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萊蕪監

字數:4509   加入書籤

A+A-


    郭開疑惑道“大王為何取笑戲弄小道,我也不認識什麽郭淮山。”
    楊元嗣笑道“道長既然不願,我也不勉強。”
    “今天來向太子辭行,久聞道長大名,故來探視。”
    郭開對著楊元嗣施了一禮,說道“小道實不認得大王所說之人,不過有些許丹藥,大王有需要隨時拿取。”
    楊元嗣也不再多說,笑著擺了擺手。
    太子趙桓在書房接見了楊元嗣,他比上次見麵又瘦了許多。
    “愛卿回到登州後更需謹慎小心,忠君體國。”
    趙桓說話的時候總是有些心不在焉,眼睛不住的往後瞟。
    楊元嗣知道他說的都是些場麵話,心已經不知道飛到了哪裏。
    他也恭維了太子幾句就出了東宮。
    郭開雖然不是郭淮山,不過楊元嗣的想法也沒有錯。
    這更說明了郭淮山背後有一個組織,能夠同時在金國遼國和宋國進行布局。
    這樣就更可怕了。
    隻是有一點楊元嗣沒有想通,既然郭開有這個能力,為什麽不直接派他去徽宗身邊呢?
    現在思考這些也沒有什麽用處,楊元嗣回府以後立即給徽宗上書一封。
    他親自執筆,雖然字寫的依然不太雅觀,不過貴在情真意切。
    不到兩天的時間,徽宗就親自給他寫了回信。
    徽宗的瘦金體比楊元嗣的草書可就好看多了,不過流於形式,都是些表麵文章。
    隻是徽宗對於趙金兒的感情可比楊元嗣要真的多。
    他將趙金兒召進宮裏去,父女盤桓了半天才分別。
    楊元嗣在汴梁的郡王府本來規模就非常大,現在府裏的人也都是自己人。
    所以回登州的話其實也沒有太多的人員和行李。
    不過楊元嗣這次卻非常奇怪,執意要大張旗鼓。
    郡王的儀仗本來不算十分龐大但是楊元嗣本身可是有一千騎兵護衛的。
    這個陣勢可就了不得了。
    所過州縣的官員迎來送往,楊元嗣一律來者不拒。
    不過他從他不收受官員的禮金,倒是給相關人員的賞賜十分豐厚。
    路過黃河的時候,正好碰上水災。
    楊元嗣拿出十萬貫錢來采買糧食,熬粥煮湯,賑濟災民。
    到了濟州府的時候,盧進義親自跑出一百裏相應。
    楊元嗣看了神武右軍的軍營,確實也是頗有章法。
    在北宋末年這個魔幻的時代,不交戰誰也不知道雙方的實力究竟如何。
    按照盧進義的經濟實力,部下肯定不缺糧餉。
    隻要軍卒不缺糧餉,戰鬥力就不會太差。
    如果還能有時間出來進行必要的軍事訓練,那麽就可以稱為精銳了。
    盧進義對於自己的部下還比較滿意的,他問道
    “不知道什麽時候還能跟著大王馳騁沙場,那才是快意人生啊。”
    楊元嗣笑道“員外一身無雙武藝,總有能用得著的地方,不在於一時。”
    盧進義聽他如此說,知道朝廷肯定還是要用兵的,隻是不知道會用在哪裏。
    楊元嗣本來不打算在濟州過多停留,他這次的目的地是南邊的萊蕪監。
    盧進義看到有公主和王爺的妾室,又搜羅了一箱子珍寶首飾想送。
    楊元嗣也沒有推辭,全部笑納。
    盧進義既是他的部下,也是生意上合作的夥伴。
    可謂是深度綁定。
    楊元嗣讓花榮護送著趙金兒和娜仁的車隊先行,自己帶著劉十三去了萊蕪監。
    萊蕪監是大宋境內有名的鐵礦之一,楊元嗣能夠推算出來,這裏應該就是後世的兗州鐵礦。
    亂世中錢糧和兵源是最主要的資源,其次就是武器鎧甲。
    這些都離不開鐵,現在是盛世,楊元嗣已經開始為了亂世做準備了。
    萊蕪監的監丞姓吳,現在基本上算是半個登州人了。
    他的妻女都在登州,有兩座大宅子和三間鋪子。
    大宋所有的行政部門現在都一樣,對朝廷都是能敷衍過去就行。
    首先要將頂頭上司伺候好了,然後也不能虧待自己。
    萊蕪監現在最好的鐵錠都是先輸往登州,剩下的才鍛造成鎧甲武器運往汴梁。
    老賈帶著徒子徒孫們,每個月都要來一次,檢驗鐵礦的成色。
    這次楊元嗣來,他們正好在這裏。
    趙緯綸派人在礦山旁邊蓋了一座三進的小院,登州來的人全部都住在小院當中。
    老賈已經有好長時間沒有見到楊元嗣,老頭子眉毛胡子一起動,顯的十分激動。
    “大王多日不見,消瘦了。”
    老賈行禮的時候手都有些顫抖。
    楊元嗣心中詫異,以前這老家夥對自己那可是高冷的很,今天吃錯藥了?
    “老賈,你可別裝模作樣,有什麽事求我吧?”
    老賈卻很惶恐,擺手道“不敢,不敢,小人怎麽敢欺瞞大王。”
    他又湊上前來,諂媚道“小人給大王了一杆上好的槊,可惜放在登州,未曾帶來。”
    這下楊元嗣才真的感覺不太對勁了。
    老賈旁邊有個徒弟叫作小乙,素來聰明伶俐。
    他忍著笑對著楊元嗣使眼色,楊元嗣會意,將他叫到一邊。
    楊元嗣經過小乙的解說,才知道了事情的經過。
    楊元嗣剛到登州的時候,其實大家都認為他是來自渤海的野蠻人。
    眾人畏懼或者敬佩的是他的超級武力或者是他無敵的財富。
    真正從心裏認同他的反而是登州下層的佃農甚至是商人。
    官員階層和士紳們對他更多的是一種敬畏而不是認同。
    以後多數時間楊元嗣都不在登州,但是他的事跡卻不斷的傳了回來。
    等到楊元嗣收複了燕雲,做了登州郡王之後,登州所有人才開始真正的對楊元嗣刮目相看。
    楊元嗣還是低估了封建迷信天命所歸在大宋人民心中的地位。
    北宋之所以無數的農民起義最後都走到了覆滅的盡頭。
    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得不到士紳階層的支持。
    甚至稍微受到過一些教育的市民和工商階層都會認為所有綠林好漢都是亂臣賊子。
    除非你像方臘那樣,利用宗教才可以培養出絕對忠於你的部眾。
    但是世間又能有幾個方臘呢?
    回到登州楊元嗣的問題,他是渤海蠻子和登州郡王給人的感官是完全不一樣的。
    喜歡穿越大宋逆轉靖康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大宋逆轉靖康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