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年代文裏的父親14
字數:3515 加入書籤
時間飛逝,轉眼就到了七七年恢複高考的時候。
村裏的廣播從早播到晚,在田間,在路上,在山間都能聽見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尤其是村裏的知青,他們來這裏下鄉,來的早的有的已經十多年了。
人生有多少個十幾年?
得到這個可以通過高考回城的消息,還不高興壞了。
知青們紛紛放下手中的農活,聚在一起商量報考的事宜。
李知青翻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書本,盡管紙張已經泛黃破舊,但那是他知識的寶庫。
然而,並非所有知青都如此順利。張知青發現自己的戶口不知為何出了些問題,可能無法參加高考。大家焦急地四處奔走詢問解決辦法。
與此同時,村裏的老人們雖然不太懂高考具體是什麽,但看到知青們興奮的樣子也跟著高興,他們拿出自家不多的糧食,說是要給知青們補補身體備考。
大隊長也積極幫忙協調各種事情,聯係公社確認政策細節,還專門騰出一間屋子給知青們當臨時自習室。
在這小小的村子裏,一種充滿希望的氛圍彌漫開來,知青們都在為改變命運而努力拚搏著,無論前方有多少困難險阻。
時間過得真快,明天就是高考的日子了。
招娣,你準備好了嗎?
盡力就好,不要有太大壓力。
招娣滿懷高興的說,爹,我早就準備好了,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我和村裏的知青一起去鎮上考試,好,爹,等你的好消息。
爹明天不放心,怕出什麽意外,和你一起去吧。
別緊張,和平常考試一樣就好。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安寧帶著招娣就和知青們踏上了去往鎮上的路。
一路上,大家或是緊張地默背知識點,或是互相鼓勵打氣。
到達考場後,氣氛更是凝重得仿佛能凝結成實質。
招娣深吸一口氣走進考場,坐在位置上,手心裏滿是汗水。隨著鈴聲響起,答題開始了。招娣專注於試卷,腦海裏浮現出這些年的苦讀時光。
另一邊,張知青因為戶口問題沒能進入考場,他失落地站在外麵。但他並沒有離開,而是默默等待著夥伴們考完。
幾個小時過去,鈴聲再次響起,考生們陸續走出考場。招娣臉上帶著自信的笑容,感覺自己發揮得不錯。而其他知青也各有感慨。
不久之後,成績公布。
招娣和另外兩個知青還有男主如願考上大學,整個村子都沸騰了。
招娣考上了京市的大學,也不忘牛棚裏的人辛辛苦苦給他補課。
知青們有的考上回城,有的雖落榜卻也無悔這段奮鬥經曆。
至於張知青,他決定留下來,用自己的所學建設這個小村莊,他在這裏找到了新的生活意義。
招娣考上了大學,安寧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很快就到了招娣開學的時候。
安寧去大隊長家,二叔我來開介紹信,送招娣去讀大學。
二叔,和你說句實話吧,我準備去外麵發展了,我之前看了報紙,外麵改革開放了,我想出去闖一闖。
大隊長的煙含在嘴裏吧嗒吧嗒抽個不停,老二,你想好了,現在你還是村裏的技術員,你如果放棄了以後什麽都沒有了。
二叔,我想好了。
村裏這些豆製品的秘方,遲早都會被別人研究出來,你要有個心理準備,要麽就多改進配方。
我知道,這是遲早的事。
我也沒什麽建議給你,我們祖祖輩輩都是種莊稼的,你去外麵萬事要小心。
好的,我知道了,二叔,我走了。
第二天安寧安頓好家裏,就送招娣去學校報到,順便想在京市買房子。
到了京市,安寧把招娣送到學校頓好。
安寧拿著介紹信,找了家賓館住下。
接下來忙著找房子,可京市的房價並不便宜,安寧帶來的錢遠遠不夠。
買好的四合院要一兩萬塊,少則七八千塊。
一打聽說買房子,人生地不熟的,很難買得到合適的。
還好張建明他們提前回來了,上門找到他們,很快就找到了合適的。
剛好有兩家人要出國去和兒子團聚。
安寧用之前的金條抵了房價,買了三套四合院,準備給三個小孩一人一套,就算完成任務了。
有兩套房子保養得沒那麽好了,又重新請人來裝修,耽誤了十來天才搞好。
現在南方的市場開放了,想去看看,反正有空間,去南方帶點貨來賣,賺點差價也不錯。
以後養孩子到處都還要花錢。
安寧收拾好行囊便出發前往南方。初到南方,他被眼前熱鬧非凡的景象所震撼。
大街小巷都是忙碌的身影,各種新興的小攤位琳琅滿目。
安寧利用自己的空間優勢,謹慎地挑選一些在北方比較稀罕的貨物,像是精致的手工飾品和新穎的電子小玩意之類的。
手表,收音機這些脫手快的物品。
在進貨的過程中,他結識了一位經驗豐富的商人老李。老李聽聞安寧想拿點貨物去賺錢,還打算把這些貨物帶回去售賣,不禁豎起大拇指。在老李的建議下,安寧又進了一批特色服飾。
回到京市後,安寧在集市租了個小攤位開始售賣。由於貨物獨特,價格公道,生意異常火爆。
喜歡快穿不做別人的墊腳石請大家收藏:()快穿不做別人的墊腳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