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蘇妍點撥朱茂昌

字數:5993   加入書籤

A+A-


    蘇妍這才明白朱茂昌的為難之處。
    但要是在國家包分配的大環境下,朱茂昌怕是很難招到生物醫藥研究方麵的人才,因為教育部的分配指標,隻包括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單位,外企和民企尚不在列。
    國家的政策就是一座大山,朱茂昌能力再強,也強不過硬性的政策;再者,畢業生能選擇國企的,不會選擇去民企。
    不過說起來大中專畢業生的工作由國家包分配的事,蘇妍倒是想起來上一世與此有關的一些政策。
    上一世她是文科生,政治、曆史是文科必學的科目,等她高考時已經過了千禧年了,當時的老師為了激勵他們好好學習,專門講過有關大中專學生畢業分配及後來國家取消分配的這一段曆史。而政治課上,受惠過國家分配的政治老師給他們講過這一段曆史的政治背景。
    上一世大學裏的很多事蘇妍都忘了,但高中的很多事蘇妍卻還記得比較清楚,包括高中時候背誦過的古詩詞和曆史知識。
    早在華國成立之初的1950年,當時的政務院發出《為有計劃地合理地分配全國公私立高等學校今年暑期畢業生工作的通令》,提出對高校畢業生實行有計劃的統籌分配;一年之後的1951年,再次發布《關於改革學製的決定》,規定高校畢業生的工作由政府分配。
    1977年恢複高考製度,1981年恢複高考後的第一批畢業生,依舊施行國家統一計劃進行分配:國家教委直屬院校畢業生由國家負責麵向全國分配;部委主管院校,畢業生由各部委在本係統、本行業內分配;省屬院校的畢業生主要由各省市自治區負責麵向本地區分配。
    恢複高考後,經曆了十餘年社會動蕩,各行各業百廢待興,急需大量人才,但那時候因為教育體係斷層,人才奇缺。就拿1984年來說,當年全國畢業的大學生也才27萬,根本就滿足不了各行各業各單位的崗位需求,所以大家都拿出看家本領去搶人,1985年以前畢業的大學生,一到畢業季幾乎全被用人單位“搶”光。
    1986年,原國家教委出台《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製度改革方案》,提出高校畢業生分配製度改革的目標是,在國家就業方針政策指導下,逐步實行畢業生自主擇業、用人單位擇優錄用的雙向選擇製度,逐步把競爭機製引向高校。
    這為後來取消分配製度吹響了號角,同年,華清大學、魔都交大實行雙向選擇試點。
    隨著改革開放、搞活經濟,特別是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商品的市場競爭導致了人才的競爭,在大學生分配中,一個“擇優汰劣”的人才市場已經出現了,用人單位開始有了更多的選擇權,而不再像過去那樣無條件地接受分配的畢業生。
    畢業分配雖然能發給畢業生一個鐵飯碗,但因其統得過死,包得過多,導致人才配置與崗位不適應;對用人單位來說,沒有選擇的權利,容易造成人才積壓浪費;對學校來說,缺乏與社會聯係,課程設置和專業結構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對學生來說,缺乏學習動力,且在分配時處於被動地位。
    這種國家包分配的不合理性凸顯的事件就是發生在1987年,當年京都高校有名畢業生參加分配,到9月底,被用人單位退回的畢業生達到了659人。這麽多畢業生被退回,是自恢複高考至後從未有過的,此事一經報道,迅速成了當時的熱點現象。所以從這一年起來,京都各大高校大都采取了供需見麵、雙向選擇的分配方式,有的還直接請用人單位到學校擺攤設點,讓畢業生了解社會需求信息,向社會推薦自己。
    1992年,大領導南巡講話後,羊城成了改革開放的最前沿,當年的許多畢業生,沒有選擇就職國家分配的單位,而是毅然打點行裝,紛紛來到羊城、深市等改革開放的核心城市,進行自主創業。數年後,這些最早下海的早期大學畢業生,成了後來各行各業的超級大佬,縱橫商場幾十載,創下了龐大的商業帝國,不僅改變了華國人們的生活方式,還對華國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今年年初,也就是1993年2月,黨中央和國務院正式提出改革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統包統分和“包當幹部”的就業製度,實行少數畢業生由國家安排就業、多數由畢業生“自主擇業”的就業製度。
    1994年,原國家教委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和畢業生就業製度的試點意見》,提出國家不再以行政分配而是以方針政策為指導,以獎學金製度和社會就業需求信息引導畢業生自主擇業。
    1996年,華國開始實行《國家不包分配大專以上畢業生擇業暫行辦法》,標誌著大中專畢業生不再享有國家的統一分配製度,也不再承擔大學生學費。之後經過兩三年的調整過渡,到了90年代中後期,畢業分配製度基本退出了曆史舞台。截止2007年4月,隨著西藏取消大學生畢業分配,延續了50多年的畢業分配製度徹底成為了曆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上一世,而蘇妍所在的內陸省城以及下轄的15個行政市,統一在1996年初,全麵取消了畢業分配製度。
    這一世,蘇妍畢業的時間是1997年,國家不包分配政策實施的第二年。這一世她依舊沒有趕上國家最後一波高等學曆帶來的工作紅利。不過她倒是不在意,因為她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事業。
    上這個大學,一是為了圓了上一世的名校夢;二是能在學校積累一定的人脈資源。相比較而言,後者才能給她在事業上帶來更大的助力,要不然這次南下之行她也不會如此順利。
    ……
    思及此,蘇妍沉吟了片刻,將腦子裏大量的信息簡化了一下,然後看著朱茂昌道:“ 朱叔,我有幾個建議,您聽聽可不可行?”
    朱茂昌的手頓了一下,一臉期待地看著蘇妍:“你有解決辦法?”
    蘇妍抿了抿唇,道:“第一,如果能等,我建議朱叔您再等兩年,事情或許會迎來轉機。”
    朱茂昌忙問道:“為什麽要等兩年?”
    蘇妍道:“政策變革的因素決定著社會大環境的改變,從86年到今年2月份,國家基本每年或每隔一年就會出台有關畢業分配的政策,從最初的畢業生統包統分和包當幹部,國家一手包辦,到後來的引導畢業生自主擇業,再到今年2月份正式提出了實行少數畢業生由國家安排就業、多數由畢業生自主擇業的就業製度……每發布一項新政策,包分配的幾率就會下降,自主擇業的比例就會提高,此消彼長之下,再綜合這幾年的政策變化和頒布間隔,我推測這一兩年,預計國家還會出台相應的政策,有較大可能,會全麵取消畢業分配的就業製度,到時畢業的大學生將推向社會,根據自主意願自選工作。到時候你就按市場需求,去學校組織招聘,將待遇定的高一點,應該會有不少主動前來應聘的專業人才。”
    朱茂昌點了點頭:“嗯,照你這麽分析,確實有這個可能。這兩年取消工作分配的傳言越來越多,我也聽了不少。兩年的時間我倒是等得起,目前的藥用產品和製劑等收入還算可觀,持續吃幾年沒有問題。等過兩年招到合適的人才了,再進行新藥品研發也是可行的。”
    蘇妍見他聽了進去,又接著道:“第二,校企合作,定向招生。一是從廠裏挑選有靈性且有一定醫藥基礎,願意去學校學習的職工,簽訂長期合同,由廠裏負責在校期間的生活開支,學成後回歸廠子工作。這是一種委托培養方式,得需要和學校商議,簽訂委托協議,支付相應的報酬,具體要和學校談;二是從大學裏找家境貧困但成績優異的學生,簽訂幫扶協議,定向培養,畢業後來廠子工作;三是和學校簽訂合同,由學校根據廠子用人需求,推薦畢業生來廠工作……這幾種方式,不管哪一種,都要提前和學校做好工作,並達成合作意向。這是個難啃的硬骨頭,你得有思想準備。”
    朱茂昌越聽眼睛越亮,臉上興奮的顏色掩都掩不住,哪裏還有一絲愁容的樣子?
    “這個我再想想辦法,省城這麽多大學,這個不行就找那個,總有一個能做的通工作。再不行我就往上找找,往省教育口那邊使使勁!” 朱茂昌興奮地道。
    蘇妍接著說:“第三,咱廠子自己辦學。像省城其他大學一樣,辦一所綜合性的或者專業性的大學,屆時廠子需要什麽人才,咱就自己培養相應的人才,做到專學專用,產學研一體化。不過這個工作量很大,涉及到的手續和事務也很多,短期可能見不到太大效果。但從長期看,學校的存在,不僅能給廠子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和科研成果,還能為社會培養輸送更多的人才,這是一項利國利民利企的好事。”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華國成立之初,人口中的80以上是文盲,在校學生僅占到總人口的5;90年代中後期,經過一次次掃盲,全國文盲率降至20.0。而摘掉了文盲帽子,也不過是認識了一些字而已,不是睜眼瞎而已。這個數據並不是真正代表了國民受教育的程度。
    受經濟條件的製約,很多人依舊複讀了數年,依舊無法接受高等教育,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經濟發展再度提升,國內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壯年、中年文盲率的下降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勞動力資源。
    到了千禧年,基於解決經濟和就業問題,教育部出台的《麵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達到適齡青年的15。隨政策而來的便是轟轟烈烈的大學擴招運動,不僅高校擴招,還包括大學生擴招,越來越多的學子因擴招政策,考入了大學,接受了高等教育,到2013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460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4.5。2019年高職擴招100萬人,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到蘇妍重生前的時代,全國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已經多如牛毛,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已經達到了95。
    但現在是1993年,文盲率依舊高的離譜,而高考的競爭壓力依舊大的驚人,但跟著國家的政策走,順著時代的脈搏發展,隻要好好做,恒昌藥業和開辦的學校,都會從中受益,最起碼這幾十年的興盛是絕對能保障的。
    朱茂昌激動的臉色發紅,鏡片後的眼睛更亮了,忍不住一拍大腿,在辦公室裏來回踱步,一邊踱步一邊激動地指著蘇妍:“你這妮子!好!好!好!你說的這些話我可都聽進心裏了!太妙了!太不可思議了!你是怎麽想到的?!難道就是解讀國家政策?”
    蘇妍點了點頭:“沒錯,就是解讀國家政策!不僅要解讀國家政策,還要琢磨國家政策背後的意義!最起碼跟著國家的規劃走,是絕對不會有錯的。不過這也隻是我的一些淺見,具體的實施步驟和規劃,還得你們自己來。”
    朱茂昌激動的叉著腰,忍不住哈哈大笑,幾個月來積攢的陰霾一掃而空:“好!好!蘇妍啊,你可是又一次幫了我的大忙,你可真是我的小福星!你說我該怎麽感謝你!”
    蘇妍看了看腕表,站起身來:“朱叔,時候不早了,我下午還要采買一些東西回安城。要不,我們就此別過?等我以後再來看您。”
    朱茂昌知道蘇妍的事多,當下也不強行挽留,親自將她送到了樓下,秘書跟隨其後,而王青州和孫雲輝已經卸完了貨,站在那等著她了。
    蘇妍看著柵欄外廣袤的農田,心裏一動,對朱茂昌說:“朱叔,要是確定建學校的話,還是多買些地皮備著。就是不建學校,擴大廠區的話還是要多備些地皮為好,省城的土地價格以後肯定會漲。”
    朱茂昌點了點頭,這點他倒是和蘇妍想到一塊去了,沒見蘇妍前,他就在著手考慮擴大廠區的事。
    當下幾人便揮手告別,在朱茂昌和隨從人們的視線裏,載著蘇妍的大卡車緩緩遠去。
    而朱茂昌的心,卻因為蘇妍的一席話,內心還在翻江倒海,激動不已,他仿佛看到了未來的恒昌藥業如日中天的盛景!
    當下吩咐秘書道:“通知所有中級以上的管理層,三點半去會議室開會!”
    ……
    喜歡重生八零:我在商界當大佬請大家收藏:()重生八零:我在商界當大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