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到農民中間去
字數:4464 加入書籤
十幾萬的宋軍駐紮在蘇州城周圍,對地方上也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幸虧運河漕運的運輸能力還勉強能夠支持。
來自東京和江南的糧草紛紛到達蘇州,隨之而來的還有各地官員對於童樞密的孝敬。
大宋朝廷對於士大夫階層,那是絕對的優待。
隻要你讀書做官,不敢說榮華富貴,衣食無憂一輩子是妥妥的。
雖說是士農工商,農排在第二位,可是楊元嗣深切的體會到這裏的農,絕對不會是農民。
真正排在第二位的是盧進義、宋江那樣的地主。
工匠在曆朝曆代中的地位都差不多,維持著溫飽生活就已經不錯了。
登州的船工和鐵匠石匠,楊元嗣看的多了。
商人就更不用說了,除了那些提著腦袋幹買賣的鹽商,其他商人有錢,社會地位卻非常低下。
楊元嗣很聰明,不過他前世的文化水平卻並不怎麽高,主要技能點加在了武術上。
隻是平時比較喜歡曆史,又善於思考,在抖音上看了很多所謂專家的專欄,對這些有一定的了解。
此刻他正站在稻田裏仔細觀察稻茬,那神情動作簡直像是一個老農。
可是身上的絲綢長衫和腰間的玉帶,加上腳上的絲履都深深出賣了他。
別說農民了,就算是一般的地主也穿不起如此奢華的服裝。
魯達和楊信站在田埂上,無聊的大眼對小眼。
這兩個人是純粹的武夫,對於稻田沒有絲毫的興趣。
楊元嗣拾起來一支稻穗,這一片稻田剛剛收割過,不知道被撿拾了多少遍,能留下一支稻穗實屬難得。
這一畝稻稻田畝產能有兩石左右,大約二百多斤。
楊元嗣感慨良多,現代的雜交水稻動不動畝產千斤,真應該感謝袁爺爺。
大宋的佃農八成的收成要上交地主,有土地農民則要交六成的產出給朝廷。
這樣的生產能力和賦稅,農民隻能在生產線上掙紮了。
楊元嗣聯想到自己在登州城和汴梁看到的勾欄瓦舍和繁華景象,慢慢理解了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
每個時代總會犧牲一部分人去滿足另一部人的欲望。
大宋看似繁華的市井生活,正是由田間林中無數底層農民的血汗供給的。
所以方臘造反起義,江南百姓才會一呼百應。
楊元嗣忽然想到了一個可怕的將來,如果金國給農民的政策遠遠好於大宋,那麽當金人入侵的時候,會是怎麽樣一番景象?
他遠遠望去,田邊上有幾個穿著短褐的農夫正滿臉惶恐的看著自己。
在這些人眼裏,宋軍恐怕跟方臘叛軍沒有什麽區別。
禁軍的軍紀在楊元嗣看來,甚至還不如叛軍……
楊元嗣歎了一口氣,慢慢走上了田埂。
他招手將那幾個來不及逃走的農夫叫到了身前,又問了他們幾個問題。
這幾個人滿臉疑惑,看著眼前的貴公子文官打扮,兩個侍衛凶神惡煞,他本人又是如此和氣。
其中一個年輕人鼓起勇氣回答了楊元嗣的問題。
楊元嗣掏出兩三塊碎銀子賞了他,眾農夫給他磕了頭,歡天喜地的走了。
楊元嗣這時候滿腦子都在盤算一個人一天吃一斤米,一畝地能養多少人,幾個人能養一個兵。
如果一畝地的米能賣一兩銀子,幾畝地能打造一套盔甲……
他這才發現,所謂的爭霸天下不是那麽簡單的,自己的能力和精力都太有限了。
不過看著身邊這兩位猛將,他心裏又豁然開朗。
老子一身王霸之氣,天下英雄盡入彀中,知人善用就足夠了。
現在形勢不就是一片大好嘛!想到得意處,不免哈哈大笑了幾聲。
楊信看他今天瘋瘋癲癲,剛去絲綢店買了新衣服就去稻田裏瞎看。
現在又莫名發笑,隻當他感染了時瘟,懷了腦子,不免關心的問道:“請問指揮使,我是何人?”
楊元嗣一怔,隨即反應過來,怒道:“你是我兒子!”
魯達聽了兩人對話,笑的眼淚都出來了,在地上打滾。
楊信看元嗣精神正常,鬆了一口氣,也不在意他的調侃。
楊元嗣踢了魯達兩腳,三人上馬朝著軍營而去。
真正走過江南的路,才會理解什麽叫羊腸小道。
現在已經是晚秋天氣,還是下了好幾場雨。
雖然天氣涼爽了好多,不過地上泥濘難行。
官道上隨處可見的暗坑和軟窩,非常容易傷了馬蹄子。
河道縱橫,將整個平原切割的七零八碎,不利於騎兵縱橫。
要想謀取江南,確實需要一支精銳的水師。
童貫等台州的水師趕過來再進行決戰的策略也有一定道理。
楊元嗣正想著水師的問題,迎麵五六騎迎了上來。
李重山將馬拉的人立而起,馬蹄又重重落下,顯然騎術又走了進步。
“父親,西路軍已經攻下了秀州,前鋒往杭州去了!”
李重山臉色激動的通紅,語速非常快。
楊元嗣也想不到宋軍的進展如此迅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西軍的戰鬥力雖然不弱,但是如果方臘軍堅守,宋軍也不可能如此短時間內就能攻陷秀州這樣的堅城。
看來自己想的沒錯,方臘又在進行戰術收縮。
通常收縮是為了更快更狠的打擊對手,隻是不知道方臘的力量現在已經存儲了多少了。
李重山的激動倒不是因為他像楊元嗣一樣想那麽多,純粹是感覺好似別人搶了自己的功勞。
畢竟他隻是個十三歲的孩子。
楊信看著李重山,目光複雜。
楊元嗣一切了然於胸,笑著拍了拍李重山的肩膀,“別著急,打仗在後麵呢,下次帶你上陣,去叫盧員外和宋寨主來軍帳議事。”
李重山高興的大喊一聲,帶著兩個侍衛旋風一樣去了。
楊元嗣坐在軍帳中間的交椅上,眾將分列兩旁,涇渭分明。
盧進義為首,宋江、吳用、秦明、董平站在一邊。
另一邊楊景川第一個,往下劉十三,楊信,魯達還有赤旗軍的十幾個都尉校尉。
楊元嗣看著自己手下這些得力幹將,緩緩說道:“我有一個想法,不知道是否妥當,需要拿出來大家一起議一下。”
別看楊元嗣平時鼓勵大家群策群議,可是到了關鍵時刻都是他一個人做決定。
這件事他認真的詢問大家的意見,一則說明事關重大,二則說明他本人也下不了決心。
眾人都豎起耳朵來聽他說話,大帳裏落針可聞。
喜歡穿越大宋:逆轉靖康請大家收藏:()穿越大宋:逆轉靖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