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人心向背

字數:3999   加入書籤

A+A-


    楊望莊裏的日常內宅管理是七巧在做,劉珍珠協助,梁紅玉倒是有一大半時間跟韓世忠一起呆在軍營裏。
    楊景川幾天前已經去了金州,這次至少要帶回來一萬渤海騎兵。
    由於提前將軍馬和器械已經運到了養馬島上了,所以這次去就是要將人帶回來就行。
    以前登州水師的運力要是運送一萬人,那也是捉襟見肘。
    大約在六個月以前,阮通和阮仲已經回到了登州。
    隨著他們一起返回來的還有一千多水手和一百多艘大船。
    有時候就是如此湊巧,阮通兄弟在泉州的大仇家正是杭州水戰逃跑的曹蛟。
    這個家夥以前是泉州的水軍統領,有一萬多強悍的水軍。
    曹蛟家族在福州泉州經營多年,屬於當地的豪強,欺男霸女的事情屬於稀鬆平常。
    方臘起事後,曹家覺得可以憑借著多年積蓄的力量更進一步。
    隻是沒有想到,方臘敗亡的如此之快,他們從當地望族轉眼就成了階下囚。
    曹家在陸地上當然抵擋不住朝廷的兵馬,可是在海上,那就可以稱王稱霸了。
    既然陸地上待不下去,曹家索性收集家產,全族到了海上。
    泉州對麵有一座大島,叫做流球,島上之人不服王化,隻有海盜和土著。
    曹蛟帶著兩三萬人占了那島,他們卡住航道,自己也做些遠洋買賣,順道搶劫來往客商,成了海上一霸。
    阮通和阮仲兩人雖然有些勢力可也到不到與曹蛟為敵的程度,隻能北上回登州躲避。
    有了這一百多艘船和熟練的水手,這才能夠往來渤海運送兵員。
    這次楊景川要在渤海待一段時間,率領這兩萬人馬回來的是辛興宗。
    辛興宗是楊元嗣的結義大哥,從忠誠度上來說是全無問題。
    但是趙緯綸這個安排楊元嗣還是能看出深意。
    登州和金州隔海相望,雖說現在每月都有來往,但是始終是一塊飛地。
    辛興宗在金州經營的有聲有色,對於楊元嗣的忠誠沒得說,但是長時間一人守一城,也不太妥當。
    楊景川就是一個非常合適的替換人選,他也是渤海出身,在軍中也有巨大的威望。
    楊元嗣其實是不太同意這種做法的,隻是轉念一想,辛興宗也好久沒見了,正好一聚。
    李重山可不想這麽多,安排了盛大的家宴來歡迎楊元嗣。
    登州軍這時候又添了很多專業人士,陶宗旺本來就擅長采礦,最近和黃家三兄弟打得火熱。
    雷振在登州靠近海邊的地方建設了一座規模很大的火藥廠。
    按照楊元嗣給他的提示,不斷研究火藥的新配方,據說又研究出了許多稀奇古怪的東西。
    七巧現在身上多了一種穩重的氣質,更像是一個大家閨秀。
    楊元嗣感歎時間的力量真的可以讓人改變很多,現在的七巧哪裏還能看出以前那個瘦弱女孩兒的影子?
    七巧卻笑著說道“阿哥瘦了許多。”
    李重山好像很怕這個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姑姑,不太敢說話。
    他聽說了楊元嗣要出征燕雲,心想這次怎麽也要爭取一個同去的機會。
    楊元嗣也正有此意,李重山這家夥是個練武的材料,假以時日肯定能夠成為一個出色的將領。
    李重山聽了楊元嗣的話,高興的跳了起來,酒還沒喝完就忙著回去準備器械馬匹。
    楊元嗣對這個脾氣急躁的兒子也無可奈何,隻能由他去了。
    黃金石神神秘秘的靠了過來,說道又發現了三條大礦脈,問元嗣需不需要繼續開采。
    楊元嗣笑道,“這些俗務你還是問軍師就好了。”
    黃銀石卻將大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一樣,“如此大事,還是要請主人做主才行。”
    趙緯綸在旁邊隻是笑而不語,看來甩手掌櫃也不是那麽好當的。
    楊元嗣知道現在登州缺的不是人,也不是錢,而是地盤太小了。
    六萬軍隊已經是整個登州和渤海的極限,要想著匡扶天下,跟金軍鬥,這些兵力顯然是不夠的。
    燕雲十六州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楊元嗣以前一直以為可以隱藏在陰影裏,可是現在的實力卻是已經藏不住了。
    大宋從開國到現在,還沒有出現過一個權臣和割據的武將,原因很多。
    宋朝的兵將分開製度,樞密院和三衙製度,以及三年換防製度等等,都防止了軍閥的形成。
    這些還都是表麵原因,最主要的是後勤糧餉,這才是一支軍隊的命脈。
    現在對楊元嗣來說,這些已經都不成問題。
    如果說憑著登州的這些兵力去問鼎天下,在軍事實力上來說,夠攻破汴梁十回了。
    但是破壞總比建設要容易許多,古代幹什麽都講究一個道義是有道理的。
    楊元嗣要是直接將徽宗幹掉,那麽第二天就會有無數個楊元嗣出現,那才真正的是生靈塗炭。
    登州之所以要依附朝廷,就是為了一個有個大義的名號。
    畢竟大宋養了這些文人不是白養的,士紳階層掌握的輿論和話語權代表的就是天下人心歸屬。
    趙緯綸也是最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才會慢慢布局。
    第二天楊元嗣回到登州的消息還是透露了出去。
    楊望莊前麵聚集了無數的民眾,幾個領頭的老者準備了山裏的野味和田裏的特產求見楊元嗣一麵。
    楊元嗣推脫不過,隻能出門迎客。
    這些人按理說都是楊元嗣的佃戶,因為他們種的地,打獵的山林名義上都是屬於楊元嗣的。
    隻是要交的賦稅卻是比給朝廷的要少許多,他們也從掙紮在溫飽線上的饑民變成了現在的小康之家。
    領頭的是幾個白發老者,有穿著長衫的斯文人,也有穿著短衣,貨真價實的莊稼人。
    一個老者遠遠的給楊元嗣下拜,楊元嗣急忙上前將他扶了起來。
    老者由於激動,雙手微微顫抖,“節度使這次回來就不要走了吧?我們都盼著你世代在登州,哪裏也不要去。”
    人群裏也開始七嘴八舌的附和,楊元嗣對著人群說道“大家放心,不論我走還是不走,都保證讓你們有口飽飯吃。”
    喜歡穿越大宋逆轉靖康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大宋逆轉靖康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