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朱雀門獻俘

字數:3902   加入書籤

A+A-


    楊元嗣小心翼翼的問道:“是不是跟金國的盟約出了什麽問題?”
    童貫對於楊元嗣現在的政治敏感度很滿意,不過他卻沒有回答,而是轉移了話題,“你說的新增三營神武軍的計劃我看見了,官家也覺得可行。”
    楊元嗣心裏一陣高興,這老家夥總算辦了一件正事。
    他清了清嗓子,說道:“下官增設三軍,正是為了給官家和恩相分憂!”
    童貫對他的回答非常滿意,點頭笑道:“元嗣以為憑咱們自己能不能拿下燕雲?”
    楊元嗣看他終於說到了正題,沉聲說道:“恩相想聽真話假話?”
    童貫瞪起眼睛看著楊元嗣,元嗣說道:“這次征方臘的禁軍戰力恩相也看到了,元嗣認為除非編練新軍,憑現有禁軍,絕無可能!”
    童貫點了點頭,說道:“我也是這麽認為,隻是高俅那廝在官家麵前胡言亂語,好生讓人心煩。”
    原來在金國的使節到來以前一個月,遼國也派了使節過來。
    這使節絲毫不提他們縱容遼國騎兵協助田虎叛軍來進攻汴梁,反而上來就指責大宋背盟,勾結金國。
    關鍵遼國使節還帶來了一個絕密消息,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已經不行了。
    在大宋君臣眼中,遼國已經漢化一百餘年,自從《檀淵之盟》後,雙方往來不斷,遼國也算是個講規矩的友邦。
    女真人始終是一群不知禮義蠻夷,到現在也沒有人知道他們的真實實力到底如何。
    萬一酋長過逝,部落分裂,再被遼國消滅,那麽大宋就要麵對遼國的怒火了。
    徽宗這個人說他耳根子軟都算抬舉他了,國家大政又不是兒戲,豈能說變就變?
    關鍵是高俅和蔡京現在都支持斷絕跟金國的來往,繼續保持同遼國的友好關係。
    楊元嗣聽的哭笑不得,一開始他是堅決反對“海上之盟”,因為那時候金國的實力還不算太強大。
    如果大宋能夠和遼國談好條件,以燕雲十六州為籌碼支持遼國。
    以大宋的國力和遼國的兵源,未必就不能將金國拒於長城之外。
    可是此一時彼一時,現在金國已經完全吸收完了渤海和一大半遼國的人口土地。
    如果大宋拿不下燕雲十六州作為戰略緩衝,金軍南下就暢通無阻,汴梁就會直接麵對女真的兵鋒。
    所以說燕雲是無論如何也要拿下來,不管是從金國還是遼國手裏。
    童貫說道:“官家還沒有正式召見金國使節,元嗣對金國比我們都了解,你要是能夠對官家進言最好。”
    楊元嗣這才明白童貫跟自己說這些話的目的,鄭重點了點頭。
    當夜宴飲直到三更才散,楊元嗣回到府邸一直睡到日上三竿。
    蔡京等人聯係徽宗舉行一個盛大的現俘儀式,正好提振一下汴梁的民心。
    畢竟都城都被攻破了,可不是一個盛世應該發生的事情。
    這儀式搞的太過盛大,以至於連楊元嗣都產生了錯覺,是不是宋軍將遼國天祚帝抓了過來了?
    禁軍銀槍班押著方貌和三百多俘虜從牛行街開始,繞著汴梁城轉一圈。
    最後在朱雀門外舉行獻俘儀式,徽宗親臨,童貫獻俘。
    期間不禁百姓圍觀,開封府將所有的城門洞開,放城外百姓入城觀禮。
    初六的早晨豔陽高照,徽宗異常高興,看來連老天都給他這個天子麵子。
    林衝帶著銀槍班將俘虜們裝在囚車裏,沿著街巷慢慢前進。
    汴梁的百姓好像對這些賊寇也並沒有多大的仇恨,完全沒有上次方臘遊街那樣瘋狂。
    整個汴梁仿佛在這一刻變成了一座巨大的而熱鬧的廟會。
    街上到處都有叫賣的小販,不管小家碧玉還是大家閨秀,都競爭一般穿了五顏六色的花衣。
    至於那年輕後生,風流才子乃至市井流氓,更加如同過節一般興奮。
    楊元嗣也穿了一身金甲,站在童貫身側,他們和兩千神武前軍都在朱雀門之下。
    城門樓上明黃色的華蓋之下是徽宗的禦駕,王恩在身側侍奉。
    等到遊行的隊伍全部到了城門邊上,俘虜們全部穿著白衣,跪在廣場上。
    童貫也穿著一身金甲,在一隊侍衛的簇擁下親自將方貌押了上來。
    禮部一個員外郎在城門樓上高聲宣讀方臘的罪狀,聲音洪亮而清澈,楊元嗣羨慕不已。
    令人意外的是,徽宗居然沒有將方貌判個斬或剮,而是饒了他一命。
    楊元嗣不知道他葫蘆裏麵賣什麽藥,很是困惑。
    方貌聽完了宣判,感激涕零的跪在地上,嚴厲控訴了方臘的反叛行為。
    他表示自己願意去相國寺出家為僧,此生為了大宋千秋萬代祈福。
    其他的叛亂罪犯也都被判了流放等不同刑罰,竟然一個被判死刑的都沒有。
    眾俘虜喊聲震天,紛紛感謝官家的大恩大德,是千古難遇的仁義聖君。
    楊元嗣恍然大悟,倒不是徽宗有多麽心慈手軟,原來是為了這個啊。
    城牆下的民眾和軍卒都被這場麵感染,跟著一起高呼萬歲。
    徽宗在華蓋之下,滿臉都是和善的笑意,心裏得意無比,對於童貫的滿意又上了一層。
    完顏杲被安排在觀禮台的右邊,有禮部專門有一個官員陪著他,既是為了翻譯和照顧使節,也是為了監視。
    完顏杲本身漢話就不算太好,他費了好大力氣才搞清楚眼前的情況。
    按照徽宗的意思,這蠻夷看了如此盛大的儀式,應該對於大宋國力有個清醒的認識。
    他哪裏知道完顏杲絲毫沒有被大宋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嚇到,反而更是看透了禁軍的虛弱。
    完顏杲隨行的隊伍裏有幾個精通漢話和大宋風俗的探子,這幾天來也一直在搜集宋朝的信息。
    汴梁城能被叛軍攻破是他們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直到深入的了解了大宋的禁軍體係。
    有些事情不是說你想隱瞞就能夠隱瞞的住的,不論隱藏的多好,最後真實的實力還是會暴露在敵手麵前。
    完顏杲見識了大宋的繁華,他震驚於世上居然有汴梁這樣富足的城池,簡直遍地都是金銀。
    其實結盟不結盟的已經不重要了,憑著金國的軍力,拿著遼國隻是時間問題。
    可是拿下遼國之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