的目光,就像去年打著借錢名義劫道的蘇長江,和年後借口來看望實則來要錢的劉玉舟一家。
    雖然蘇妍將這兩家人都打了出去,但一個是劉慶華的前夫蘇妍的親爹,一個是劉慶華的哥嫂蘇妍的舅舅舅媽,雖說做了切割斷了親情,但從法律意義上和人們樸素的人倫認知裏,蘇妍畢竟和他們還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一旦蘇妍賺了大錢的消息外露,以蘇家人和劉家人的貪婪和無恥,怎麽可能會放過她們母女兩個?
    等到生意做的越多,賺的越多,自然吸引的目光也就越多,而蘇妍提前將恒昌藥材站的獨家供貨權拿到手,眼紅的人未必不會因為逐利而做出對蘇妍母女不利的事。
    蘇妍想賺錢,但更想安全穩定地賺錢。
    所以自從將劉玉舟一家打出去後,蘇妍就在考慮拉條“大腿”合夥幹的事情。
    ……
    而劉慶華一個思想封建落後的村姑,自從女兒蘇妍重生後,帶著她走出蘇家,去縣城做生意,隨著業務的熟練,視野的開闊,意識的覺醒,在蘇妍忙於學業時,劉慶華漸漸扛起了收貨的大梁。
    農村的夜晚,除了聽聽廣播外,人們也沒有什麽娛樂活動,一般都是早早地就上床睡覺了。
    三十七歲的劉慶華正當壯年,睡的早也是睡不著的。如今自己關起門來過日子,家務活少了,做完後就無所事事,就跟著徐奶奶認字寫字。
    劉慶華並不是聰明的人,但勝在勤奮踏實,通過大半年陸陸續續的學習,她已經認識不少常用的漢字了,雖然字寫的歪歪扭扭算不上好看,但寫一封簡單的信還是可以的。
    蘇妍很高興母親的變化,劉慶華也很滿意現在的日子。
    受限於未成年的年齡和重新要拾起來的學業,蘇妍沒辦法將步子邁的太大,隻能慢慢地一邊在學業上跋涉,一邊盡可能地發掘身邊的商機,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讓母女倆的日子過的更好一些。
    ……
    一九九零年的蘇家莊,村裏經濟條件較好的人家,已經買上了電視機。
    這時候的電視機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尺寸大小有14寸的,17寸的, 21寸的……受時代工業發展的限製,人們日常生活物資比較緊缺,尤其是家電一類的產品屬於緊俏貨,市場有需求,產能卻跟不上,賣方市場的結果就是即使人們手頭有閑錢,沒有一定的門路也買不到貨。
    即使在較為發達的城市,人們普遍能買到手的也大多是黑白電視機。彩色電視機是奢侈品,沒有門路一般人有錢也買不到。即便是最小尺寸的14寸黑白電視機,一台就要500600元,農民勒緊褲腰帶攢一年,才能攢夠一台電視機的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像後世生產力發達,家電產品產能過剩,市場飽和,導致同類競品相互壓價,才能在買方市場上獲得一席之地。像蘇總生活的時代,五六百元的價格就能買到一台彩色的智能大電視,這在九十年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村裏最早的一台電視機是花嬸子家的。
    花嬸子家的二兒子汪成在魯東省城的一家醫院工作,雖然每個月有200多元的工資收入,但也是攢了好幾個月,才給花嬸子買了一台14寸的黑白電視機帶回了村。
    那是蘇家莊第一台電視機,一出現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看稀奇的人們擠滿了花嬸子的院子,青壯勞力們有的幫忙挖坑,有的幫忙把接收信號的鋁鍋箅子綁在杆子頂端,最後大家齊心協力將杆子豎起來,綁好垂下來的電線,連接好電視機,當電視機上的羊角天線豎起來,電視裏由滿屏雪花到出現清晰的人影時,人群頓時鴉雀無聲,貪婪地盯著電視機裏看猴子扛著根棍子大殺四方。
    天一擦黑,花嬸子的家就擠滿了看電視的人們,有端著飯邊看邊吃的,也有一邊看一邊納鞋底的,也有的挎著一籃子花生邊看邊剝花生的……屋裏擠不開,花嬸子就招呼人將電視機搬到院子裏,大夥擠滿了院子,目不轉睛地看著小小的電視屏,連廣告都不舍得放過。
    有了第一台,就有了第二台,第三台……時代的春風終於吹到了偏遠閉塞的蘇家莊。
    喜歡重生八零:我在商界當大佬請大家收藏:()重生八零:我在商界當大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