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關於俘虜的問題
字數:3947 加入書籤
楊元嗣在箭樓上隻能看到田虎的大旗還在,具體哪個是田虎以他的目力也看不十分清楚。
城牆上多數的守軍都在節節敗退,隻有汴祥分外顯眼。
孫安和田虎都已經逃走,他卻不想再逃了。
汴祥本來是個本分的鐵匠,隻因為兄弟得罪了當地的權貴就被搞的家破人亡。
他跟著田虎起事,殺光了仇家卻也並沒有感覺暢快多少。
田虎一路敗逃,據說還要去塞外,汴祥已經厭倦了這種生活,還不如死在家鄉。
困獸猶鬥是最可怕的,他揮舞著手裏的大刀,雖然周圍的親衛們越來越少,但是宋軍一時間竟然也奈何不了他。
這時候宋軍中有兩個年輕的將領也登上了城牆。
這二人不論是身高還是相貌都很相似,猶如雙胞胎兄弟一般。
兩人的兵器都是長柄大斧,砍的周圍的守軍紛紛潰退。
汴祥雖然勇猛無比,隻是已經鏖戰多時,遇到這兄弟很快便處於劣勢。
隻是他存了求死之心,全都是以命換命的招式,也不太好對付。
楊元嗣心中也暗暗感歎,他拿出弓一箭射在了汴祥的左胸上。
宋將上前一步,一斧將他的首級砍了下來提在手中。
城牆上下的宋軍爆發出了巨大的歡呼聲,守軍的士氣徹底崩潰,開始跪地投降。
這時候代州的北門卻突然大開,二三百騎兵如風般衝了出去。
西軍中楊可世隻有一百多騎兵,也顧不得許多,緊隨著田虎而去。
登州騎兵有差不多一千人,又都是快馬,楊景川也親自發起了追擊。
楊元嗣胸有成竹,就田虎軍那些劣馬以登州軍的實力絕對讓他們逃不出二百裏。
種師道親眼目睹了楊元嗣的攻城防守,心裏震驚不已。
如果楊元嗣能夠早生三十年,那麽宋軍應該早就將西夏滅國了。
西夏那些城池的堅固程度根本就沒法和代州比,還不是手到擒來?
不過現在也不晚,老種經略相公心裏一股豪情升起,老驥伏櫪,誌在千裏,自己要是多活幾年說不定還能看到這一天呢。
宋軍開始入城,代州本來就是一座軍鎮,裏麵除了軍卒大多數都是隨軍的家屬。
書記官點完了俘虜,自己都嚇了一跳。
代州城內的青壯俘虜就有七萬人,加上老小足足有二十萬!
種師道聽了也頗為頭疼,這些人按說都是叛逆,都殺了的話實在是有傷人倫。
要是接受投降,現在搞得滿目瘡痍,糧食補給都成問題。
楊元嗣卻是心中靈光一閃,有了個主意。
還沒等他跟種師道商議,登州騎兵就將田虎捉了回來。
楊景川後發先至,將田虎的騎兵堵在了長城下。
登州騎兵以一千對二百,根本就不用近戰就將田虎軍射成了刺蝟。
不過這田虎的親衛也是硬氣,沒有一個跪地投降的。
等楊可世趕過來的時候,楊景川已經將田虎和孫安五花大綁起來了。
孫安中了三箭,被砍掉了一條胳膊。
田虎除了頭發淩亂,臉上有一道血口子外,基本無恙。
兩人皆跪在種師道堂前一言不發,種師道沉吟少許,發令道:“將孫安砍了,首級和田虎一起送汴梁請功。”
侍衛們上來將田虎衣甲扒了,孫安押了下去,一會兒將首級端了上來。
楊元嗣問種師道:“我看軍中斬殺汴祥的兩員小將勇猛難當,不知道是誰的部將?”
種師道笑道:“你可不要小看我們,這兄弟二人是吳玠和吳璘,皆有萬夫不當之勇,是 西軍的後起之秀。”
吳玠、吳璘現在隻是副將之位,不過前途肯定是不可限量。
二人上前拜見楊元嗣,楊元嗣看他們年紀比自己還小幾歲,長相英武,十分歡喜,每個人賞了一百兩銀子。
吳玠、吳璘拜謝而去,楊元嗣這才跟種師道說起了正事。
種師道跟西夏打了幾十年仗,認為大宋邊境最大的威脅就是西夏,每年起碼消耗整個朝廷軍費的一半。
隻是他也知道大宋境內近年也是烽煙四起,不過都是些盜匪,成不了氣候。
方臘田虎之類已經是他們的極限了。
如果能將西夏滅國,那麽省下來惡軍費是個天文數字,朝廷起碼百年無憂。
楊元嗣聽了他的話也沒有過多反駁,畢竟種師道從來沒有去過渤海,也見識不到金軍的強大。
他委婉的說道:“元嗣倒是認為如今隻禍患在北不在西,西夏現在對大宋戰略上已經完全采取了守勢,成不了大氣候。”
“遼國和金國兩虎相爭必有一勝,勝出來的那個肯定實力大增,必然要南征,這才是大宋最大的威脅。”
種師道和種師中二人都是老將,也都有一定的政治頭腦,仔細想來也覺的楊元嗣說的有些的道理。
隻是這些都是之後才會麵臨的困難,眼前困難的事務是這二十多萬俘虜。
種師道實在是想不出楊元嗣能夠將他們安置到什麽地方。
楊元嗣其實也是最近才下定了決心,他要將闖關東提前個幾百年。
渤海本來就是個人少地多的地方,漢人的比例雖然大,但是人口總量卻是不多。
幸興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隻培養了五千多騎兵,這軍力自保有餘,進取天下卻是不足了。
現在自己有差不多一半遼寧省的地盤在手裏,人口卻還不足一百萬,實在是太少了。
他跟趙緯綸也討論過好幾次,最好的辦法一個是劫掠人口一個是移民。
劫掠人口的事情辛興宗一直都在搞,聽說他甚至都跑到了高麗境內去抓人。
但是這些顯然不是長久之計,最靠譜的話還是移民。
不過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有種故土難離的情懷,不是過不下去誰也不想背井離鄉。
要想一下子找個十幾萬二十萬走投無路的人也不容易,這種機會也挺難得的。
所以當代州的俘虜難題擺在明麵上的時候,楊元嗣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這一招。
種師道也是個懂得大宋朝廷潛規則的人,這樣這些人不鬧出什麽亂子,他才不管楊元嗣將這些人安置在哪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