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天子上城牆
字數:4557 加入書籤
高太尉身邊幾個虞侯將汴梁的城防圖拿了出來,眾將都圍了上去。
一個穿著綠衣的文官開口介紹布防情況,他口齒清晰,邏輯縝密,言而有物,看來是個有真本事的人。
高俅介紹道:“這位是兵部員外郎李綱,號稱汴梁活地圖,本帥將他調過來協辦。”
楊元嗣認真的看了一下這個在曆史上主持了第一次汴梁保衛戰的鐵血宰相。
李綱四十多歲的年紀,麵白無須,長的白白胖胖很符合傳統曆史上描寫的官相。
楊元嗣聽他安排的計劃,各城門防守井然有序,將領們依次領了令箭匆匆出了帥府。
高俅端了一杯熱茶,好整以暇的看著李綱分配眾將防守任務。
有能力的人這個時候就派上用場了,太尉要做的就是熟練掌握馭人之術。
能夠戰場殺敵是人才,心思圓滑,能夠體貼上意的難道不是人才嗎?
兩種人才要分開使用,人盡其責才是最高境界。
楊元嗣看著高太尉洋洋得意,若有所思。
李綱卻還沒有念到自己的名字,他心裏不免有些著急。
“不知道太尉安排下官駐守何處?”楊元嗣拱手道。
高俅站起身說道:“指揮使箭術超群,自然是安排在官家周圍護衛。”
楊元嗣大吃一驚,想不到這裏邊還有徽宗什麽事情。
高俅得意的說道:“官家將登上城樓,鼓舞士氣,親自看禁軍殺敵!”
自古以來天子親征都是國之大事,高俅卻搞的如此兒戲。
雖說是守城,不過戰場上刀劍相加,流矢無眼,萬一傷了徽宗可就弄巧成拙了。
楊元嗣剛要上前相勸,花榮從後麵拉了一下他的衣袖。
元嗣會意,這高俅如此安排自然有他的道理,不過是為了在徽宗麵前表現罷了。
這時候是勸不動他的,楊元嗣也隻能歎了一口氣。
元嗣他們趕來汴京的時候都是輕裝急行,隻帶了弓和腰刀,甚至連箭矢也不曾多帶。
三人出了殿帥府,直奔兵器監而去。
大街上的百姓這時候已經全部被趕回自己的院子裏,不準外出。
街巷裏全部都是來來往往的軍卒,三人擠過人群趕到了軍器監。
軍器監在內城的西南角,規模非常大,有上百間大屋。
楊元嗣出示了禁軍的腰牌,管理器械的虞侯一看是楊無敵親自來取器械,急忙帶他們往裏走。
花榮看他如此有眼色,從懷中掏出一錠大銀,遞了過去。
那虞侯更是眉開眼笑,指使兩個雜役打開了左邊的一間廂房,裏麵擺滿了兵器,寒光耀眼。
花榮選了一支長槍,魯達選了一柄大刀。
楊元嗣左挑右選,沒有趁手的兵器。
那虞侯看在眼裏,諂媚道:“本監還有一件寶物,煩請指揮使過目。”
他對著兩個雜役說了幾句話,不一會兒兩個雜役抬了一樣兵器出來。
楊元嗣看著有些眼熟,驀然想起,這不就是折彥質所用的那種長槍嘛。
虞侯上前介紹道:“這支槊是唐朝流傳下來的,真是好東西,據說尉遲敬德用過,隻是十分沉重,沒人能用的動。”
“久聞楊指揮使神力,不知能否舞動。”
楊元嗣恍然大悟,原來這個東西就是槊啊。
他將那槊提了起來掂量了一下,分量雖然十分沉重,卻覺得十分趁手。
槊杆非鐵非木,非常堅硬又柔韌性十足,暗紅的顏色好像浸滿了血液,而三尺長的槊尖卻是寒光閃爍,銳利逼人。
楊元嗣十分高興,又拿了十兩銀子給了虞侯。
花榮和魯達又挑了兩身鐵甲,這個卻是要簽字畫押的,可見大宋對鐵甲的管理遠比刀槍嚴格。
三人收拾妥當,到宣德門外待命。
隻見官家聖駕隊伍從大慶門內浩浩蕩蕩湧了出來。
最前麵是林衝率領的銀槍班開道,這些禁軍全部都是八尺開外的大漢,穿著鐵甲,手持銀槍,氣勢非凡。
中間是官家的步輦,由三十二人抬著,一個壯漢舉著明黃色的華蓋跟在步輦旁邊。
徽宗坐在輦上,滿麵春風,好似出去春遊。
周圍是一堆吹鼓手,嗚嗚哇哇吹著得勝樂,元嗣也不認得那麽些樂器。
最後麵是金槍班,所有人都手持金槍,其中一員騎馬的大將分外顯眼。
他麵白無須,穿著重甲,披著一條青色披風,手裏拿著一支金色的鉤鐮槍。
林衝介紹說這位是金槍班的教頭,徐寧,祖傳三代都在金槍班效力,一手鉤鐮槍法出神入化。
楊元嗣認真的看了徐寧兩眼,徐寧也笑著朝他點頭致意。
徽宗後麵還有幾個也穿著明黃色服飾的年輕人,為首一人舉止端莊,相貌跟徽宗有七八分像。
這人是徽宗的太子,後來的欽宗皇帝,趙桓。
再後麵那人楊元嗣認識,正是鄆王趙楷,他朝元嗣眨了眨眼睛,算是打過招呼。
隨後兩人林衝介紹說是肅王趙樞和景王趙栩。
這幾個人都是徽宗比較喜歡的皇子,今天也一起帶上了城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後一個人的穿著卻和其他皇子都不一樣,他年紀看起來最小,身體卻很強壯,身上穿著皮甲,腰裏還掛著一把刀。
林衝說這位是康王趙構。
楊元嗣陷入了沉思當中,靖康之恥好像離自己很遠,但是這些人物又離自己如此之近。
一切是那麽的不真實,花榮看他走神,輕輕拍了他左臂一下。
楊元嗣清醒過來,提著長槊跟著大部隊上了城牆。
徽宗的禦駕被安排在城牆的城樓之上,旁邊豎起了一頂黃色華蓋。
眾皇子的座位在徽宗的左右,左右兩麵有兩杆七八丈高的旗杆,飄著兩麵黃龍旗。
從遠處看金甲閃耀,禁軍威武,盡顯皇家威儀。
城牆下麵卻是另一番景象,陳橋驛大營裏的潰兵和城外的百姓擁擠在城門底下,滿麵惶恐,哭聲震天。
他們看到了官家的旗幟仿佛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不論軍民都跪在了地上,口裏呼喊著“萬歲,萬歲。”,請求開城門。
徽宗看到如此情形,皺了皺眉頭,對著王恩耳邊說了幾句。
王恩將命令傳遞給了旁邊的一個小太監,小太監急匆匆的跑下城牆去了。
不到一盞茶的功夫,隻聽三聲炮響,新宋門慢慢的打開了。
城裏的禁軍維護著秩序,那些潰兵百姓千恩萬謝的湧入城內。
等他們都入了城,高太尉穿著金甲一馬當先出了城門。
後麵跟著秦雷和秦風的騎兵親衛,再後麵一隊隊陣容嚴整的騎兵也列著隊伍走過了吊橋。
護城河對岸的田虎軍離著城牆有個三四百步,看不清具體情況。
隻是他們馬軍步兵都有,塵土飛揚中看著至少有個五六萬人。
喜歡穿越大宋:逆轉靖康請大家收藏:()穿越大宋:逆轉靖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