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馬明鬆結交王紹,三夫人道出實情
字數:5249 加入書籤
馬明鬆怎麽都沒想到,王紹不僅沒客氣,還恬不知恥的說這個三老婆挺好,他沒享受夠。還說自己家裏有一歌姬,也是貌美如花,隻是老婆看的緊,沒得空下手。
既然馬明鬆大方,王紹決定把歌姬送給他,這個三老婆他也不帶回去,留在馬府。
馬明鬆說哥哥喜歡,他親自送三老婆過府。王紹說萬萬不可,家裏有隻母老虎,送過去就麻煩了,就留在這,他可以來這裏尋開心。
王紹還說三老婆就算他倆的,他不在時,馬明鬆同樣可以睡。
馬明鬆特別意外,沒想到這老頭這麽花花,比自己還齷齪。
馬明鬆也沒客氣,你不是有喜歡歌姬沒弄到手麽?你給我送來,我也不獨享。
兩個老家夥越說越投機,馬明鬆說,哥哥,幹脆你別走了,咱倆再喝酒,晚上你還睡三老婆。
王紹也來了興致,喝就喝,等到了晚上,我直接讓人接歌姬過來,今天晚上讓你摟著睡。
兩個人越聊越投機,馬明鬆就提起玥娘,問王紹什麽看法。
聽到玥娘,王紹明白了,怪不得這家夥總找我喝酒,這小子是起色心了。
王紹是趙如京的故交,兩個人從小就認識,在一個私塾讀書,趙如京大王紹三歲,對王紹特別照顧。
後來兩個人同時進京趕考,趙如京落榜,王紹成為文武狀元,被派到幽州做總兵。
王紹奇怪呀,心說我大哥文武都比我強,要說發揮不好,也不至於名落孫山,榜上無名啊?這肯定不對。
到了日子,王紹赴任,趙如京跟著。
事先哥倆商量好的,無論誰當了官,另一個陪著,哥倆一起幹一番事業。
可王紹不相信哥哥沒實力,思來想去決定逼哥哥一把,這次赴任我不帶你,你愛哪哪去。
隻要哥哥生氣了,肯定還能參加下一次科考,憑哥哥的能耐,肯定前程似錦,總好過給自己做一輩子幕僚。
打定了主意,王紹給趙如京留了封信,大概意思是我不需要無能之輩,你連個名字都沒上榜,我用不著你。
一覺醒來,王紹帶人走了,隻留下一封信,趙如京也沒生氣,回了老家。
王紹上任之後,一直關注著京城的消息,趙如京再沒去趕考。
兩年後,幽州刺史給王紹放假,讓他回鄉接家人,王紹才知道父親身體一直不好,都是趙如京在精心照顧。
到了這個時候,王紹不能再藏著掖著了,就跟趙如京說了,他那麽做是希望趙如京考取功名。
趙如京笑了,反問王紹,如果兩個人換個位置,王紹會不會心甘情願做自己的幕僚。
王紹覺得自己做不到,自愧自己不如哥哥的心胸寬廣。
王紹建議趙如京再去趕考,趙如京嘴上答應了,第二年還是沒去。
直到幽州來了個巡查使,就是當年王紹的考官,王紹推薦了趙如京,巡查使說那年趙如京交的白卷,已經被限製參加考試了。
王紹明白了,鬧了半天哥哥是為了成全自己。
咋辦呢?王紹琢磨實在不行隻能請哥哥來做幕僚了。
巡察使卻笑著說不用擔心,既然此人確有才華,他可以邀請趙如京參加應試。
果然,第二年,趙如京中了文武狀元,又在巡察使的安排下,做了青州總兵。
當年遼南王造反,幽州派兵圍剿失利,王紹被俘,朝廷令青州派兵支援,趙如京請令出征,平定了叛亂,救出王紹。
原幽州刺史為了避免擔責,給朝廷寫了篇戰事總結,誣陷王紹無能,把失敗的責任推給了王紹。
刺史倒是不知道趙如京和王紹的關係,可趙如京是帶兵平定叛亂的主將,他怕趙如京知道真相,不同意這樣的奏章上報朝廷,悄悄派人送去了京城。
本來戰爭結束了,趙如京該回青州,可青州刺史想要好處,讓趙如京帶兵住在幽州,啥時候幽州刺史給了好處再回去。
就在這時,朝廷批文下來了,處王紹死刑,就地問斬。
趙如京說這不對呀,明明是你督運糧草不濟,又不懂兵法,逼著王紹孤軍深入,這才造成王紹全軍被俘,怎麽能殺王紹?
幽州刺史官大,想強製執行,趙如京急眼了,命令青州兵接管了幽州防衛,把幽州刺史控製了起來。
同時趙如京又深入敵後,親自去見遼南王,讓遼南王寫一份情況說明。
遼南王為人直爽,打敗仗不恨趙如京,怪自己技不如人。不過遼南王心裏不服,要不是幽州刺史假借進貢皇上為名,對他過分的盤剝和勒索,他也不至於造反。
趙如京聽了事情經過,讓遼南王寫奏章,找皇上訴苦,自己又回到幽州,找其他官員了解情況,寫了奏章,大家簽了名,奏報了朝廷。
當時的朝廷還行,派了巡察禦史查辦這件事,最終抓走了原幽州刺史,並任命趙如京為幽州刺史。
王紹畢竟被俘,無功無過,提拔他為幽州太守,算是對他忠心耿耿的體恤和鼓勵。
這回哥倆終於如願以償,又在一起工作了。可趙如京心裏不安,王紹在幽州五六年了,按理說他更適合幽州刺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刺史總轄幽州十八郡七十二縣,而太守隻是負責幽州的事務,趙如京總覺得委屈了兄弟。
王紹看出哥哥的心思,來找趙如京:“大哥,不瞞你說,如果當年您中了狀元,我未必會心甘情願做您的幕僚。
這一點我確實不如你。
還有和遼南王開戰,我雖無過錯,也確無功績。就說我全軍覆沒,按理說我應該考慮到這些,不該不管不顧的執行錯誤命令,這也是我不如您之處。
再說我差點被問斬,要不是哥哥您,別說太守了,我的腦袋早都守不住了。”
從那之後,兩個人真正的推心置腹,成為了知心好友。
後來趙如京多次推薦王紹升遷,都被王紹拒絕了。
這些年兩個人年齡都大了,商量好等退休了一起解甲歸田,安度晚年,再沒分開過。
不過趙如京考慮到其他官員的心情,也考慮到避免結黨營私的嫌疑,不隻是王紹,包括趙獻和趙如京的關係都沒有公開。
那天趙如京娶親,王紹看出馬明鬆不高興了,加上馬明鬆無緣無故突然跟他套近乎,王紹就去問趙如京。
剛開始趙如京也不知道咋回事,以為馬明鬆心高氣傲。王紹覺得馬明鬆眼睛不離玥娘不說,還一直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就問趙如京,是不是謙讓不娶玥娘時說了什麽話。王紹讓趙如京說說第一次見玥娘的細節,這才知道問題出在趙如京那句話上
夫人糊塗,似此妙齡佳人,老夫焉敢奢望?倒不如舍弟……
馬明鬆不知道趙如京還有個弟弟叫趙獻,以為說的是自己。
“這就對了,大哥,你別忘了,馬明鬆是馬賊出身這個人又自以為是,自命不凡。
大哥,你和他結為兄弟,再把玥娘嫁給他,等於是又結了秦晉之好,同樣是雙喜臨門。”
此時的趙如京也想明白了,聽老婆說馬明鬆眼睛一直盯著玥娘,也覺得事態嚴重。
王紹提醒趙如京:“大哥,馬明鬆手握兵權,不得不防啊!”
趙如京還真不擔心兵權,畢竟北平周圍還有治安部隊不歸馬明鬆管轄,而且自己還有親衛隊。
王紹覺得不得不防,建議公開趙獻的身份。趙獻是巡城使,也手握兵權,公開了趙獻的身份,馬明鬆就不敢輕舉妄動了。
趙如京仁厚,不相信馬明鬆會惦記嫂子,同時想保護趙獻的名聲,不想讓人議論趙獻打了敗仗,是靠兄長才做了巡察使。
王紹知道哥哥的為人,既然勸不動,幹脆自己接近馬明鬆。
沒想到,馬明鬆也相中了王紹,第一個就來拉攏他。
王紹最討厭的就是色鬼,更反感三妻四妾。
昨晚確實喝多了,不過喝的再多,身邊多了個女人,又不是自己的女人,王紹還不至於糊塗到什麽女人都下手的程度。
也是王紹正人君子名聲在外,馬明鬆的三夫人也沒胡來,見他醒了,不僅沒動手,還給他講了自己的身世。
三夫人的父親原本是遼地的一個富戶,哥哥還是遼北王手下的大將。
十年前,馬明鬆在遼地活動猖獗,四大遼王多次圍剿,都被他跑了。
後來三夫人的哥哥率兵圍剿馬明鬆,抓住了馬明鬆的幾個磕頭弟兄。
本來應該是戰功一件,狡猾的馬明鬆居然主動去找遼北王,說他之所以能擺脫大軍圍剿,因為他的把兄弟跟三夫人的哥哥是好朋友。
這次那位將軍背信棄義,為了立戰功,居然誘騙幾個把兄弟。
馬明鬆說他寧可自投羅網,也不想看著把兄弟遇害,這才自投羅網。
喜歡大祥帝國沉浮錄請大家收藏:()大祥帝國沉浮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