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昌平君:我太想進步了!

字數:6523   加入書籤

A+A-


    有時候知道了曆史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李緣以為嬴政能理解這句話。
    但他的以為錯了。
    “想!”
    嬴政近乎咬牙切齒:“隻要你告訴寡人,燒寡人國都的那個家夥是誰!”
    “……”
    李緣歎了口氣:“政哥,假如這座大殿就此閑置,一百年後,由於某根屋脊的斷裂,整座大殿都塌了。就算你現在把那根屋脊加固,甚至換成一根由鐵打造的屋脊,難道一百年後,這座大殿就不會塌了嗎?說不定塌得更快呢?”
    如果隻是說出項羽,那其實沒什麽關係。
    問題在於說出來後的影響。
    往小了說,嬴政可能會聯想到楚國的項家,進而影響到秦國國策;往大了說,萬一他對姓項的產生了偏見,比如見一個殺一個……
    這還是僅限於嬴政隻好奇這個問題的情況下。
    如果他再問多點,比如項羽為什麽要燒、當時的皇帝為什麽不阻止等等問題,那要回答的就更多了。
    李緣覺得現在還不是告訴嬴政大秦二世而亡的結局時候,畢竟他養氣功夫還不行。
    而聽到他的話,嬴政臉色一變,雖然仍舊處於氣憤當中,但卻沒有再要求他說出來。
    很顯然,在後人眼中,那個人和那件事都屬於大秦的必然。
    但嬴政同時也下定了決心。
    原本曆史的必然,不一定是現在大秦的未來!
    將桌上的瓶子蓋上、放到一旁,嬴政強行壓下了心中的衝動,閉上眼深吸了幾口氣。
    “接著說李斯。”
    再次睜開眼時,他表麵上已經平靜了下來。
    “你之前說,推行郡縣製的事,除李斯外,其餘臣子全部反對寡人?”
    “準確來說,是李斯建議,而你支持他的。”
    李緣加重了一下‘建議’兩個字的語氣:“這也是我覺得李斯很了不起、甚至比呂不韋強的原因,他在不知道你的心思的情況下,敢於當一個孤臣,這可是一件需要莫大勇氣的事情。”
    想了想,嬴政認可了他的建議。
    權勢權勢,‘勢’占了半壁江山。
    不管李斯當時是不是想著賭一把、還是自以為察覺到了皇帝的什麽心思,如果要在前景不明的情況下與所有朝臣對抗、與以往數百年文化相背,呂不韋那個商人出身的家夥還真未必有李斯的勇氣。
    即便他已經是相國。
    “按你的說法。”嬴政說:“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也是他的主意,隻是寡人支持了他,修馳道、車同軌和統一文字才是寡人自己想出來的,那寡人能不能認為,是他成就了寡人一半的功勞?”
    “話是這麽說沒錯。”
    李緣笑了笑:“但政哥,我們後世有句話,叫‘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如果沒有提拔他的你,如果沒有你對他進行最上層的權利支持,他也隻會是一個在史書上留下隻言片語的大才而已,至於成就?不好意思,曆史中埋沒的大才多了去了,他平平無奇。”
    雖然沒聽過那句話,但嬴政還是靠著自己的文學造詣理解了意思。
    於是驕傲至極的他頓時就感到不妥了。
    “以牲畜來比喻人?”嬴政毫不客氣:“生而為人,怎能用牲畜相比?哪怕是千裏馬也不行。”
    “好多人想當千裏馬還當不了呢,大部分人都隻是最普通的牛馬。”
    沉默了下,他忽然笑了:“而且你這話要是讓後世的一些人聽到,估計會罵你的,他們已經扭曲到把寵物看的比同類還重了,實際上連你這個兩千多年前的封建帝王都比不過。”
    嬴政看了他一眼,有些懷疑他說話的真實性。
    畢竟在此時的他心中,牲畜就是牲畜。
    “除了李斯,還有哪些人是史書留名了的大才?”他又問了。
    李緣嘴角抽了抽:“政哥,好歹遵守一下曆史規律啊!”
    “寡人都能開掛了,為什麽非要遵守曆史、規律?規律什麽意思?”嬴政理直氣壯。
    李緣:“……”
    好像……有點道理啊!
    撓了撓頭,他覺得此刻再跟政哥這麽聊下去,估計還能再聊個好幾章,那就有水字數的嫌疑了。
    而且主要是……
    他看了看大殿門口。
    體內時空碎片帶給他的感知能力,讓他感覺到外麵似乎有幾個人在……吵架?
    想到不久前政哥才剛拿回大權,眼下估計是想著見自己才特意一個人呆著,他搖了搖頭:“政哥你先處理事情吧,外麵好像來人了卻不敢進來。”
    站起身,即將隱身之前,他想起件事。
    “對了,給我弄個身份吧,最好能隨時見你的,不然我每次見你都得等你獨處,感覺不太方便。”
    說完,他身影瞬間消失。
    嬴政瞳孔微縮,這種能力讓他心底感到有些不安。
    也許,昨夜的呂不韋正是因為考慮到了這方麵的事,才不得不認命。
    看了眼桌案旁的狼藉,他毫不在意的起身朝著門口走去。
    打開殿門,宦者令正帶著幾個侍者攔在昌平君麵前,後者一臉怒色卻又不敢強行衝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很明顯,他想進來卻被攔下,又不敢賭王上是不是真的下了令。
    “何事?”
    “拜見王上。”昌平君彎腰一禮,隨即瞪了宦者令一眼:“王上,臣有要事稟報,可……”
    “是寡人下令不許打擾的。”
    嬴政眉頭微皺,他好像明白呂不韋為什麽在辭相時都要暗中敲打這家夥一番了。
    估計是他想讓宦者令先稟報一下,至少見不見也得讓自己來決定。
    可自己早就明確下令不許打擾,宦者令又怎麽敢呢?
    這家夥要麽是仗著他是祖母的親族,連這點都想不到了,要麽就是特意如此,好製造衝突引起寡人的注意。
    嬴政的回答讓昌平君心中一驚,緊接著提起另一件事。
    “王上,嫪毐等人已被車裂處死,但受其影響的其餘官員,該如何處置?”
    嫪毐反叛失敗後的影響,絕不是殺了他和那些反叛官員就能結束的。
    在其權勢巔峰期間,有許多巴結他的官員都是受他影響而升官的,而且趙姬身為太後,王宮中的有些人一樣與嫪毐有一定牽連。
    可這個關頭呂不韋又辭相了,於是這些問題都交到了嬴政麵前。
    再聯想到昌平君這個時間點前來……
    看著麵前依舊低頭的昌平君,嬴政心中有些不爽。
    昌平君之前開小會時不說,等自己處理完手中的事後再召見群臣時不說,偏偏要在這個時候特意來稟報?
    雖然剛剛親政,可他已經察覺出了自己這位王叔的小心思。
    低情商:現在沒相國了,王上您又剛親政,朝堂之事需要有人替王上分憂啊!
    高情商:我太想進步了!
    “所有牽連官員一律嚴查,其官途升遷過程若有違法之處,全部革職,與反叛之事有牽連者一律處死。”
    “由你負責後續官員的提名。”
    此話一出,昌平君心頭不但沒高興,反而有些忐忑。
    相國的位置呢?
    僅僅後續官員提名有什麽用?對那些官員的考核之權呢?
    嬴政目光看向遠方:“傳王命!”
    “命原相國府郎官李斯為長史,嫪毐反叛過程中缺失官位的後續官員考核事宜,由其負責。”
    “王叔,眼下事務繁雜,也請你暫代丞相之位如何?”
    昌平君心裏一陣發懵。
    李斯那個小郎官?
    長史?
    官員考核,這也不歸長史管啊!
    另外,自己的功勞在呂不韋辭相後就是第一了,為什麽不直接給我相國之位?隻是丞相?還是暫代?
    一陣陣念頭瞬間閃過腦海,隻是表麵上,他立刻恭敬一禮。
    “臣,遵命!”
    昌平君帶著滿頭問號走了。
    身後還跟著一個準備去傳命的侍者。
    大殿前,嬴政的臉色冷了下來。
    朝堂之事可以暫時不用操心了,如果那個李緣沒騙自己,那他相信史書的眼光,李斯一定能給他一個滿意的結果。
    可王宮內的事……
    ……
    府邸內,自從王宮回來後,呂不韋就將自己關在書房裏。
    而緊接著,他辭相的消息瞬間震動了整個雍城。
    這些年,哪怕是民間都知道呂不韋權傾朝野,不僅是相國之尊,更是秦王的仲父,風聞還跟太後有牽連。
    如此人物,居然在王上親政後選擇主動交權?
    許多官員都感覺自己沒睡醒。
    但更多的大秦百姓,卻在瞬間對他生出了好感,因為在老秦人心中,嬴姓王族才應該掌秦國大權,而不是交給一個六國來客。
    隻是以前他對秦國和秦王有大功,人們礙於情麵不好說,心裏的芥蒂卻始終留存。
    可如此‘高風亮節’的呂不韋,瞬間讓老秦人心裏對他不滿煙消雲散,連帶著‘秦王晚了好幾年才親政都是被人阻撓’的謠言,也在瞬間與呂不韋劃清了界限。
    府邸內,呂不韋的一些門客親信沉默不語,心中五味雜陳。
    他們是靠著呂不韋生存的,可眼下……
    我們還沒發力,相國大人就直接交權了?
    你了不起,你高風亮節,那我們這幫小蝦米呢?
    如果不是看著這像是主動交權、且王上好像也沒有清算的意思,否則他們當中許多人可能早就跑了。
    但與眾人所想的‘清高’不同。
    書房裏,呂不韋卻並沒有顯得那麽平靜。
    他握著一塊玉佩,站在自己那套呂氏春秋的書架前,神色落寞無比。
    喜歡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請大家收藏:()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