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張島主和韓營長

字數:3986   加入書籤

A+A-


    李俊本來在岱山島上占島為王,將這個小島上的廂軍殺了個幹淨。
    現在島上已經是人去樓空,岱山島的南麵還有一個更大的昌國島。
    楊元嗣知道南宋之所以能夠硬抗金國和蒙古二百多年,海外貿易帶來的國庫收入占了很大一部分。
    現在朝廷對海上貿易還不太重視,可是他卻知道大航海時代有多麽波瀾壯闊,要提前布局。
    楊元嗣早就跟童貫商議,討要了一個禦武校尉,團練副使的職位。
    這職位隻是從八品,對於童貫來說屬於連正眼也瞧不上。
    他告訴楊元嗣如果想抬舉六品以下的武官,自己走樞密院的程序就行。
    楊元嗣心中感歎,表麵上對童貫感恩戴德。
    張順聽說自己莫名其妙成了朝廷命官,自然也是激動莫名。
    他跪著對元嗣說道:“小人不看重這個官職,看重的是哥哥的情意,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楊元嗣急忙將他扶了起來,囑咐他要用心訓練水軍,將來肯定用得上。
    張順本來就是個河盜,這下真是專業對口了。
    畢竟張團練的身份可比張寨主的身份好用多了,加上他本來就頗有家資,這下更不缺搞錢的手段了。
    楊元嗣不願摻和杭州城內的雞飛狗跳,他將神武軍的軍營也搬到了城外。
    韓世忠在杭州城裏待了一年,現在多少是有些後悔,隻是當著梁紅玉的麵不敢發作。
    現在看左右四下無人,對楊元嗣說道:“請主人給小人一個營的兵力做先鋒,我先去將桐廬拿下。”
    楊元嗣知道他一個營能拿下桐廬純粹就是吹牛逼,就是想早早過一把帶兵的癮。
    劉十三笑道:“韓哥兒,你要是一個營能夠將桐廬拿下,大哥你也給我一個營,我能占了汴梁。”
    楊景川急忙勸道:“不要胡說八道!”
    楊元嗣不說話,隻是擺弄著手裏的長槊,新換的槊杆怎麽用都是不順手,不知道是哪裏出問題了。
    他心裏早就有了想法,轉頭對韓世忠說道:“你也不用在這裏吹牛,軍中無戲言,是要立軍令狀的。”
    “我先給你三百人馬做先鋒,去桐廬哨探,不可輕舉妄動。”
    韓世忠被說中了心思也不尷尬,歡天喜地的拿著令箭去了。
    楊元嗣也定了主意,進城找童貫商議。
    童樞密心情大好,正在欣賞歌舞,方貌的宮女和妃嬪有六百多人。
    其中姿色最出色的早就被瓜分殆盡,童貫自己都收了十幾個,剩下的全當營妓。
    楊元嗣對這些是不感興趣的,這種事當然也沒有人來強迫他。
    大宋的將領們永遠是記吃不記打,上次的教訓過去了還不到半年,這就又開始在戰場上享受生活了。
    楊元嗣直截了當的對童貫說他今要去打桐廬,童貫麵有難色,摸著胡子不說話。
    現在對於揣摩人心,楊元嗣也已經是個老手了。
    童貫現在最在意的是杭州的財貨,方臘總共就剩了這幾個城,拿下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如果讓他現在就出了杭州城進剿叛逆,童樞密肯定是不願意的。
    他看著童貫的臉色,繼續說道:“恩相總攬全局,不可輕動,隻求給我三萬兵馬,加上登州本部,幫源洞賊寇手到擒來!”
    童貫聽了這話才高興起來,立即升帳點兵,派了劉鎮和劉光世領本部兵馬隨楊元嗣出征。
    現在楊元嗣的官職在這三人當中反而是最高的了,也是這次出征的主帥。
    楊元嗣知道劉光世本事不大,跟著他的那個王稟還算可以一用。
    劉鎮這個老上司也就算是中規中矩吧,楊元嗣看重的是他們手底下的兵馬。
    江南的雨季馬上就要到來了,禁軍多數都是北方人。
    現在的醫療條件可比不了二十一世紀,有可能一場瘧疾就能使部隊減員大半。
    所以楊元嗣打算在雨季來臨之前,徹底掃清幫源洞裏的方臘軍殘餘。
    宋軍大部出征,這次走的全部都是陸路,魯達帶著騎兵做前鋒。
    宋江、盧進義率領著本部騎兵作為前衛開路。
    楊景川和劉十三護著元嗣做中軍,中間夾著陶宗旺帶領的巢車攻城部隊,後麵劉光世和劉鎮作為後衛。
    這一路上所有的農夫行人看見宋軍不時夾道歡迎,或者木然的看著大軍經過,或者四散逃離。
    魯達前鋒遊騎前出十幾裏哨探,也沒有發現什麽敵軍。
    大軍曉行夜宿,過了五天才趕到桐廬,斥候卻帶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韓世忠已經攻下了桐廬!
    這下不光是其他人吃驚,就連楊元嗣也幾乎不敢相信,畢竟韓世忠隻有不到三百人,還踏馬沒有攻城器械。
    楊元嗣急忙將那個斥候叫到眼前,仔細詢問他桐廬之戰的經過。
    原來宋江他們從桐廬撤軍之後,方臘軍中隻有一個叫作高勝的大將主持局麵。
    其他人聽說了方臘在汴梁喪命後都惶惶不可終日。
    桐廬還有很多糧食和軍餉,大多數人的意見是大家分了,趕快跑路。
    高勝卻覺得越是分散開來越是容易被逮住,還不如大家抱成團,走一步看一步。
    他斬殺了幾個主張逃跑的軍官,勉強穩定住了軍心。
    等到韓世忠趕過來的時候,高勝見了卻不勝歡喜。
    原來大宋缺軍馬,民間就更不用說了。
    高勝見到韓世忠人少馬卻不少,心裏想著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如果能夠有個幾百匹戰馬,那麽就可以進退有據,選擇性可就大了。
    高勝城裏麵有一萬多軍馬,他看城外韓世忠隻有個三百人左右,覺得應該沒有問題。
    韓世忠帶著騎兵一直到了桐廬城下,他本來是計劃來看下守城軍的虛實,也沒有攻城的準備。
    誰知道突然之間城門大開,大隊人馬從城內湧了出來,慢慢擺開了陣勢。
    高勝騎著一匹烈馬,手裏提著一柄大砍刀,緩緩的走了出來。
    韓世忠眼睛都直了,這人馬足足有萬餘人,自己隻有三百。
    韓世忠想的是先衝一下,看看他們的虛實。
    如果對麵確實是精兵,自己這邊全部都是騎兵,跑還是很容易的。
    如果對麵是烏合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