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南征

字數:4283   加入書籤

A+A-


    宋江自從投了楊元嗣以後,一直在石門寨裏勤勤肯肯的練兵。
    他以前那些所謂的兄弟也都紛紛離去,隻有吳用還陪在他身邊。
    石門寨已經有了五百多健壯的軍卒,別看宋江武藝不精熟,練兵卻是一把好手。
    吳用聽說樞密院派大軍征討方臘,覺得機會來了。
    畢竟他跟著宋江用盡心思,可不是隻為了一個七品的知寨。
    這天正和宋江在寨中議事,盧進義風塵仆仆的趕了過來。
    他收到楊元嗣的將令,命令他和宋江湊齊三千人馬,跟著赤旗軍一起出征。
    盧進義如果將青州的山寨都集中起來,別說三千人,就算是三萬也有可能。
    不過他跟楊元嗣想的一樣要帶就要帶精兵去。
    現在他和宋江的前程都在楊元嗣身上,正是出力表現的時候。
    這次來主要是跟宋江商議一下出征的人員問題。
    因為大家都是綠林出身,難免會有一身匪氣,不守紀律跟著朝廷大軍是非常容易掉腦袋的。
    最後根據宋江的舉薦,盧進義選了兩個好漢各帶一千軍馬隨著自己一起出征。
    第一個是匯流河山寨的頭領秦明,第二個是前梁山山寨的馬軍頭領董平。
    這兩個人都武藝非凡,又都經曆過官軍圍剿,懂得進退。
    既然人選已定,盧進義就挑了兩千五百步軍,和五百騎兵準備隨楊元嗣出征。
    元嗣這邊慶幸景川回來的及時,由他和劉十三各帶一個團的騎兵。
    魯達這個人性格直爽,武藝高強,楊元嗣讓他帶一個連的騎兵作為自己的親衛。
    魯達受寵若驚,他以前也當過軍官,知道親衛的重要性,心裏感激元嗣的知遇之恩,想著必定要好好表現。
    李娘子的病已經好了大半,李重山也非要跟著元嗣出征。
    元嗣看他馬術純熟,想著早晚也要領著他上戰場,也就答應了他。
    不過是將他扔在親衛隊裏,片刻不離身邊。
    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人也來找元嗣,要求隨隊出征。
    楊信一大早就出現在楊府門口,要求見楊元嗣。
    楊元嗣問他原因,他卻沉默不語,反問道:“指揮使這裏可有趁手的器械?”
    楊元嗣正好要去閻家口寨,順便帶著他一起去。
    賈老爹看到這次和楊元嗣一起來的還有四五輛牛車,知道這次自己的兵器能派上用場了。
    楊元嗣讓楊信進鐵匠鋪一起去找。
    楊信轉了一圈,實在是拿不出一件趁手的,最後拿了一柄沉重的麻劄刀試了試才覺的湊合著能用。
    天氣涼了,馬也喂得膘肥體壯,正是出征的好時候。
    元嗣將玲瓏鎮的防禦完全交給了黃鐵石帶領的民團。
    民團現在有了一個營的兵力,他們加上朱武山寨上的五百多人,登州不會出什麽亂子。
    等著盧進義和宋江趕了過來匯合,登州軍一共有六千多人馬,開始向著南方開始出發。
    楊元嗣以前不知為什麽非要等到秋高氣爽才出征,現在開始理解了。
    畢竟按照大宋現在的醫療水準,一個突如其來的流行感冒都能消滅一整支軍隊。
    現在北方雖然已經落霜,等過了淮河天氣卻依然炎熱。
    劉十三將上衣脫了下來,吹著口哨悠哉悠哉。
    楊元嗣和黃銀石一起觀著山川河流的走向,黃銀石拿著筆都記了下來。
    李重山卻是第一次跟著正規軍出擊,眼裏充滿了好奇,纏著景川問這問那。
    楊信扛著自己的大刀,走在步軍隊裏,時不時的向著李重山望去,李重山隻當看不見。
    大隊過了海州,正好碰見了回來傳遞消息的探子。
    梁紅玉他們出發的時候,方臘軍還隻是占據著杭州。
    現在整個蘇州已經全部都在他們的手中了。
    方臘的部隊大都是受到了大宋朝廷的剝削和壓迫,對於朝廷命官有一種特別的恨。
    杭州城裏的宋官已經被殺的七七八八了,梁紅玉能找到的都是她爺爺生前的老部下,忠誠度絕對沒問題。
    花榮這個家夥卻是藝高人膽大,他讓梁紅玉和韓世忠留在杭州,自己卻獨身去了蘇州。
    楊元嗣聽了並沒有覺得意外,看來這花榮倒是個搞地下工作的高手啊。
    江寧府就是現在的南京,童貫之所以選中這個地方集結軍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糧草。
    這裏本來就是一座大城,又有運河和大江,轉運起來非常方便。
    登州軍卻是提前四天就到了集合的地點,楊元嗣放眼一看,居然有比登州軍還早的!
    看旗幟卻是禁軍中的神衛軍,上麵一個王字。
    元嗣想了想,應該不認識這麽個人,就回去指揮他們紮營。
    大軍行進,營盤的位置和距離非常重要。
    楊元嗣不止一次的用過火攻,就是利用了敵人紮營時候的缺陷。
    他自己紮營的時候就非常小心,李重山也跟在後麵認真的學習。
    這種大兵團的聯合作戰,最重要的就是統一指揮。
    楊元嗣對於童貫的指揮能力還是持保留態度。
    要是有可能,楊元嗣還是希望自己的部隊能獨自活動。不過這也由不得他了。
    他的中軍大帳剛搭建完畢,就有了客人上門拜訪。
    看來者的打扮是個禁軍中的虞候,他拿著一張弓和一封信。
    楊元嗣一眼就看出來那張弓是破虜,因為他的鐵胎太顯眼了。
    果然這信和弓都是趙金兒帶來的,信上並沒有什麽兒女情長。
    隻是說好弓配英雄,囑咐他為國效力,建功立業。
    楊元嗣拿著信翻來覆去的看,難道大宋皇宮有審查製度?一句體己話兒也不讓說?
    且不說他自己在這裏鬱悶,江寧城裏的譚稹更是鬱悶。
    他作為整個大軍的後勤保障總管,已經被這天文數字的糧草搞的焦頭爛額。
    幸虧江寧城裏麵還有充足的存糧,要不要依靠河運可就麻煩了。
    河上已經開始有了方臘軍的細作開始搞破壞,沉了七八艘船,燒了幾百石的糧食。
    看來這個圍剿方臘不能進行持久戰,必須要速戰速決,要不光五十萬大軍的消耗也能耗死朝廷。
    隻是這個童樞密也不太靠譜,眼看到了初九了,作為全軍統帥的他還沒有出現。
    本來初六就應該集結完畢的大軍,到現在為止還是隻有王稟和楊元嗣兩支隊伍孤零零的在江寧城外。
    喜歡穿越大宋:逆轉靖康請大家收藏:()穿越大宋:逆轉靖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