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赤旗成軍

字數:4446   加入書籤

A+A-


    其實不管黃員外有沒有想過要殺自己,楊元嗣都是要搞死他的。
    趙緯綸還以為楊元嗣覬覦的是土地,這想法也對也不對。
    楊元嗣清楚的記得,曆史上靖康之變發生在靖康元年。
    現在是宣和九年,他也不知道宣和到底有多少年,還有幾年是靖康。
    不過自己的到來肯定是影響了本來的時間線,韓世忠和梁紅玉就是例子。
    元嗣相信他們就是曆史上的韓和梁,是因為自己才使他們的命運軌跡發生了變化。
    他以前麵對即將發生的事情總有一種無力感,想的也是發生靖康之變後自己如何應對。
    現在他越來越覺得,自己很有可能阻止靖康之變的發生。
    這就需要有相當強大的實力,封建王朝,人口和土地就是實力。
    光有騎兵雖然說容錯率高,但也打不了持久戰。
    要想有自己的勢力,那麽步兵和土地都是不可少的。
    大宋不抑製土地兼並,隻要你有足夠多的土地,自然會找到逃稅的方法。
    楊元嗣雖然是應承局的提舉,有很多方法巧取豪奪,不過那樣速度太慢了。
    楊元嗣想起了自己的老本行,這個方法要快的多,也很直接。
    這就是明堂山存在的價值,黑白兩道都有人的感覺不要太爽。
    趙緯綸說道:“隻要朱武他們再去搶他五六個莊,黃家剩下的人肯定就支撐不住了。”
    楊元嗣說道:“這邊就按照原來的計劃行事。我想跟你聊聊成軍的事情。”
    趙緯綸點了點頭,說道:“行伍之事我不太懂,不過憑著咱們現在的家底,養一萬步卒問題不大。”
    聽他這麽說,楊元嗣心裏有了底。
    他決心將渤海對麵的騎兵部隊大部帶過來,留辛興宗繼續訓練騎兵,技術成熟了就送到這邊。
    這次元嗣打算讓景川回去,一次運回來一千騎兵,加上已經有的五百左右飛騎。
    韓世忠這邊再挑選個二百人左右的騎兵。
    盧進義那邊也能湊齊三百騎的精銳,自己帶著這兩千騎兵出征足夠了。
    大宋的官職和軍中的編製複雜而不實用,楊元嗣甚至現在都搞不懂自己的真正職位是什麽。
    實職、勳、爵位、品級亂七八糟的實在是一套複雜的係統。
    元嗣還是決定沿用渤海赤旗軍的名號,借鑒現代軍隊的編製,越簡單明了越好。
    景川出海已經十天,也到了應該回來的時候了。
    楊元嗣早早的去了海邊碼頭,順便拜訪了一下呼延慶。
    呼延慶聽說楊元嗣要組織兩千騎兵,大驚失色。
    他拉著楊元嗣的手說道:“老哥跟你說句實在話,你還是太年輕了!”
    “兩千騎兵要多少錢,你算過沒有?”
    “你本來是屬於捧日軍,官家的禁衛,為什麽要來登州就食,不就是因為朝廷養不起了嗎?”
    能夠說出這些話,說明呼延慶是真的拿楊元嗣當成自己的小兄弟了。
    楊元嗣過了很長時間才知道大宋的武官們是怎麽管理軍隊的。
    呼延慶就算是個很好的例子。
    自從宋遼簽訂了《檀淵之盟》,除了在西北還和西夏有零星的戰鬥。
    大宋禁軍已經百年未有大戰了,他們最大的行動也就是鎮壓個農民起義。
    呼延慶的平海軍,名義上有萬人,實際上朝廷隻發六千人的餉銀。
    呼延慶實際上的兵力隻有三千人,他還要吃三千的空餉。
    平海軍的軍卒平時還要給呼延慶種地曬鹽,基本也不用怎麽訓練,因為沒有敵人。
    宋代武人地位本來就低下,呼延慶與其說是個武將,倒不如說他是個地主,隻等著致仕回家做個富家翁。
    楊元嗣覺得這些家夥簡直就是國家的蛀蟲,不過現在大家都是蛀蟲,你要不是反而成了異類。
    呼延慶又囑咐了元嗣一番才讓他離開。
    元嗣剛走出門口,就看見五六艘大海船出現在了碼頭上,是景川回來了。
    一千多的騎兵隊伍揚起的沙子遮天蔽日,人喊馬嘶,場麵十分熱鬧。
    邊上的百姓也都出來圍觀,他們還從來沒有見過如此雄壯的騎兵隊伍。
    這些渤海來的家夥骨幹都是認識楊元嗣的老兵,遠遠的看見楊元嗣的身影都大喊起來。
    “無敵萬歲”的喊聲響徹雲霄,景川根本止不住。
    楊元嗣策馬上前,將手臂往下一壓。
    一千多的人馬幾乎是一瞬間鴉雀無聲,他大聲喊道:“跟我回家!”
    眾騎兵齊聲高喊:“回家!回家!”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根本沒有家了,赤旗軍在哪裏,哪裏就是家。
    等到了玲瓏鎮的軍營,這群人才安穩下來。
    楊元嗣晚上殺牛宰羊,給他們接風洗塵,光酒就喝光了五百多壇。
    第二天所有的人都在校場上,楊元嗣也正式跟大家說明白了自己對於赤旗軍的構想。
    赤旗軍最少的單位是隊,十人為一隊,設隊長一名。五隊為一伍,設伍長一名。
    三伍為一連,設都尉一名,三連為一營,設校尉一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營為一團,設副將一名。三團為一師,設中郎將一名。
    師以上的單位組成軍,不常設。
    隊長由普通軍卒選舉產生人選,伍長由隊長選舉,都尉由伍長選舉,依次類推,最後由元嗣任命。
    雖然最後的決定權在元嗣這裏,但是這種選舉製度明顯的要讓人信服很多。
    還有一種晉升途徑是殺敵立功,這個要交給趙緯綸去製定詳細的規則。
    這個軍製和晉升渠道簡單明了,台下的軍卒聽了都摩拳擦掌,等著建功立業。
    楊元嗣前期的副將隻有楊景川一人,劉十三和韓世忠都隻是校尉。
    玲瓏鎮的校場廣闊無比,赤旗軍的騎兵們每天都在辛苦操練。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武人之間隻要你出手別人就知道你的斤兩,做不得假。
    韓世忠作為大宋本土的代表,弓馬嫻熟,他的射術甚至跟景川不相上下,僅次於元嗣。
    對於這個韓校尉,大家是服氣的。
    不過他那兩個手下羅太歲和鄭達的武藝就太稀鬆平常了。
    韓世忠深以為恥,整天給他們開小灶,這兩個家夥的武藝居然也突飛猛進,有了很大進步。
    更令這些家夥興奮的是,元嗣幾乎每天早上也會和他們一起騎射,畢竟天下第一箭也不是誰都能見到的。
    看著赤旗軍蒸蒸日上,大家都很高興,唯一難過的就是掌管錢糧的韓溫老頭子和他的徒弟們。
    軍隊花錢太快了,真是銀子如流水。
    喜歡穿越大宋:逆轉靖康請大家收藏:()穿越大宋:逆轉靖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